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身边的感动】以爱为针,绣出生命华章
——记助人为乐“青海好人”夏文仙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陈俊
发布时间:2025-05-17 07:31:15
编辑:童洋
QQ图片20250517061326夏文仙给孩子们讲河湟刺绣。陈俊 摄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总有一些温暖人心的力量,如璀璨星辰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青海好人”便是这光芒的承载者,他们用自己的故事生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的榜样与旗帜。来自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古鄯镇夏家河村的村民夏文仙,以非凡的人生经历和无私的助人善举,书写出令人动容的篇章。

  4月25日,记者在距夏文仙老家夏家河村一百公里之外的平安区,见到正在参加海东市组织的残疾人就业培训的她。尽管双腿残疾,行走须拄双拐,但她的眼神中闪烁着阳光、乐观、自信与善良的光芒,那股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瞬间就能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1991年,先天性双腿残疾的夏文仙降临人世。或许是命运的羁绊,她的残疾与父亲夏明德的遭遇有着关联——父亲自幼身患小儿麻痹症,无法正常行走。然而夏明德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生活的贫困从未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也未曾阻挡他求学上进的步伐。1984年,高中毕业的他以民办教师的身份,毅然来到古鄯镇中心学校夏家河村教学点任教,这一站,便是整整35年的坚守。

  夏明德用一生为女儿夏文仙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他用亲身经历告诉女儿:只要坚强乐观、敢于拼搏,就能紧握命运的缰绳。

  自小,在母亲的培养下,夏文仙不仅养成了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还与刺绣结缘。随着年龄增长,她的刺绣技艺愈发精湛。那时,她仅将刺绣当作消遣,从未想过这小小的针线活,竟能成为改变命运、帮助他人的“利器”。

  高中时期,夏文仙病情恶化,无奈辍学在家,无缘大学。那段日子里,刺绣成为了她心灵的寄托。

  2010年,十字绣盛行,夏文仙决定挑战自我,创作巨作《琴棋书画图》。当3.5米长、1.5米宽的作品完成,栩栩如生的画面惊艳众人,邻居和亲戚纷纷前来观赏。

  这幅作品不仅见证了夏文仙的刺绣技艺,更成为她从自卑走向自信的转折点。此后十余年,她在刺绣领域不断探索,在县、市、省乃至国家级的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企业家,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2020年4月,借着精准扶贫的东风,夏文仙注册成立民和仙秀刺绣有限公司。在村党支部引领下,她创新采用“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带动夏家河村及周边乡镇数百人学习刺绣,其中残疾绣娘37人,固定绣娘6人。绣娘人均月工资达1500元以上,这为众多乡亲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道路。

  夏文仙不仅是出色的企业家,更是热心肠的人。教绣娘针线手艺时,她总是毫无保留。每当绣娘在绣坊集中学习,她都会精心准备一大锅热气腾腾的饭菜,让前来学习的姐妹、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儿童,甚至卧床病人,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川口镇的张宝花是一位下肢重度残疾的“80后”单亲妈妈,无法直立行走,生活艰辛。2020年11月,在民和县残联派驻夏家河村第一书记王小玉的牵线搭桥下,张宝花来到夏文仙的绣坊学习刺绣。

  培训期间,夏文仙让张宝花住在自己家里,解决其吃住难题。行动不便的她,既是耐心的师傅,又是贴心的“保姆”。在她的帮助下,张宝花不仅掌握了刺绣技术,更收获了满满的温暖与感动。

  张宝花学成返家后,夏文仙依然心系着她,经常将订单分给她。考虑到张宝花行动不便,夏文仙还会带上食物和礼品,亲自上门看望并送货,及时通过微信将售卖的钱转给她。这份跨越距离与困难的情谊,是夏文仙助人为乐精神最生动的写照。

  2021年12月,夏文仙受西宁市一家刺绣公司聘请,前往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青珍乡,为当地喜爱刺绣的牧民妇女进行技能培训,她细致入微的教学态度和精湛的技艺赢得好评。

  2022年3月,来自果洛州的正尕、相兴吉两名绣娘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向夏文仙学习刺绣技艺。当时正在西宁参加培训的夏文仙,毫不犹豫地在西宁教了她们几天后,又将她们带回民和老家,手把手地传授技艺。

  在绣坊培训的一个多星期里,夏文仙与两位藏族学员同吃同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分别时,她们紧紧相拥,泪水夺眶而出,那是不舍,更是对夏文仙深深的感激与眷恋。

  夏文仙还经常给消防员送鞋垫、送荷包,带着礼物和学习用品去特殊学校看望孩子们……点点滴滴的爱心和善举,在民和“东大门”不断传递。

  夏文仙以善良为底,以道德为笔,书写助人为乐的正能量,把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具象化、具体化、鲜活化,让榜样的力量更具体、更直接、更实在。她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世人,即使命运给予重重考验,只要心中有爱,就能以爱为针,绣出绚丽多彩的生命华章。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
全省开门教育和社会监督工作座谈会召开
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召开 吴晓军讲话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全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青海海北统筹887.45万元托起老年人幸福"食光"
青海黄南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
24H热点
【身边的感动】以爱为针,绣出生命华章——记...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老虎沟里寻“大猫”——...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共和公司塔...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青海西宁:举办“凤栖夏都 ...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省商务厅:压茬推进消费品以...
公保扎西在海东市调研时指出 坚定发展信心 形成工...
前4个月全省电信业务收入增长超4% 青海激活信息通...
青海省检察院举办“典·亮生活 守护美好”民法典颁...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灶火上点燃创...
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倒计时城市(西宁)活动举办
热点图片
青海湟源县探索高原古城振兴新路径
青海湟源县探索高原...
第十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青海赛区活动启动
第十届“万步有约”...
“丁香茶室”巧解百姓烦心事
“丁香茶室”巧解百...
青海大通“多乐亲子乐园”开园迎客
青海大通“多乐亲子...
【青海故事·探班三百六十行】从都市白领到乡野“鸡司令” 湟中姑娘返乡养鸡踏上致富路
【青海故事·探班三百...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河湟菜田的“织梦人”——记西宁市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研究员孔小平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诗与远方”到“世界级品牌”的跨越——青海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系列报道之一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技炫青春 能创未来
技炫青春 能创未来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身边的感动】以爱为针,绣出生命华章
——记助人为乐“青海好人”夏文仙

青海日报
2025-05-17 07:3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身边的感动】以爱为针,绣出生命华章
——记助人为乐“青海好人”夏文仙

青海日报
2025-05-17 07:3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身边的感动】以爱为针,绣出生命华章
——记助人为乐“青海好人”夏文仙

  • 2025-05-17 07:31:15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50517061326夏文仙给孩子们讲河湟刺绣。陈俊 摄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总有一些温暖人心的力量,如璀璨星辰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青海好人”便是这光芒的承载者,他们用自己的故事生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的榜样与旗帜。来自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古鄯镇夏家河村的村民夏文仙,以非凡的人生经历和无私的助人善举,书写出令人动容的篇章。

  4月25日,记者在距夏文仙老家夏家河村一百公里之外的平安区,见到正在参加海东市组织的残疾人就业培训的她。尽管双腿残疾,行走须拄双拐,但她的眼神中闪烁着阳光、乐观、自信与善良的光芒,那股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瞬间就能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1991年,先天性双腿残疾的夏文仙降临人世。或许是命运的羁绊,她的残疾与父亲夏明德的遭遇有着关联——父亲自幼身患小儿麻痹症,无法正常行走。然而夏明德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生活的贫困从未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也未曾阻挡他求学上进的步伐。1984年,高中毕业的他以民办教师的身份,毅然来到古鄯镇中心学校夏家河村教学点任教,这一站,便是整整35年的坚守。

  夏明德用一生为女儿夏文仙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他用亲身经历告诉女儿:只要坚强乐观、敢于拼搏,就能紧握命运的缰绳。

  自小,在母亲的培养下,夏文仙不仅养成了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还与刺绣结缘。随着年龄增长,她的刺绣技艺愈发精湛。那时,她仅将刺绣当作消遣,从未想过这小小的针线活,竟能成为改变命运、帮助他人的“利器”。

  高中时期,夏文仙病情恶化,无奈辍学在家,无缘大学。那段日子里,刺绣成为了她心灵的寄托。

  2010年,十字绣盛行,夏文仙决定挑战自我,创作巨作《琴棋书画图》。当3.5米长、1.5米宽的作品完成,栩栩如生的画面惊艳众人,邻居和亲戚纷纷前来观赏。

  这幅作品不仅见证了夏文仙的刺绣技艺,更成为她从自卑走向自信的转折点。此后十余年,她在刺绣领域不断探索,在县、市、省乃至国家级的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企业家,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2020年4月,借着精准扶贫的东风,夏文仙注册成立民和仙秀刺绣有限公司。在村党支部引领下,她创新采用“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带动夏家河村及周边乡镇数百人学习刺绣,其中残疾绣娘37人,固定绣娘6人。绣娘人均月工资达1500元以上,这为众多乡亲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道路。

  夏文仙不仅是出色的企业家,更是热心肠的人。教绣娘针线手艺时,她总是毫无保留。每当绣娘在绣坊集中学习,她都会精心准备一大锅热气腾腾的饭菜,让前来学习的姐妹、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儿童,甚至卧床病人,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川口镇的张宝花是一位下肢重度残疾的“80后”单亲妈妈,无法直立行走,生活艰辛。2020年11月,在民和县残联派驻夏家河村第一书记王小玉的牵线搭桥下,张宝花来到夏文仙的绣坊学习刺绣。

  培训期间,夏文仙让张宝花住在自己家里,解决其吃住难题。行动不便的她,既是耐心的师傅,又是贴心的“保姆”。在她的帮助下,张宝花不仅掌握了刺绣技术,更收获了满满的温暖与感动。

  张宝花学成返家后,夏文仙依然心系着她,经常将订单分给她。考虑到张宝花行动不便,夏文仙还会带上食物和礼品,亲自上门看望并送货,及时通过微信将售卖的钱转给她。这份跨越距离与困难的情谊,是夏文仙助人为乐精神最生动的写照。

  2021年12月,夏文仙受西宁市一家刺绣公司聘请,前往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青珍乡,为当地喜爱刺绣的牧民妇女进行技能培训,她细致入微的教学态度和精湛的技艺赢得好评。

  2022年3月,来自果洛州的正尕、相兴吉两名绣娘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向夏文仙学习刺绣技艺。当时正在西宁参加培训的夏文仙,毫不犹豫地在西宁教了她们几天后,又将她们带回民和老家,手把手地传授技艺。

  在绣坊培训的一个多星期里,夏文仙与两位藏族学员同吃同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分别时,她们紧紧相拥,泪水夺眶而出,那是不舍,更是对夏文仙深深的感激与眷恋。

  夏文仙还经常给消防员送鞋垫、送荷包,带着礼物和学习用品去特殊学校看望孩子们……点点滴滴的爱心和善举,在民和“东大门”不断传递。

  夏文仙以善良为底,以道德为笔,书写助人为乐的正能量,把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具象化、具体化、鲜活化,让榜样的力量更具体、更直接、更实在。她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世人,即使命运给予重重考验,只要心中有爱,就能以爱为针,绣出绚丽多彩的生命华章。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陈俊
编辑:童洋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