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家住央隆:晨昏雁鹤两相闻
——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⑤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张多钧 杨红霞 才贡加
发布时间:2025-05-23 07:55:08
编辑:马燕燕
QQ图片20250523053439央隆乡境内的山脊,好奇的岩羊对着镜头“卖萌”。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今天,黑颈鹤去河边了,斑头雁和赤麻鸭还在湿地。”

  5月16日清晨,索南木达日杰推开房门,目光第一时间投向房前的湿地。仔细查看鸟类栖息情况后,他立刻将最新动态汇报给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央隆管护站站长杨宏图。

  今年56岁的索南木达日杰,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央隆乡托勒村牧民。他家院子紧邻央隆湿地公园,这里宛如一个天然的鸟类栖息地,斑头雁、赤麻鸭、黑颈鹤等水鸟在此繁衍生息。

  这几日,索南木达日杰的儿子法根加去县城参加生态管护员防火演练,索南木达日杰主动承担起儿子的工作,每天按时在管护区域内巡护巡查,雷打不动地向杨宏图汇报情况。

  央隆乡位于祁连县西部,是祁连县最偏远的乡镇,距离县城足有200多公里。东与野牛沟乡相邻,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接壤,西北两面均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毗邻。央隆管护站就在乡政府所在地的托勒村,默默守护着这片生态家园。

  穿过央隆乡主街后,央隆湿地公园映入眼帘。湿地内,十余只斑头雁姿态优雅,有的临水梳羽,精心打理着自己的羽毛;有的俯首觅食,专注地在水中寻找食物。它们灰白相间的身影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与橙褐色的赤麻鸭群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图景。

QQ图片20250523053445央隆湿地公园内,鹤雁相伴。张多钧 杨红霞 才贡加 摄

  更远处,浅滩上,数种水鸟悠然踱步;水面上,它们时而振翅掠过,激起阵阵涟漪。即便公路上偶尔有车辆经过,这些水鸟也只是保持着从容的安全距离,不惊不扰。

  道路另一侧的托勒河边,生长着茂密的沙棘。在那里,两具修长的鹤影格外引人注目,正是高原旗舰物种黑颈鹤夫妇。它们有着典型的行为分工,警戒者伸长脖子,警惕地环视周围,守护着觅食者的安全,觅食者则将长喙精准刺入草地,专心致志地寻找食物。

  索南木达日杰从小就生活在湿地旁,亲眼见证着这片湿地逐渐扩大,栖息的鸟儿一年比一年多,他的内心满是喜悦。“我小的时候,只有斑头雁在这里生活,后来鸟儿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黑颈鹤是10年前开始出现的,从那以后,每年都有一对黑颈鹤在这片湿地繁育雏鸟。”索南木达日杰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这得益于他曾作为生态管护员的工作经历。

  央隆管护站的前身是2016年成立的托勒护林站,当时索南木达日杰就成为了一名管护员。从那时起,出于工作需要,他开始认真记录和守护各种鸟类。“黑颈鹤每年4月初就会飞来,来的时候是两只,每年11月左右迁徙离开,走的时候还会带着两只幼鸟。”

  除了黑颈鹤,斑头雁的栖息繁殖情况,索南木达日杰也会详细记录并及时反馈。他告诉记者,黑颈鹤抱窝孵蛋就在家门口的湿地内,斑头雁则喜欢跑到河边的沙地里抱窝孵蛋。

  对索南木达日杰来说,每天推开房门,最先看到的是黑颈鹤和斑头雁的身影;每天傍晚,伴着它们的鸣叫声酣然入睡,这种与鹤为邻、与雁为伴的生活,他早已习以为常,并且乐在其中。

  “这些年,很多游客路过时会在这里停歇观鸟。我们能做的,就是为湿地中的鸟儿提供安静的栖息环境。”索南木达日杰介绍,在这里,游客可以用手机、照相机拍摄鸟儿,一旦发现有人使用无人机拍摄,他就会立刻上前阻止,生怕惊扰这些可爱的生灵。

  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推进,2019年,托勒护林站正式更名为央隆管护站。2020年,索南木达日杰不再担任生态管护员,但守护家乡山水生灵的责任早已深深烙在他心里。儿子法根加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继续负责巡护辖区内的天然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

  索南木达日杰虽然卸下了工作的担子,却从未放下对这片土地和鸟儿的牵挂。“每天外出放牧就是巡护,待在家里就看看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从他的话语中,能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这些鸟儿早已成为他最亲密的伙伴。

  每年候鸟迁徙季,要是它们晚来几天,索南木达日杰就会胡思乱想,担忧它们在迁徙路上遇到突发情况。

  央隆管护站站长杨宏图介绍,如今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鸟儿来到央隆乡“做客”。这两年,管护站还首次记录到黑鹳和白鹭在央隆乡境内活动的影像。

  在索南木达日杰父子和众多生态守护者的努力下,央隆乡境内的湿地成了鸟儿们温暖的家。这里,人与鸟和谐共处,自然生态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未来也必将更加绚丽多彩。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
青海省政协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召开 吴晓军讲话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召开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2024年青海"昆仑英才·青海学者"项目拟入选人员
青海省双拥模范单位和双拥模范个人拟表彰对象
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市际联席会议召开
西宁市基层卫生技能竞赛火热开赛
24H热点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家住央隆:晨昏雁鹤...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政策组合拳激发就业新活力—...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青海各地共绘“山宗水源”...
【文化中国行】尖扎传统弓箭的守正与创新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指尖上的千年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探秘青海:深度全景体...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聚宝...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成为高原上“没有围墙...
探秘茫崖 邂逅西北的诗意与壮阔 青海首列“山宗水...
勇立创新潮头 攀登科技高峰——2024年度青海省科学...
热点图片
书香漫天路——青海启动图书(文旅资源)“进车站 上火车”活动
书香漫天路——青海...
青海海北:天桥山祁龙秘境景区打造西北高原生态旅游新标杆
青海海北:天桥山祁...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光影青海 大美无限
【2025青海文化旅游...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光影为媒 看最美的青海
【2025青海文化旅游...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把美丽家乡绣进画里
【2025青海文化旅游...
黑鹳的选择
黑鹳的选择
【乡村振兴在青海】芫根的“翅膀”
【乡村振兴在青海】...
立足岗位践初心 服务为民显担当
立足岗位践初心 服务...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家住央隆:晨昏雁鹤两相闻
——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⑤

青海日报
2025-05-23 07:5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家住央隆:晨昏雁鹤两相闻
——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⑤

青海日报
2025-05-23 07:5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家住央隆:晨昏雁鹤两相闻
——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⑤

  • 2025-05-23 07:55:08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50523053439央隆乡境内的山脊,好奇的岩羊对着镜头“卖萌”。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今天,黑颈鹤去河边了,斑头雁和赤麻鸭还在湿地。”

  5月16日清晨,索南木达日杰推开房门,目光第一时间投向房前的湿地。仔细查看鸟类栖息情况后,他立刻将最新动态汇报给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央隆管护站站长杨宏图。

  今年56岁的索南木达日杰,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央隆乡托勒村牧民。他家院子紧邻央隆湿地公园,这里宛如一个天然的鸟类栖息地,斑头雁、赤麻鸭、黑颈鹤等水鸟在此繁衍生息。

  这几日,索南木达日杰的儿子法根加去县城参加生态管护员防火演练,索南木达日杰主动承担起儿子的工作,每天按时在管护区域内巡护巡查,雷打不动地向杨宏图汇报情况。

  央隆乡位于祁连县西部,是祁连县最偏远的乡镇,距离县城足有200多公里。东与野牛沟乡相邻,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接壤,西北两面均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毗邻。央隆管护站就在乡政府所在地的托勒村,默默守护着这片生态家园。

  穿过央隆乡主街后,央隆湿地公园映入眼帘。湿地内,十余只斑头雁姿态优雅,有的临水梳羽,精心打理着自己的羽毛;有的俯首觅食,专注地在水中寻找食物。它们灰白相间的身影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与橙褐色的赤麻鸭群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图景。

QQ图片20250523053445央隆湿地公园内,鹤雁相伴。张多钧 杨红霞 才贡加 摄

  更远处,浅滩上,数种水鸟悠然踱步;水面上,它们时而振翅掠过,激起阵阵涟漪。即便公路上偶尔有车辆经过,这些水鸟也只是保持着从容的安全距离,不惊不扰。

  道路另一侧的托勒河边,生长着茂密的沙棘。在那里,两具修长的鹤影格外引人注目,正是高原旗舰物种黑颈鹤夫妇。它们有着典型的行为分工,警戒者伸长脖子,警惕地环视周围,守护着觅食者的安全,觅食者则将长喙精准刺入草地,专心致志地寻找食物。

  索南木达日杰从小就生活在湿地旁,亲眼见证着这片湿地逐渐扩大,栖息的鸟儿一年比一年多,他的内心满是喜悦。“我小的时候,只有斑头雁在这里生活,后来鸟儿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黑颈鹤是10年前开始出现的,从那以后,每年都有一对黑颈鹤在这片湿地繁育雏鸟。”索南木达日杰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这得益于他曾作为生态管护员的工作经历。

  央隆管护站的前身是2016年成立的托勒护林站,当时索南木达日杰就成为了一名管护员。从那时起,出于工作需要,他开始认真记录和守护各种鸟类。“黑颈鹤每年4月初就会飞来,来的时候是两只,每年11月左右迁徙离开,走的时候还会带着两只幼鸟。”

  除了黑颈鹤,斑头雁的栖息繁殖情况,索南木达日杰也会详细记录并及时反馈。他告诉记者,黑颈鹤抱窝孵蛋就在家门口的湿地内,斑头雁则喜欢跑到河边的沙地里抱窝孵蛋。

  对索南木达日杰来说,每天推开房门,最先看到的是黑颈鹤和斑头雁的身影;每天傍晚,伴着它们的鸣叫声酣然入睡,这种与鹤为邻、与雁为伴的生活,他早已习以为常,并且乐在其中。

  “这些年,很多游客路过时会在这里停歇观鸟。我们能做的,就是为湿地中的鸟儿提供安静的栖息环境。”索南木达日杰介绍,在这里,游客可以用手机、照相机拍摄鸟儿,一旦发现有人使用无人机拍摄,他就会立刻上前阻止,生怕惊扰这些可爱的生灵。

  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推进,2019年,托勒护林站正式更名为央隆管护站。2020年,索南木达日杰不再担任生态管护员,但守护家乡山水生灵的责任早已深深烙在他心里。儿子法根加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继续负责巡护辖区内的天然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

  索南木达日杰虽然卸下了工作的担子,却从未放下对这片土地和鸟儿的牵挂。“每天外出放牧就是巡护,待在家里就看看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从他的话语中,能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这些鸟儿早已成为他最亲密的伙伴。

  每年候鸟迁徙季,要是它们晚来几天,索南木达日杰就会胡思乱想,担忧它们在迁徙路上遇到突发情况。

  央隆管护站站长杨宏图介绍,如今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鸟儿来到央隆乡“做客”。这两年,管护站还首次记录到黑鹳和白鹭在央隆乡境内活动的影像。

  在索南木达日杰父子和众多生态守护者的努力下,央隆乡境内的湿地成了鸟儿们温暖的家。这里,人与鸟和谐共处,自然生态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未来也必将更加绚丽多彩。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张多钧 杨红霞 才贡加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