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青海各地共绘“山宗水源”多彩文旅画卷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师晓琼
发布时间:2025-05-23 07:53:20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夏日的青海,河湖清澈,草木葱茏。在第15个“中国旅游日”暨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期间,从祁连南麓到唐蕃古道,从柴达木盆地到河湟之滨,一场场充满民族风情、生态韵味与创新活力的文旅盛宴火热上演,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游客的惊喜发现地。

  生态与人文的双向奔赴

  在青海湖的碧波之畔,一场跨越南北两岸的文旅活动展开。5月18日,海北州以“相约梦幻海北·畅游五彩福地”为主题的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海北州分会场活动拉开帷幕,从金沙湾景区“人进沙退”的绿色奇迹,到原空军地空导弹独立十二营旧址的红色记忆,海北州以“生态+红色”双主线,勾勒出青海湖北岸的独特魅力。

  当视线随湖光向南延伸,海南州黑马河镇的热场早已就绪。100余名来自“苏川陕甘宁青”的文旅从业者,在青海湖南岸的藏族歌舞中,感受着壮美秀丽的青海湖南岸风光、充满历史韵味的宗日文化旅游景区、鬼斧神工的石藏丹霞景区。陕西旅行社代表樊先生难掩激动:“此前对海南州文旅资源了解有限,亲临现场才被这里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深深震撼。广袤草原、湛蓝湖泊,加上独特的藏族文化,极具开发成特色旅游线路的潜力,我坚信会深受游客青睐。回去就和团队商议,将海南州列为重点推广的旅游目的地。”

  科技与自然的跨界对话

  在玉树州,“一部手机游玉树”智慧平台成为“中国旅游日”当天的焦点。借助AR景区导览功能,大家即可开启一场时空对话,唐蕃古道在眼前“复活”,扫描结古寺等景点即可观看3D模型与历史场景动画。非遗市集上,40余家企业展销藏族堆绣、牦牛皮雕等产品,传承人现场演示“立体绣”技法,吸引游客驻足体验。活动发放2000余份文明旅游与禁塑减废倡议书,同步发布益曲卡古建民俗游等特色线路,推动“摄影+登山+康养”主题旅游走向大众。

  “砰”发令枪响起,100名骑手如离弦之箭,开启了穿越湖泊、戈壁、草原的15.6公里骑行之旅。5月19日海西州在德令哈市举办“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主题活动,最具看点的是100名骑手参与的山地自行车赛。

  从玉树州的“智慧文旅”到海西州的“动感文旅”,青海西部的南北两翼,正以科技与运动为双引擎,驱动着“山宗水源”的文旅叙事向纵深发展。当结古寺的AR导览带领游客“触摸”历史,当柴达木的山地自行车赛引领游客“征服”自然,带给大家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在青海,每一种抵达,都有新发现。

   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在河湟谷地的夏日微风中,一场关于“传统活化”的接力正在上演。当海东互助土族故土园的《河湟花儿香》歌声渐歇,身着七彩花袖衫的土族阿姑们刚将最后一杯青稞酒递给游客,大通县康乐山庄的非遗文创展便已拉开帷幕——从互助的“动态民俗秀”到大通的“静态文化展”,青海东部的文化脉络,正以“可体验、可触摸、可带走”的多元形态,向游客展开。

  互助土族故土园的启动仪式现场,木轮高架上,勇敢的年轻人倒立翻转,彩绸在蓝天下划出弧线,引得围观人群惊呼不断。

  从互助向北20公里,大通县康乐山庄的非遗文创展正流淌着另一种时光韵律。60多件非遗产品集中亮相,从精美的刺绣、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到充满创意的文创服饰、家居装饰等非遗衍生品,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大通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和民族团结的生动景象。当少数民族模特身着剪纸服饰走上T台,裙摆上的“鹿鹤同春”纹样随步伐起伏,游客们争相在镜头前定格“非遗穿搭”,转身又被非遗美食区的香气吸引——酥脆的馍皮上印着“福”字花纹,咬开后麦香混合着青稞的清甜,搭配青海老酸奶,正是最地道的河湟味道。

  从海北到海南,从玉树到海西,从互助到大通,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以“一地一特色”的多元场景,勾勒出“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的文旅画卷。当游客踏上这片土地,既能在青海湖的碧波中感受生态之美,也能在青绣的针脚间触摸文化肌理,更能在科技导览中解锁高原新玩法……青海正以独特魅力迎接每一位游客来感受大美青海。

  (来源:西宁晚报)

推荐阅读
青海省政协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召开 吴晓军讲话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召开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2024年青海"昆仑英才·青海学者"项目拟入选人员
青海省双拥模范单位和双拥模范个人拟表彰对象
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市际联席会议召开
西宁市基层卫生技能竞赛火热开赛
24H热点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成为高原上“没有围墙...
探秘茫崖 邂逅西北的诗意与壮阔 青海首列“山宗水...
勇立创新潮头 攀登科技高峰——2024年度青海省科学...
一场盛会“传递”发展信心——第二届青海省旅游发...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全域旅游活力涌 消费动...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科技“碰撞”文旅,让...
一场青春与高原的深情对话——2025年青海省新闻战...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体育作墨 大地挥毫
遇见山宗水源 领略大美青海——全省各地开展多彩主...
热点图片
书香漫天路——青海启动图书(文旅资源)“进车站 上火车”活动
书香漫天路——青海...
青海海北:天桥山祁龙秘境景区打造西北高原生态旅游新标杆
青海海北:天桥山祁...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光影青海 大美无限
【2025青海文化旅游...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光影为媒 看最美的青海
【2025青海文化旅游...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特刊】把美丽家乡绣进画里
【2025青海文化旅游...
黑鹳的选择
黑鹳的选择
【乡村振兴在青海】芫根的“翅膀”
【乡村振兴在青海】...
立足岗位践初心 服务为民显担当
立足岗位践初心 服务...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青海各地共绘“山宗水源”多彩文旅画卷

西宁晚报
2025-05-23 07:5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青海各地共绘“山宗水源”多彩文旅画卷

西宁晚报
2025-05-23 07:5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青海各地共绘“山宗水源”多彩文旅画卷

  • 2025-05-23 07:53:20
  •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夏日的青海,河湖清澈,草木葱茏。在第15个“中国旅游日”暨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期间,从祁连南麓到唐蕃古道,从柴达木盆地到河湟之滨,一场场充满民族风情、生态韵味与创新活力的文旅盛宴火热上演,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游客的惊喜发现地。

  生态与人文的双向奔赴

  在青海湖的碧波之畔,一场跨越南北两岸的文旅活动展开。5月18日,海北州以“相约梦幻海北·畅游五彩福地”为主题的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海北州分会场活动拉开帷幕,从金沙湾景区“人进沙退”的绿色奇迹,到原空军地空导弹独立十二营旧址的红色记忆,海北州以“生态+红色”双主线,勾勒出青海湖北岸的独特魅力。

  当视线随湖光向南延伸,海南州黑马河镇的热场早已就绪。100余名来自“苏川陕甘宁青”的文旅从业者,在青海湖南岸的藏族歌舞中,感受着壮美秀丽的青海湖南岸风光、充满历史韵味的宗日文化旅游景区、鬼斧神工的石藏丹霞景区。陕西旅行社代表樊先生难掩激动:“此前对海南州文旅资源了解有限,亲临现场才被这里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深深震撼。广袤草原、湛蓝湖泊,加上独特的藏族文化,极具开发成特色旅游线路的潜力,我坚信会深受游客青睐。回去就和团队商议,将海南州列为重点推广的旅游目的地。”

  科技与自然的跨界对话

  在玉树州,“一部手机游玉树”智慧平台成为“中国旅游日”当天的焦点。借助AR景区导览功能,大家即可开启一场时空对话,唐蕃古道在眼前“复活”,扫描结古寺等景点即可观看3D模型与历史场景动画。非遗市集上,40余家企业展销藏族堆绣、牦牛皮雕等产品,传承人现场演示“立体绣”技法,吸引游客驻足体验。活动发放2000余份文明旅游与禁塑减废倡议书,同步发布益曲卡古建民俗游等特色线路,推动“摄影+登山+康养”主题旅游走向大众。

  “砰”发令枪响起,100名骑手如离弦之箭,开启了穿越湖泊、戈壁、草原的15.6公里骑行之旅。5月19日海西州在德令哈市举办“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主题活动,最具看点的是100名骑手参与的山地自行车赛。

  从玉树州的“智慧文旅”到海西州的“动感文旅”,青海西部的南北两翼,正以科技与运动为双引擎,驱动着“山宗水源”的文旅叙事向纵深发展。当结古寺的AR导览带领游客“触摸”历史,当柴达木的山地自行车赛引领游客“征服”自然,带给大家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在青海,每一种抵达,都有新发现。

   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在河湟谷地的夏日微风中,一场关于“传统活化”的接力正在上演。当海东互助土族故土园的《河湟花儿香》歌声渐歇,身着七彩花袖衫的土族阿姑们刚将最后一杯青稞酒递给游客,大通县康乐山庄的非遗文创展便已拉开帷幕——从互助的“动态民俗秀”到大通的“静态文化展”,青海东部的文化脉络,正以“可体验、可触摸、可带走”的多元形态,向游客展开。

  互助土族故土园的启动仪式现场,木轮高架上,勇敢的年轻人倒立翻转,彩绸在蓝天下划出弧线,引得围观人群惊呼不断。

  从互助向北20公里,大通县康乐山庄的非遗文创展正流淌着另一种时光韵律。60多件非遗产品集中亮相,从精美的刺绣、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到充满创意的文创服饰、家居装饰等非遗衍生品,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大通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和民族团结的生动景象。当少数民族模特身着剪纸服饰走上T台,裙摆上的“鹿鹤同春”纹样随步伐起伏,游客们争相在镜头前定格“非遗穿搭”,转身又被非遗美食区的香气吸引——酥脆的馍皮上印着“福”字花纹,咬开后麦香混合着青稞的清甜,搭配青海老酸奶,正是最地道的河湟味道。

  从海北到海南,从玉树到海西,从互助到大通,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以“一地一特色”的多元场景,勾勒出“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的文旅画卷。当游客踏上这片土地,既能在青海湖的碧波中感受生态之美,也能在青绣的针脚间触摸文化肌理,更能在科技导览中解锁高原新玩法……青海正以独特魅力迎接每一位游客来感受大美青海。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 师晓琼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