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人物故事
【身边的感动】点亮黄河灯阵
——记诚实守信“青海好人”赵世荣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牛玉娇
发布时间:2025-06-03 07:31:13
编辑:李娜
微信截图_20250603064833

  赵世荣展示改良后的灯笼。牛玉娇 摄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沿着109国道行至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七里店村道路南侧,一座庄严高耸的松木楼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七里店元宵节·九曲黄河灯俗的举办地。73岁的传承人赵世荣手持水管,步伐稳健地冲洗着青砖地面,水花四溅。

  这位干练的非遗传承人,用自己的努力,让九曲黄河灯俗绽放出夺目光彩。

  “九曲黄河灯俗已有400余年历史,我自幼跟随爷爷、父亲去点灯,很早便担任灯阵总指挥了。”赵世荣回忆。

  跟随赵世荣来到灯阵所在地,排列规整的灯杆高高耸立,灯阵宛如巨大迷宫。想象4000个左右的灯杆挂满火红灯笼,人们穿梭其中,那辉煌盛景令人心驰神往。

  “每年元宵节灯会开始前两个月,就进入忙碌状态,各项工作都需要人手。”赵世荣的话语,将思绪拉回现实。

  赵世荣自幼生活在七里店村,在他的记忆里,每逢元宵节,九曲黄河灯会便是最热闹、最令人期待的活动。

  每逢灯会之年,大人们会提前平整约1公顷的灯场,规划路线。当路线画至中央时,会举行鸣炮仪式,总管们会向“灯把式”敬酒。正月十三清晨起,人们按路线栽灯杆,栽灯杆区域由各家固定,约有3600多盏灯。正月十四,悬挂不同区域、不同颜色的方灯,夜幕降临,灯阵色彩斑斓、错落有致,宛如绽放的巨型花朵。

  灯会对赵世荣而言,宛如神秘迷人的世界,吸引着他不断探索。八九岁时,他便开始在灯会上帮忙,穿梭于灯阵间,好奇地观察花灯制作工艺,聆听长辈讲述古老传说。这些经历不仅让他对灯会兴趣愈发浓厚,更在他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

  30多年前,赵世荣正式担任灯俗总指挥,这份工作极具挑战。

  与赵世荣搭档多年的村民马元虎感慨:“他是我们团队的‘主心骨’。举办灯会需要协调场地、筹措经费,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还考验管理能力。他凭借真诚和能力,将灯会发展到如今规模。”

  马元虎回忆,当初庙会建设场地缺材料,赵世荣毅然拆掉自家松木大房捐献出来。身为建筑商人的他,还免费承担设计、施工工作,所需经费从未向村民摊派,全靠平日助人积累的“人缘”。他甚至用自己的积蓄还清了庙会债务,从未有过怨言。

  赵世荣将毕生心血倾注于灯俗的创新与传承。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改变,若不创新,灯俗可能被时代淘汰。在他的带领下,对传统长方体白灯进行了大胆革新,衍生出白叶灯、南瓜灯、老虎灯、孔雀灯、如意灯、双福灯等丰富造型,成为九曲黄河灯会的亮丽风景。

  此外,为推广灯俗、扩大灯会影响,赵世荣四处邀请秦腔戏班前来演出,为灯会增添文化韵味,吸引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观看。2008年,七里店元宵节·九曲黄河灯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政府以此为契机,推动灯会与庙会、旅游融合,打造集娱乐、消费于一体的节庆场景,为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

  随着年岁增长,赵世荣身体和精力渐不如前。儿女希望他安享晚年,他却坚持:“我放不下这份事业,还得培养接班人。”

  赵世荣深知,非遗传承不仅在于个人坚守,更需培养新生力量。为此,他走进学校、社区开展非遗灯会知识讲座,已培养100多名传承人员。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灯笼制作技艺、灯阵布局方法,以及50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诀窍。在他的指导下,灯俗传承队伍日益壮大。

  2024年,赵世荣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说:“灯俗文化让我倍感自豪,做好传承就是为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如今,在赵世荣的努力下,九曲黄河灯俗已成为河湟地区闪亮的文化名片,架起了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桥梁,照亮了人们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吴晓军主持
吴晓军在“六一”前夕看望少年儿童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2024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青海"昆仑英才·青海学者"项目拟入选人员
青海久治:“六一”关爱暖童心
“敢为人先”的回迁村
24H热点
【身边的感动】用爱和坚守讲好三江源的故事—...
【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尚有真情在 依旧守青山...
【青春无畏 创业有路】不变的教育梦 彩色的创业路
【青海故事·探班三百六十行】青海“小松”初长成
【青春无畏 创业有路】黄昱之:和“毛孩子”共同成长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十年孤影护青山——走进...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破零!一心做强...
从北京白领到湟中山沟“鸡司令”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援青院长的“三...
热点图片
小小勇士战高原 ——省垣少年儿童庆“六一”高原小勇士挑战赛见闻
小小勇士战高原 ——...
“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启动
“百市千县”中医药...
“青”之朝气相邀 “海”之胸怀奔赴——青海省招商引资上海推介会现场见闻
“青”之朝气相邀 “...
青海省各级妇联组织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青海省各级妇联组织...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36°38′N,101°45′E,这里是青海这里是西宁
【“西海2261·河湟文...
牢记党的教导 争做强国少年
牢记党的教导 争做强...
“橄榄绿”牵手“红领巾”共绘国防教育新画卷
“橄榄绿”牵手“红...
青海省首部家庭教育促进条例6月1日起施行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青海省首部家庭教育...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身边的感动】点亮黄河灯阵
——记诚实守信“青海好人”赵世荣

青海日报
2025-06-03 07:3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身边的感动】点亮黄河灯阵
——记诚实守信“青海好人”赵世荣

青海日报
2025-06-03 07:3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身边的感动】点亮黄河灯阵
——记诚实守信“青海好人”赵世荣

  • 2025-06-03 07:31:13
  • 来源:青海日报
微信截图_20250603064833

  赵世荣展示改良后的灯笼。牛玉娇 摄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沿着109国道行至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七里店村道路南侧,一座庄严高耸的松木楼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七里店元宵节·九曲黄河灯俗的举办地。73岁的传承人赵世荣手持水管,步伐稳健地冲洗着青砖地面,水花四溅。

  这位干练的非遗传承人,用自己的努力,让九曲黄河灯俗绽放出夺目光彩。

  “九曲黄河灯俗已有400余年历史,我自幼跟随爷爷、父亲去点灯,很早便担任灯阵总指挥了。”赵世荣回忆。

  跟随赵世荣来到灯阵所在地,排列规整的灯杆高高耸立,灯阵宛如巨大迷宫。想象4000个左右的灯杆挂满火红灯笼,人们穿梭其中,那辉煌盛景令人心驰神往。

  “每年元宵节灯会开始前两个月,就进入忙碌状态,各项工作都需要人手。”赵世荣的话语,将思绪拉回现实。

  赵世荣自幼生活在七里店村,在他的记忆里,每逢元宵节,九曲黄河灯会便是最热闹、最令人期待的活动。

  每逢灯会之年,大人们会提前平整约1公顷的灯场,规划路线。当路线画至中央时,会举行鸣炮仪式,总管们会向“灯把式”敬酒。正月十三清晨起,人们按路线栽灯杆,栽灯杆区域由各家固定,约有3600多盏灯。正月十四,悬挂不同区域、不同颜色的方灯,夜幕降临,灯阵色彩斑斓、错落有致,宛如绽放的巨型花朵。

  灯会对赵世荣而言,宛如神秘迷人的世界,吸引着他不断探索。八九岁时,他便开始在灯会上帮忙,穿梭于灯阵间,好奇地观察花灯制作工艺,聆听长辈讲述古老传说。这些经历不仅让他对灯会兴趣愈发浓厚,更在他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

  30多年前,赵世荣正式担任灯俗总指挥,这份工作极具挑战。

  与赵世荣搭档多年的村民马元虎感慨:“他是我们团队的‘主心骨’。举办灯会需要协调场地、筹措经费,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还考验管理能力。他凭借真诚和能力,将灯会发展到如今规模。”

  马元虎回忆,当初庙会建设场地缺材料,赵世荣毅然拆掉自家松木大房捐献出来。身为建筑商人的他,还免费承担设计、施工工作,所需经费从未向村民摊派,全靠平日助人积累的“人缘”。他甚至用自己的积蓄还清了庙会债务,从未有过怨言。

  赵世荣将毕生心血倾注于灯俗的创新与传承。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改变,若不创新,灯俗可能被时代淘汰。在他的带领下,对传统长方体白灯进行了大胆革新,衍生出白叶灯、南瓜灯、老虎灯、孔雀灯、如意灯、双福灯等丰富造型,成为九曲黄河灯会的亮丽风景。

  此外,为推广灯俗、扩大灯会影响,赵世荣四处邀请秦腔戏班前来演出,为灯会增添文化韵味,吸引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观看。2008年,七里店元宵节·九曲黄河灯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政府以此为契机,推动灯会与庙会、旅游融合,打造集娱乐、消费于一体的节庆场景,为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

  随着年岁增长,赵世荣身体和精力渐不如前。儿女希望他安享晚年,他却坚持:“我放不下这份事业,还得培养接班人。”

  赵世荣深知,非遗传承不仅在于个人坚守,更需培养新生力量。为此,他走进学校、社区开展非遗灯会知识讲座,已培养100多名传承人员。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灯笼制作技艺、灯阵布局方法,以及50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诀窍。在他的指导下,灯俗传承队伍日益壮大。

  2024年,赵世荣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说:“灯俗文化让我倍感自豪,做好传承就是为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如今,在赵世荣的努力下,九曲黄河灯俗已成为河湟地区闪亮的文化名片,架起了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桥梁,照亮了人们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牛玉娇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