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人物故事
【青春无畏 创业有路】用创意探寻青海之美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延平 贾 泓
发布时间:2025-06-04 07:32:54
编辑:李娜
刘志强在西北大环线文创实验室归整文创产品。李延平 贾泓 摄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5月28日午后,刘志强忙完手头的事儿马不停蹄地赶到位于西宁市城中区大新街的西北大环线文创实验室。一进店,他就开始擦拭、归整摆放的精致文创产品,这些是他创业四年的心血。

  谁能想到,五年前他还是驰骋在文旅行业、怀揣机车梦的热血青年。突如其来的一次意外彻底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却也开启了一段别样的创业征程。

  刘志强曾是喜欢摄影、痴迷机车游的文旅从业者,无数次骑着摩托车穿越山川湖泊,探寻不一样的美景。2020年,24岁的他在骑行时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当时全身有八至九处骨头断裂,情况危急,几乎威胁到生命。幸运的是穿戴了全套的防护装备,这才保住性命。医生初步诊断腰部有三根骨头断裂,未来可能面临无法站立的问题。在等待进一步核磁共振检查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无助和绝望。”刘志强回忆过往唏嘘不已。

  在康复的前两个月,刘志强只能卧床休息,日常生活都在床上进行。在半年的恢复时间里,他一直在考虑今后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既不能久站也不能久坐,那只有自主创业是最佳的选择,工作时间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状态来调整。

  湛蓝的湖泊、巍峨的雪山、金黄的沙漠……那些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路不断出现在脑海中。2021年,刘志强凭借从事过的文旅行业工作经验开始创业,成立青海西北大环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没有资金就东拼西凑;没有办公场地,城北区孵化基地送来“及时雨”……随即他组建创业团队,每一位员工都要经过严格筛选,每推出一条旅游线路,都要多次考察,他和团队成员经常围坐在桌前,激烈讨论着线路的设计,并在地图上反复标注、修改。

西北大环线文创实验室一角。李延平 贾泓 摄

  “西北大环线 今生必游”字样与景点地名、海拔相结合设计出一款独一无二的站点站牌,日月山、翡翠湖、察尔汗盐湖……已建成20个站点站牌。依托游客打卡的宣传方式,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进行公路文化IP的推广。“西北大环线”“张骞驿站”“乌素特”“俄博梁雅丹”“大地之子”均已获得商标注册。同时与青海高速日月山服务区联合打造西北大环线第一站特色服务区,完成大型地标、公路文化IP站牌入驻等。

  2023年,随着业务的稳步增长,刘志强敏锐地洞察到文创产品的市场潜力。为了寻找新的文创灵感,他再次启程,踏上大环线之旅。在西宁人民公园,捕捉郁金香的美丽瞬间;在茶卡盐湖,记录天空之镜的绝美倒影;在祁连山脉,定格雪山与草原交相辉映的壮丽画面……这些素材,都是他设计文创产品的灵感源泉。

  他一头扎进文创产品的研发中,带领团队将这些视觉元素与西北文化巧妙融合,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各类冰箱贴、特色摆件、创意帆布包、文创雪糕……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在西北大环线文创实验室有一个冰柜,里面是备受欢迎的文创雪糕。雪糕的形状是青海“地理轮廓”,上面有“青海”两字,青海湖、卓尔山、塔尔寺等旅游景点,一列青藏铁路列车迎面驶来。就是这支文创雪糕,从设计到上线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颇具挑战的环节是冷链成本高、本地仓储条件不够,当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之后又出现了雪糕在运输途中因为海拔变化而胀包的问题……”刘志强说。

  如今是创业的第四年,刘志强的公司已经发展成初具规模的旅游企业,自营3家文创品牌店,文创产品100余种。在文创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他签约外省专业设计人员,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工艺,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如果创业分为两个阶段,那便是向下扎根和向上生长,我现在正处于第一个阶段。经历过‘生死’后,创业的心态完全不一样,做事更稳了、更追求创业的意义,我也会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只想让家乡更美,让更多人认识青海、了解青海。”刘志强坚定地说。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吴晓军主持
吴晓军在“六一”前夕看望少年儿童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2024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青海"昆仑英才·青海学者"项目拟入选人员
我是护工,来自大通!
海北:国土绿化与“三北”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24H热点
【身边的感动】点亮黄河灯阵 ——记诚实守信“...
【身边的感动】用爱和坚守讲好三江源的故事——记...
【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尚有真情在 依旧守青山...
【青春无畏 创业有路】不变的教育梦 彩色的创业路
【青海故事·探班三百六十行】青海“小松”初长成
【青春无畏 创业有路】黄昱之:和“毛孩子”共同成长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十年孤影护青山——走进...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破零!一心做强...
从北京白领到湟中山沟“鸡司令”
热点图片
青海互助:“培训经济”开辟发展新赛道
青海互助:“培训经...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看一场文化大集如何带火一座城
【西海2261·河湟文化...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让千年文化魅力触手可及
“西海2261·河湟文化...
青海海东:打造“云箭”无人机专业战队
青海海东:打造“云...
【乡村振兴在青海】黄河之畔鱼儿跃
【乡村振兴在青海】...
【党旗领航】构建多元人才生态链 打造创新发展新动能——大通以真招、妙招、实招涵养人才发展新生态
【党旗领航】构建多...
青海生态研学线路亮相北京推介会
青海生态研学线路亮...
【文化中国行】芒种遇端午 药香满夏都
【文化中国行】芒种...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青春无畏 创业有路】用创意探寻青海之美

青海日报
2025-06-04 07:3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青春无畏 创业有路】用创意探寻青海之美

青海日报
2025-06-04 07:3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青春无畏 创业有路】用创意探寻青海之美

  • 2025-06-04 07:32:54
  • 来源:青海日报
刘志强在西北大环线文创实验室归整文创产品。李延平 贾泓 摄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5月28日午后,刘志强忙完手头的事儿马不停蹄地赶到位于西宁市城中区大新街的西北大环线文创实验室。一进店,他就开始擦拭、归整摆放的精致文创产品,这些是他创业四年的心血。

  谁能想到,五年前他还是驰骋在文旅行业、怀揣机车梦的热血青年。突如其来的一次意外彻底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却也开启了一段别样的创业征程。

  刘志强曾是喜欢摄影、痴迷机车游的文旅从业者,无数次骑着摩托车穿越山川湖泊,探寻不一样的美景。2020年,24岁的他在骑行时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当时全身有八至九处骨头断裂,情况危急,几乎威胁到生命。幸运的是穿戴了全套的防护装备,这才保住性命。医生初步诊断腰部有三根骨头断裂,未来可能面临无法站立的问题。在等待进一步核磁共振检查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无助和绝望。”刘志强回忆过往唏嘘不已。

  在康复的前两个月,刘志强只能卧床休息,日常生活都在床上进行。在半年的恢复时间里,他一直在考虑今后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既不能久站也不能久坐,那只有自主创业是最佳的选择,工作时间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状态来调整。

  湛蓝的湖泊、巍峨的雪山、金黄的沙漠……那些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路不断出现在脑海中。2021年,刘志强凭借从事过的文旅行业工作经验开始创业,成立青海西北大环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没有资金就东拼西凑;没有办公场地,城北区孵化基地送来“及时雨”……随即他组建创业团队,每一位员工都要经过严格筛选,每推出一条旅游线路,都要多次考察,他和团队成员经常围坐在桌前,激烈讨论着线路的设计,并在地图上反复标注、修改。

西北大环线文创实验室一角。李延平 贾泓 摄

  “西北大环线 今生必游”字样与景点地名、海拔相结合设计出一款独一无二的站点站牌,日月山、翡翠湖、察尔汗盐湖……已建成20个站点站牌。依托游客打卡的宣传方式,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进行公路文化IP的推广。“西北大环线”“张骞驿站”“乌素特”“俄博梁雅丹”“大地之子”均已获得商标注册。同时与青海高速日月山服务区联合打造西北大环线第一站特色服务区,完成大型地标、公路文化IP站牌入驻等。

  2023年,随着业务的稳步增长,刘志强敏锐地洞察到文创产品的市场潜力。为了寻找新的文创灵感,他再次启程,踏上大环线之旅。在西宁人民公园,捕捉郁金香的美丽瞬间;在茶卡盐湖,记录天空之镜的绝美倒影;在祁连山脉,定格雪山与草原交相辉映的壮丽画面……这些素材,都是他设计文创产品的灵感源泉。

  他一头扎进文创产品的研发中,带领团队将这些视觉元素与西北文化巧妙融合,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各类冰箱贴、特色摆件、创意帆布包、文创雪糕……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在西北大环线文创实验室有一个冰柜,里面是备受欢迎的文创雪糕。雪糕的形状是青海“地理轮廓”,上面有“青海”两字,青海湖、卓尔山、塔尔寺等旅游景点,一列青藏铁路列车迎面驶来。就是这支文创雪糕,从设计到上线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颇具挑战的环节是冷链成本高、本地仓储条件不够,当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之后又出现了雪糕在运输途中因为海拔变化而胀包的问题……”刘志强说。

  如今是创业的第四年,刘志强的公司已经发展成初具规模的旅游企业,自营3家文创品牌店,文创产品100余种。在文创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他签约外省专业设计人员,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工艺,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如果创业分为两个阶段,那便是向下扎根和向上生长,我现在正处于第一个阶段。经历过‘生死’后,创业的心态完全不一样,做事更稳了、更追求创业的意义,我也会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只想让家乡更美,让更多人认识青海、了解青海。”刘志强坚定地说。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李延平 贾 泓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