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江源巧姑”打造高原护工人才新标杆
——“凤栖夏都 聚宁圆梦”人才工作一线巡礼之七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晴空
发布时间:2025-06-04 07:33:10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在大通县,青海“江源巧姑”大通护工品牌正以创新姿态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这支以土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女性为主体的护工队伍,正在以“标准化+品牌化”双轮驱动,向全国护工行业特色标杆迈进。

  “凤栖夏都 聚宁圆梦”人才工作一线巡礼最后一站来到大通县。了解大通县以打造全国知名护工品牌为目标,聚焦群众多元化、品质化服务需求,将护工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落实,通过完善培训体系、拓宽就业渠道、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着力培育了一支具有高原特色的专业化护理人才队伍。

  全县护工从业人员超过8000人

  5月10日,《青海省“江源巧姑”大通护工服务总体服务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它的出台填补了全国护工领域团体标准的空白,建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标准体系,为助力全国护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眼下,母婴护理、托育照料、医疗护理、家政服务、高原康养、失能康复等都是急需护工的热门岗位,用工需求旺盛。青海“江源巧姑”大通护工品牌建设围绕群众“一老一小一患”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以“建机制、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为发展目标,以“勤劳朴实、诚信热情、专业高效”为服务宗旨,全力打造护工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的护工品牌。

  “目前,大通县已建立专业化护工人才培训体系,培养了一支以女性为主体的高素质护工队伍,全县护工从业人员超过8000人,其中95%为女性从业人员,月均工资近4000元,占全省护工从业人员的60%以上,形成了显著的人才集聚效应。通过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在促进三产融合、推动稳就业惠民生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大通特色的人才培育新路径。”大通县就业服务局局长代国仓说。

  大通县先后出台《“大通护工”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系列政策文件,重点强化护工人才培养、职业发展、权益保障等关键环节政策支撑。系统规划护工人才梯队建设路径,明确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为打造青海“江源巧姑”大通护工品牌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

  加强规范护航品牌规范化发展

  近年来,大通县逐步构建起大通护工“1+1+6+N”四级组织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大通护工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1个,打造运营大通护工产业发展基地1个、护工驿站6个、护工之家3个,建立乡(镇)护工联络站20个、村(社区)护工联络点313个,选树培养护工劳务经纪人313个,成立大通护工医疗护理员陪护联盟、大通家政服务业协会,为护工队伍专业化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聚焦护工“技能提升、劳务派遣、就业指导、维权保障”一体化服务模式,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0余场,发布护工就业岗位800余个;对接青海铂月嘉月子中心、青海乐众家政服务等企业,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和岗位对接签约仪式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450余个,签订就业协议200余份,实现专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的高效衔接。

  此外,深化跨区域人才合作,在江苏南京成功举办青海“江源巧姑”大通护工品牌推介会、劳务合作对接会,组织26名护工赴南京参加高端护理培训,其中4人成功入职江苏省三甲医院及母婴护理机构,并与江苏“好苏嫂”、山西“吕梁山护工”等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社会机构建立合作,为护工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

  强化技能培训,推动“大通护工”品牌升级,完成护工技能人才培训900人,其中培训储备850人、“回炉”提升50人,通过技能等级评价认证100人。联合黄南州河南县举办“双语护工”能力提升培训一期50人,实现就业14人;联合湟中职校开展大通籍医疗护理员人才储备培训60人,实现就业38人,通过“培训+认证+就业”全链条服务,有效提升护工职业化水平。

  如今,青海“江源巧姑”大通护工队伍正以高原阳光般的温暖服务,不仅打造了大通县劳务输出的亮丽名片,更探索出民族地区特色人才振兴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活力。

  (来源:西宁晚报)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吴晓军主持
吴晓军在“六一”前夕看望少年儿童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2024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青海"昆仑英才·青海学者"项目拟入选人员
我是护工,来自大通!
海北:国土绿化与“三北”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24H热点
人才汇聚打造中医药发展新高地——“凤栖夏都 ...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用有温度的保障体系诠释“民...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织好“保护网” 筑牢“万家...
从“有岗无人”到“才尽其用”!青海如何破局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以“培训+就业”锻造技能人...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祁连山里的“动物医院”...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青字号”劳务品牌再添就业...
多彩河湟映鹏城 文博盛会绽风华——第二十一届深圳...
青海臻品遇见丝路晨光——第九届丝博会见闻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为青年就业“扶上马”更“送...
热点图片
青海互助:“培训经济”开辟发展新赛道
青海互助:“培训经...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看一场文化大集如何带火一座城
【西海2261·河湟文化...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让千年文化魅力触手可及
“西海2261·河湟文化...
青海海东:打造“云箭”无人机专业战队
青海海东:打造“云...
【乡村振兴在青海】黄河之畔鱼儿跃
【乡村振兴在青海】...
【党旗领航】构建多元人才生态链 打造创新发展新动能——大通以真招、妙招、实招涵养人才发展新生态
【党旗领航】构建多...
青海生态研学线路亮相北京推介会
青海生态研学线路亮...
【文化中国行】芒种遇端午 药香满夏都
【文化中国行】芒种...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江源巧姑”打造高原护工人才新标杆
——“凤栖夏都 聚宁圆梦”人才工作一线巡礼之七

西宁晚报
2025-06-04 07:3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江源巧姑”打造高原护工人才新标杆
——“凤栖夏都 聚宁圆梦”人才工作一线巡礼之七

西宁晚报
2025-06-04 07:3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江源巧姑”打造高原护工人才新标杆
——“凤栖夏都 聚宁圆梦”人才工作一线巡礼之七

  • 2025-06-04 07:33:10
  •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在大通县,青海“江源巧姑”大通护工品牌正以创新姿态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这支以土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女性为主体的护工队伍,正在以“标准化+品牌化”双轮驱动,向全国护工行业特色标杆迈进。

  “凤栖夏都 聚宁圆梦”人才工作一线巡礼最后一站来到大通县。了解大通县以打造全国知名护工品牌为目标,聚焦群众多元化、品质化服务需求,将护工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落实,通过完善培训体系、拓宽就业渠道、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着力培育了一支具有高原特色的专业化护理人才队伍。

  全县护工从业人员超过8000人

  5月10日,《青海省“江源巧姑”大通护工服务总体服务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它的出台填补了全国护工领域团体标准的空白,建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标准体系,为助力全国护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眼下,母婴护理、托育照料、医疗护理、家政服务、高原康养、失能康复等都是急需护工的热门岗位,用工需求旺盛。青海“江源巧姑”大通护工品牌建设围绕群众“一老一小一患”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以“建机制、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为发展目标,以“勤劳朴实、诚信热情、专业高效”为服务宗旨,全力打造护工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的护工品牌。

  “目前,大通县已建立专业化护工人才培训体系,培养了一支以女性为主体的高素质护工队伍,全县护工从业人员超过8000人,其中95%为女性从业人员,月均工资近4000元,占全省护工从业人员的60%以上,形成了显著的人才集聚效应。通过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在促进三产融合、推动稳就业惠民生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大通特色的人才培育新路径。”大通县就业服务局局长代国仓说。

  大通县先后出台《“大通护工”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系列政策文件,重点强化护工人才培养、职业发展、权益保障等关键环节政策支撑。系统规划护工人才梯队建设路径,明确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为打造青海“江源巧姑”大通护工品牌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

  加强规范护航品牌规范化发展

  近年来,大通县逐步构建起大通护工“1+1+6+N”四级组织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大通护工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1个,打造运营大通护工产业发展基地1个、护工驿站6个、护工之家3个,建立乡(镇)护工联络站20个、村(社区)护工联络点313个,选树培养护工劳务经纪人313个,成立大通护工医疗护理员陪护联盟、大通家政服务业协会,为护工队伍专业化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聚焦护工“技能提升、劳务派遣、就业指导、维权保障”一体化服务模式,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0余场,发布护工就业岗位800余个;对接青海铂月嘉月子中心、青海乐众家政服务等企业,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和岗位对接签约仪式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450余个,签订就业协议200余份,实现专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的高效衔接。

  此外,深化跨区域人才合作,在江苏南京成功举办青海“江源巧姑”大通护工品牌推介会、劳务合作对接会,组织26名护工赴南京参加高端护理培训,其中4人成功入职江苏省三甲医院及母婴护理机构,并与江苏“好苏嫂”、山西“吕梁山护工”等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社会机构建立合作,为护工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

  强化技能培训,推动“大通护工”品牌升级,完成护工技能人才培训900人,其中培训储备850人、“回炉”提升50人,通过技能等级评价认证100人。联合黄南州河南县举办“双语护工”能力提升培训一期50人,实现就业14人;联合湟中职校开展大通籍医疗护理员人才储备培训60人,实现就业38人,通过“培训+认证+就业”全链条服务,有效提升护工职业化水平。

  如今,青海“江源巧姑”大通护工队伍正以高原阳光般的温暖服务,不仅打造了大通县劳务输出的亮丽名片,更探索出民族地区特色人才振兴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活力。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 晴空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