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为青年就业“扶上马”更“送一程”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陈 晨
发布时间:2025-05-24 07:04:25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就业稳,则民心安。青海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拓展就业空间、加强招聘对接、优化就业服务,为青年就业铺路搭桥,既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政企联动构建就业主阵地

  去年6月,青海籍大学生达日措临近毕业之际,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难以抉择是留在四川就业还是返回家乡。“正当我陷入两难时,中国电信果洛分公司与久治县委县政府帮助我就业,让我能在家乡获得理想岗位,真是倍感欣喜。”达日措表示。

  为拓展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渠道,中国电信选派援青干部、果洛久治县委副书记宫侃如依托对口支援工作优势,积极与中国电信果洛分公司协调,争取其面向久治籍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以来,已有150名高校毕业生像达日措一样,通过定点帮扶,在家乡的国有企业实现稳定就业。

  青海紧盯青年群体,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渠道。进一步加强政策性岗位保障,发挥省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协调机制作用,积极与驻青央企、省属国企沟通联系,动态掌握重点企业用工计划、招工进度、培训需求,精准对接服务,积极促进吸纳更多毕业生就业。推进高校毕业生“组团式”赴外省就业工作,持续深化对口援青、东西部劳务协作、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合作和地域相邻等省市务实合作,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同时,青海出台政策淡化应届毕业生身份,取消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情况审核,持续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观念革新破除择业瓶颈期

  据了解,部分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岗位预期过高,存在“求稳求近”“一步到位”的思想,“慢就业”“缓就业”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现实压力之下,‘先就业再择业’‘先完成再完美’也不失为一种懂得迂回的智慧。职业生涯长路漫漫,青年不妨适时适当调整观念,不要自我设限,积极探索多种可能,扎根基层、技能成才、灵活就业……有时多一个选项就多一次机会。”省人才交流中心就业指导老师对高校毕业生提出“先就业再择业”的建议。

  稳就业,青年自身也要“打开思路”。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积极发掘市场化就业中的优秀典型,多途径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优秀事例,组织各高校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先进事例分享交流等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

  “听了学长的分享,让我更加坚定了扎根青海、扎根基层的决心。”日前,在青海大学举办的“巾帼护航”青海省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宣讲进高校活动中,西部计划志愿者周伟业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毕业生温诗琪,激励她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像周伟业一样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此外,人社部门及时掌握应届高校毕业生数据信息,建立实名台账,针对性提供“1131”就业服务(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加强协同配合,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院校必修课,打造内外互补、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断健全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体系。

  创业沃土培育振兴新力量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怀揣着梦想,带着对家乡泥土的记忆,跳出“农门”后又回到农村,做起了“新型农民”。来自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阿家庄村的邓颖颖,就是这样一名怀揣“乡村振兴”理想,回到农村、扎根农村、爱上农村的“新农人”。

  今年是邓颖颖回乡创业当“新农人”的第十年。十年来,她带领45户农户养殖乌鸡,平均每年销售乌鸡蛋50万枚、每户年增收近8000元。“在我创业的路上,离不开政策扶持。曾经连续3年,享受了大中专毕业生创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补贴;在2019年被评选为西宁市‘引才聚才555’计划培养人才。”邓颖颖说。

  创业是就业的“倍增器”,能够带动大量就业,青海为青年人提供广阔的创业平台。聚焦不同业态不同阶段的创业需求,以培育创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多层次创业培训课程体系,构建辐射城乡、覆盖基层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络,为创业者就地就近提供服务,提高服务便利化。

  在创业路上,青年人虽有锐气,但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政策的“帮把手”“助个力”必不可少。人才强国战略日益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青海也推出了多项优惠政策,吸引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给青年提供了“造梦空间”。

  时值五月,高校毕业生们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别害怕简历石沉大海,别焦虑前路迷茫,每次勇敢的投递、每次精心的准备,都会为你铺就成功之路。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
青海省政协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召开 吴晓军讲话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召开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2024年青海"昆仑英才·青海学者"项目拟入选人员
青海省双拥模范单位和双拥模范个人拟表彰对象
西宁市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
西宁市区拟增设5处“拉链式”交替通行设施
24H热点
西宁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青海省一批单位和个人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
青海代表团参加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
吴晓军在西宁市调研基层党建和学习教育时强调 切实...
2025年西宁市第二期小学英语新课标新教材培训成功举办
青海:消防、地震部门协商建立青藏高原大震巨灾应...
青海省消协开展消费普法宣传进企业活动
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盐湖无水氯化镁电解关键技术...
青海青少年民族团结“青骑兵”宣讲大赛获奖作品展...
青海师范大学校园“心理健康形象大使”选拔大赛圆...
热点图片
家住央隆:晨昏雁鹤两相闻——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⑤
家住央隆:晨昏雁鹤...
青海风采绽山城 合作共赢启新程 ——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见闻
青海风采绽山城 合作...
援青院长的“三重担当”诠释医者初心——记果洛州玛沁县人民医院院长(援青)、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朱鑫璞
援青院长的“三重担...
光影流转间 共赴青海文旅之约
光影流转间 共赴青海...
探秘青海:深度全景体验之旅
探秘青海:深度全景...
指尖上的千年
指尖上的千年
文创里的青海
文创里的青海
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生态摄影师镜头里的祁连山生灵
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为青年就业“扶上马”更“送一程”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系列报道之二

青海日报
2025-05-24 07:0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为青年就业“扶上马”更“送一程”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系列报道之二

青海日报
2025-05-24 07:0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为青年就业“扶上马”更“送一程”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系列报道之二

  • 2025-05-24 07:04:25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就业稳,则民心安。青海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拓展就业空间、加强招聘对接、优化就业服务,为青年就业铺路搭桥,既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政企联动构建就业主阵地

  去年6月,青海籍大学生达日措临近毕业之际,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难以抉择是留在四川就业还是返回家乡。“正当我陷入两难时,中国电信果洛分公司与久治县委县政府帮助我就业,让我能在家乡获得理想岗位,真是倍感欣喜。”达日措表示。

  为拓展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渠道,中国电信选派援青干部、果洛久治县委副书记宫侃如依托对口支援工作优势,积极与中国电信果洛分公司协调,争取其面向久治籍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以来,已有150名高校毕业生像达日措一样,通过定点帮扶,在家乡的国有企业实现稳定就业。

  青海紧盯青年群体,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渠道。进一步加强政策性岗位保障,发挥省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协调机制作用,积极与驻青央企、省属国企沟通联系,动态掌握重点企业用工计划、招工进度、培训需求,精准对接服务,积极促进吸纳更多毕业生就业。推进高校毕业生“组团式”赴外省就业工作,持续深化对口援青、东西部劳务协作、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合作和地域相邻等省市务实合作,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同时,青海出台政策淡化应届毕业生身份,取消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情况审核,持续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观念革新破除择业瓶颈期

  据了解,部分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岗位预期过高,存在“求稳求近”“一步到位”的思想,“慢就业”“缓就业”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现实压力之下,‘先就业再择业’‘先完成再完美’也不失为一种懂得迂回的智慧。职业生涯长路漫漫,青年不妨适时适当调整观念,不要自我设限,积极探索多种可能,扎根基层、技能成才、灵活就业……有时多一个选项就多一次机会。”省人才交流中心就业指导老师对高校毕业生提出“先就业再择业”的建议。

  稳就业,青年自身也要“打开思路”。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积极发掘市场化就业中的优秀典型,多途径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优秀事例,组织各高校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先进事例分享交流等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

  “听了学长的分享,让我更加坚定了扎根青海、扎根基层的决心。”日前,在青海大学举办的“巾帼护航”青海省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宣讲进高校活动中,西部计划志愿者周伟业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毕业生温诗琪,激励她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像周伟业一样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此外,人社部门及时掌握应届高校毕业生数据信息,建立实名台账,针对性提供“1131”就业服务(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加强协同配合,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院校必修课,打造内外互补、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断健全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体系。

  创业沃土培育振兴新力量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怀揣着梦想,带着对家乡泥土的记忆,跳出“农门”后又回到农村,做起了“新型农民”。来自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阿家庄村的邓颖颖,就是这样一名怀揣“乡村振兴”理想,回到农村、扎根农村、爱上农村的“新农人”。

  今年是邓颖颖回乡创业当“新农人”的第十年。十年来,她带领45户农户养殖乌鸡,平均每年销售乌鸡蛋50万枚、每户年增收近8000元。“在我创业的路上,离不开政策扶持。曾经连续3年,享受了大中专毕业生创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补贴;在2019年被评选为西宁市‘引才聚才555’计划培养人才。”邓颖颖说。

  创业是就业的“倍增器”,能够带动大量就业,青海为青年人提供广阔的创业平台。聚焦不同业态不同阶段的创业需求,以培育创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多层次创业培训课程体系,构建辐射城乡、覆盖基层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络,为创业者就地就近提供服务,提高服务便利化。

  在创业路上,青年人虽有锐气,但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政策的“帮把手”“助个力”必不可少。人才强国战略日益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青海也推出了多项优惠政策,吸引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给青年提供了“造梦空间”。

  时值五月,高校毕业生们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别害怕简历石沉大海,别焦虑前路迷茫,每次勇敢的投递、每次精心的准备,都会为你铺就成功之路。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陈 晨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