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高冷”青海何以“高光”系列融媒报道之四
青海生态旅游热力攀升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19 08:52:29
编辑:马燕燕

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图片由青海湖景区提供

游客在茶卡盐湖景区观赏盐雕。图片由茶卡盐湖景区提供

游客走进龙羊峡,乘船游湖。 资料图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雪山、峡谷、戈壁、草原、森林、湖泊……驾车行驶在青海大地,各种景色毫无保留地铺展在游客眼前。

  沿着世界屋脊的脉络,穿越河西走廊,游客将有机会踏足昆仑山口、可可西里、唐古拉山、阿尼玛卿雪峰、祁连山等独一无二的原生态高原地貌。在这里,每一处风景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每一片土地都诉说着地球演化的故事。

  青海,这个高冷而神秘的地方,正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展现着生态旅游的高光时刻。无论是追寻地质演化的足迹,还是探索高寒生态系统的奥秘,青海都将为游客们带来一场难忘的旅行体验。

  今年1月至4月全省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

  5月的青海,会带给游客哪些旅游体验?从西宁出发,沿着青藏公路一路前行,青海湖映入眼帘。阳光洒在湖面上,游客们或驻足欣赏,或举起手机、相机记录下水鸟嬉戏的和谐画面。这里,是生态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也是青海生态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则是另一番景象。湛蓝通透的盐湖映照出蓝天雪山。游客们在这里放慢脚步,感受着青海高冷气候下的独特魅力。

  来自深圳的游客刘晏清在视频网站发布了一段在青海拍摄的美景视频,短时间内观看量近10万次。在短短4分钟的视频里,他记录了青海湖、翡翠湖、火星一号公路、水上雅丹、西台吉乃尔湖、察尔汗盐湖、可可西里等自然风光。

  “在青海的行程中,我们领略了雪山、草原、戈壁、盐湖等自然风光,偶遇了藏羚,每一处景观都是别处难寻的宝藏。”刘晏清感慨。

  青海的独特气候和自然景观,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行,更让他们愿意放慢脚步,深度体验这里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一条条风景道将青海的美景串联起来,让游客们在慢游中流连忘返。

  2024年,青海累计接待游客5378.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16.59亿元,均同比增长20%以上。2025年1月至4月,全省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同比增长22.7%,旅游总花费114亿元,同比增长21%。

  青海湖旅游收入达4.1亿元

  每年春天,当春风轻拂高原,青海湖冰封许久的湖面开始慢慢消融,以开湖的方式唤醒沉睡了一冬的高原春天。随着大湖冰消,湖面逐渐恢复碧波荡漾,青海湖也迎来了万鸟齐翔的壮丽景观。

  青海湖畔的公路上,旅游大巴络绎不绝,满载着对青海美景充满向往的游客,他们踏上了探寻诗与远方的旅程。

  走进青海湖的二郎剑、仙女湾等景区,一幅幅动人景象映入眼帘。湖面上,水鸟翩翩起舞,或低飞掠过水面,或翱翔于蓝天。游客纷纷驻足湖边,用手机、相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美景。青海的春日就这样被定格在无数个镜头下,并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青海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2024年,青海湖累计接待游客达4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亿元,其中主景区首次实现经营性收入超过门票收入。

  近年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合理布局12个生态观景点,推广黑马河的“公司+合作社+全民参与”经营模式,积极探索政府主导、村集体参与、农牧民分红为主的利益分配机制,创造就业岗位,辐射带动环湖周边8个乡镇20个村6400余户2万余名群众直接或间接受益。

  这一亮眼的数据,不仅彰显了青海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势头,更证明了青海生态旅游对游客的无限吸引力。

  冬日高冷青海吸引933.46万游客

  青海,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汇聚了一批世界级的高品质生态旅游资源。无论是终年积雪的冰峰,还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无论是无垠的茫茫戈壁、沙漠,还是桃红柳绿的河湟谷地,都构成了一幅幅原始、纯净、雄浑、壮观、神奇的大自然秀美画卷。

  冬日的青海,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没有因为寒冷的气候而减色,雪景、冰瀑等难得一见的景观,成为游客冬游青海的理由。青海各地推出的冰雪游新产品新线路,拉动冬季旅游热。

  在各地滑雪场,全副武装的滑雪爱好者沿着雪道从山顶俯冲而下,尽情享受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在游乐区,雪地摩托车、雪地坦克、儿童冰车等雪上和冰上项目,让各年龄段的游客都能尽享快乐。在岗什卡雪峰,雄伟壮观的山势和纯净洁白的雪景,吸引众多户外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

  近年来,青海省推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等深度融合,丰富冬春季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元需求,推出高山滑雪、户外徒步等活动及各项惠民措施,全面激活冬春季旅游市场。

  青海围绕河湟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温泉康养等主题,打造环青海湖冰雪旅游圈,推出河湟民俗文化之旅,畅通青甘、青新环线内外循环,为游客提供全时全季旅游体验。据统计,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全省接待游客933.46万人次,旅游收入83.1亿元,游客尽享冬日乐趣。

  小乡村接待游客40万人次

  走进青海的乡村,游客们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还能亲手采摘新鲜果蔬,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随着乡村旅游产品类型的日益丰富,从传统的农家乐体验到如今的民俗文化展示、户外拓展运动等,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游客们在这里获得了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就是青海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原本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乡村,如今围绕旅游产业,发展起了特色农产品种植、手工艺品制作、民宿餐饮等多个产业,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显著提高。同时,当地群众也切实享受到了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夏秋时节,景区内处处美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景区的运营不仅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带动了乡村产业提质升级和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在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村民们从旅游发展中找到了商机,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他们见证了景区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络绎不绝,流量如潮。2024年,景区接待游客达40万人次,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标志着景区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记者手记

  青海以其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从可可西里的广袤无垠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机勃勃,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绿色发展理念到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独特风情,青海展现着生态旅游的无限可能。

  在这里,冰峰与草原交织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戈壁沙漠与河湟谷地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变迁。青海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积极探索生态旅游的多元发展模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目光。

  (来源:西海都市报)

推荐阅读
全省开门教育和社会监督工作座谈会召开
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召开 吴晓军讲话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全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西宁老口福街焕新啦
西宁“腹舱带货”业务实现运量新突破
24H热点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一...
【锦绣山河 美好旅程】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高冷”青海何以“高光”系...
格桑花开处 无障亦有爱——写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一顿饭改变了啥?
枸杞、藜麦、青稞、沙棘……从草原到舌尖 “土原料...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高冷”青海何以“高光”系...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破”...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金银滩...
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守护人民幸福家园——青海省防灾...
热点图片
西宁市城中区:200余件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西宁市城中区:200余...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戈壁绿茵燃激情 赛事经济助发展——第二届“青超联赛”海西赛区首场比赛见闻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赛场逐梦展风采 特产飘香火出圈——第二届“青超联赛”海南赛区首场比赛见闻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第二届“青超联赛”首轮比赛海南龙羊队1比1战平果洛格萨尔队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沙久公路10月有望全线通车
沙久公路10月有望全...
西宁老口福街焕新啦
西宁老口福街焕新啦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天眼”+铁脚板 守护生态“双保险”——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③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
格桑花开处 无障亦有爱——写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之际
格桑花开处 无障亦有...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高冷”青海何以“高光”系列融媒报道之四
青海生态旅游热力攀升

西海都市报
2025-05-19 08:5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高冷”青海何以“高光”系列融媒报道之四
青海生态旅游热力攀升

西海都市报
2025-05-19 08:5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高冷”青海何以“高光”系列融媒报道之四
青海生态旅游热力攀升

  • 2025-05-19 08:52:29
  • 来源:西海都市报

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图片由青海湖景区提供

游客在茶卡盐湖景区观赏盐雕。图片由茶卡盐湖景区提供

游客走进龙羊峡,乘船游湖。 资料图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雪山、峡谷、戈壁、草原、森林、湖泊……驾车行驶在青海大地,各种景色毫无保留地铺展在游客眼前。

  沿着世界屋脊的脉络,穿越河西走廊,游客将有机会踏足昆仑山口、可可西里、唐古拉山、阿尼玛卿雪峰、祁连山等独一无二的原生态高原地貌。在这里,每一处风景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每一片土地都诉说着地球演化的故事。

  青海,这个高冷而神秘的地方,正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展现着生态旅游的高光时刻。无论是追寻地质演化的足迹,还是探索高寒生态系统的奥秘,青海都将为游客们带来一场难忘的旅行体验。

  今年1月至4月全省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

  5月的青海,会带给游客哪些旅游体验?从西宁出发,沿着青藏公路一路前行,青海湖映入眼帘。阳光洒在湖面上,游客们或驻足欣赏,或举起手机、相机记录下水鸟嬉戏的和谐画面。这里,是生态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也是青海生态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则是另一番景象。湛蓝通透的盐湖映照出蓝天雪山。游客们在这里放慢脚步,感受着青海高冷气候下的独特魅力。

  来自深圳的游客刘晏清在视频网站发布了一段在青海拍摄的美景视频,短时间内观看量近10万次。在短短4分钟的视频里,他记录了青海湖、翡翠湖、火星一号公路、水上雅丹、西台吉乃尔湖、察尔汗盐湖、可可西里等自然风光。

  “在青海的行程中,我们领略了雪山、草原、戈壁、盐湖等自然风光,偶遇了藏羚,每一处景观都是别处难寻的宝藏。”刘晏清感慨。

  青海的独特气候和自然景观,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行,更让他们愿意放慢脚步,深度体验这里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一条条风景道将青海的美景串联起来,让游客们在慢游中流连忘返。

  2024年,青海累计接待游客5378.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16.59亿元,均同比增长20%以上。2025年1月至4月,全省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同比增长22.7%,旅游总花费114亿元,同比增长21%。

  青海湖旅游收入达4.1亿元

  每年春天,当春风轻拂高原,青海湖冰封许久的湖面开始慢慢消融,以开湖的方式唤醒沉睡了一冬的高原春天。随着大湖冰消,湖面逐渐恢复碧波荡漾,青海湖也迎来了万鸟齐翔的壮丽景观。

  青海湖畔的公路上,旅游大巴络绎不绝,满载着对青海美景充满向往的游客,他们踏上了探寻诗与远方的旅程。

  走进青海湖的二郎剑、仙女湾等景区,一幅幅动人景象映入眼帘。湖面上,水鸟翩翩起舞,或低飞掠过水面,或翱翔于蓝天。游客纷纷驻足湖边,用手机、相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美景。青海的春日就这样被定格在无数个镜头下,并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青海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2024年,青海湖累计接待游客达4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亿元,其中主景区首次实现经营性收入超过门票收入。

  近年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合理布局12个生态观景点,推广黑马河的“公司+合作社+全民参与”经营模式,积极探索政府主导、村集体参与、农牧民分红为主的利益分配机制,创造就业岗位,辐射带动环湖周边8个乡镇20个村6400余户2万余名群众直接或间接受益。

  这一亮眼的数据,不仅彰显了青海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势头,更证明了青海生态旅游对游客的无限吸引力。

  冬日高冷青海吸引933.46万游客

  青海,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汇聚了一批世界级的高品质生态旅游资源。无论是终年积雪的冰峰,还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无论是无垠的茫茫戈壁、沙漠,还是桃红柳绿的河湟谷地,都构成了一幅幅原始、纯净、雄浑、壮观、神奇的大自然秀美画卷。

  冬日的青海,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没有因为寒冷的气候而减色,雪景、冰瀑等难得一见的景观,成为游客冬游青海的理由。青海各地推出的冰雪游新产品新线路,拉动冬季旅游热。

  在各地滑雪场,全副武装的滑雪爱好者沿着雪道从山顶俯冲而下,尽情享受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在游乐区,雪地摩托车、雪地坦克、儿童冰车等雪上和冰上项目,让各年龄段的游客都能尽享快乐。在岗什卡雪峰,雄伟壮观的山势和纯净洁白的雪景,吸引众多户外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

  近年来,青海省推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等深度融合,丰富冬春季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元需求,推出高山滑雪、户外徒步等活动及各项惠民措施,全面激活冬春季旅游市场。

  青海围绕河湟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温泉康养等主题,打造环青海湖冰雪旅游圈,推出河湟民俗文化之旅,畅通青甘、青新环线内外循环,为游客提供全时全季旅游体验。据统计,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全省接待游客933.46万人次,旅游收入83.1亿元,游客尽享冬日乐趣。

  小乡村接待游客40万人次

  走进青海的乡村,游客们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还能亲手采摘新鲜果蔬,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随着乡村旅游产品类型的日益丰富,从传统的农家乐体验到如今的民俗文化展示、户外拓展运动等,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游客们在这里获得了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就是青海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原本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乡村,如今围绕旅游产业,发展起了特色农产品种植、手工艺品制作、民宿餐饮等多个产业,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显著提高。同时,当地群众也切实享受到了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夏秋时节,景区内处处美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景区的运营不仅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带动了乡村产业提质升级和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在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村民们从旅游发展中找到了商机,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他们见证了景区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络绎不绝,流量如潮。2024年,景区接待游客达40万人次,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标志着景区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记者手记

  青海以其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从可可西里的广袤无垠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机勃勃,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绿色发展理念到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独特风情,青海展现着生态旅游的无限可能。

  在这里,冰峰与草原交织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戈壁沙漠与河湟谷地诉说着千年的沧桑变迁。青海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积极探索生态旅游的多元发展模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目光。

  (来源:西海都市报)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