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一花一天地的生态美卷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陈 晨 石延寿
发布时间:2025-05-19 08:09:11
编辑:曹茂山
1747610782874

南垣牡丹产业文化博览园,牡丹竞相绽放。石延寿 摄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5月18日,记者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南垣牡丹产业文化博览园,上万株观赏牡丹竞相初绽,纷至沓来的游客或踏青赏花,或写生采风,或打卡留影。一幅“牡丹花开竞芬芳,国色天香迎客来”的初夏画景映入眼帘,为游客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旅盛宴,当日游客达2.1万人次。

  据了解,民和县南垣牡丹产业文化博览园始建于2016年,共流转土地76.67公顷,栽植油用牡丹200万株。紫斑观赏牡丹105个品种、芍药牡丹35个品种,建成油用牡丹观赏区、紫斑牡丹观赏区、薰衣草观赏区、桃花岛观赏区及宿根型花卉观赏区,已形成“牡丹领衔、百花争艳”的生态景观矩阵。

  据牡丹产业文化博览园负责人何志栋介绍,目前园内栽植大小不等的观赏性牡丹5万株,其中已开花可供游客观赏的有2万株,50年树龄的牡丹有3000株,特别是有1株牡丹的树龄达到了100年。

  牡丹花朵硕大,花容端丽,雍容华贵,超逸群卉,素有“花王”之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历代诗人画家所称颂,也为八方游客所青睐。眼下,民和南垣牡丹文化博览园内,万株牡丹竞相绽放,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若雪……一朵朵芳香浓郁,一株株富丽堂皇,慕名而至的游客络绎不绝。

  走进牡丹观赏区,一株名为“夏菊”的紫红色牡丹前,两位写生画家一边仔细观察牡丹的形态与色彩,一边尽情描绘牡丹的娇艳与风姿,一笔一画一色中尽显对牡丹的热爱和赞美。

  在姹紫嫣红的季节,南垣牡丹产业文化博览园内还迎来了一拨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他们在穿梭花间尽情寻芳,用镜头定格着花开的唯美瞬间。

  “听说这里的牡丹开了,还有精彩的表演活动,又刚好是周末休息,就带孩子过来看花。”花丛间,游客李女士给打扮漂亮的女儿拍照留影,她说,因为来得比较早,还拍到了好几张带着露珠盛开的牡丹,太美了。花丛间、栈道上、凉亭下……处处皆是游客身影,他们或结伴而至,或携老挈幼,或随旅行团队。

  今年牡丹园餐厅还首次推出了牡丹火锅,有燃丹劲辣、花酿番茄、花粉凝香等三种火锅底料和牡丹花浓酱调料供游客品鉴。“唇齿留香三日余”,牡丹火锅独特的舌尖韵味让游客一品难忘。

  南垣牡丹的国色天香只是西沟乡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沟乡紧扣‘一轴两廊’战略布局,坚持农体文商旅‘五业’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南垣牡丹、休闲垂钓、民宿露营、食用菌、油菜花、生猪肉牛养殖等产业蓬勃发展,逐步构建起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康养、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乡村发展新模式。”西沟乡党委书记赵松海说,如今的西沟乡,千亩牡丹绘就绚丽画卷,休闲营地镶嵌于青山绿水之间,非遗戏曲传承文化根脉,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样板正呼之欲出。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
全省开门教育和社会监督工作座谈会召开
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召开 吴晓军讲话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全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西宁老口福街焕新啦
西宁“腹舱带货”业务实现运量新突破
24H热点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一脚远射惊艳全场 满场...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一瓶牛...
【锦绣山河 美好旅程】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今天,我是一名管护员 ...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好生态产出好风景 好风...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藏式奶茶真好喝
小灰山椒鸟现身湟源青海鸟类家族再添新成员
青海:消费品以旧换新“六进”活动 带动消费超千万元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原创话剧《天路》首演
今年黄河源头黑颈鹤迁徙数量达318只
热点图片
西宁市城中区:200余件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西宁市城中区:200余...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戈壁绿茵燃激情 赛事经济助发展——第二届“青超联赛”海西赛区首场比赛见闻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赛场逐梦展风采 特产飘香火出圈——第二届“青超联赛”海南赛区首场比赛见闻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第二届“青超联赛”首轮比赛海南龙羊队1比1战平果洛格萨尔队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沙久公路10月有望全线通车
沙久公路10月有望全...
西宁老口福街焕新啦
西宁老口福街焕新啦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天眼”+铁脚板 守护生态“双保险”——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③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
格桑花开处 无障亦有爱——写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之际
格桑花开处 无障亦有...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一花一天地的生态美卷

青海日报
2025-05-19 08:0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一花一天地的生态美卷

青海日报
2025-05-19 08:0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一花一天地的生态美卷

  • 2025-05-19 08:09:11
  • 来源:青海日报
1747610782874

南垣牡丹产业文化博览园,牡丹竞相绽放。石延寿 摄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5月18日,记者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南垣牡丹产业文化博览园,上万株观赏牡丹竞相初绽,纷至沓来的游客或踏青赏花,或写生采风,或打卡留影。一幅“牡丹花开竞芬芳,国色天香迎客来”的初夏画景映入眼帘,为游客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旅盛宴,当日游客达2.1万人次。

  据了解,民和县南垣牡丹产业文化博览园始建于2016年,共流转土地76.67公顷,栽植油用牡丹200万株。紫斑观赏牡丹105个品种、芍药牡丹35个品种,建成油用牡丹观赏区、紫斑牡丹观赏区、薰衣草观赏区、桃花岛观赏区及宿根型花卉观赏区,已形成“牡丹领衔、百花争艳”的生态景观矩阵。

  据牡丹产业文化博览园负责人何志栋介绍,目前园内栽植大小不等的观赏性牡丹5万株,其中已开花可供游客观赏的有2万株,50年树龄的牡丹有3000株,特别是有1株牡丹的树龄达到了100年。

  牡丹花朵硕大,花容端丽,雍容华贵,超逸群卉,素有“花王”之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历代诗人画家所称颂,也为八方游客所青睐。眼下,民和南垣牡丹文化博览园内,万株牡丹竞相绽放,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若雪……一朵朵芳香浓郁,一株株富丽堂皇,慕名而至的游客络绎不绝。

  走进牡丹观赏区,一株名为“夏菊”的紫红色牡丹前,两位写生画家一边仔细观察牡丹的形态与色彩,一边尽情描绘牡丹的娇艳与风姿,一笔一画一色中尽显对牡丹的热爱和赞美。

  在姹紫嫣红的季节,南垣牡丹产业文化博览园内还迎来了一拨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他们在穿梭花间尽情寻芳,用镜头定格着花开的唯美瞬间。

  “听说这里的牡丹开了,还有精彩的表演活动,又刚好是周末休息,就带孩子过来看花。”花丛间,游客李女士给打扮漂亮的女儿拍照留影,她说,因为来得比较早,还拍到了好几张带着露珠盛开的牡丹,太美了。花丛间、栈道上、凉亭下……处处皆是游客身影,他们或结伴而至,或携老挈幼,或随旅行团队。

  今年牡丹园餐厅还首次推出了牡丹火锅,有燃丹劲辣、花酿番茄、花粉凝香等三种火锅底料和牡丹花浓酱调料供游客品鉴。“唇齿留香三日余”,牡丹火锅独特的舌尖韵味让游客一品难忘。

  南垣牡丹的国色天香只是西沟乡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沟乡紧扣‘一轴两廊’战略布局,坚持农体文商旅‘五业’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南垣牡丹、休闲垂钓、民宿露营、食用菌、油菜花、生猪肉牛养殖等产业蓬勃发展,逐步构建起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康养、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乡村发展新模式。”西沟乡党委书记赵松海说,如今的西沟乡,千亩牡丹绘就绚丽画卷,休闲营地镶嵌于青山绿水之间,非遗戏曲传承文化根脉,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样板正呼之欲出。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陈 晨 石延寿
编辑:曹茂山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