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人社服务“零距离” 万家灯火“有温度”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系列报道之九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陈晨
发布时间:2025-06-10 07:44:25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随着就业旺季的到来,人们期待“好职位”和“好人才”的双向奔赴,这离不开就业公共服务的升级。青海以“人社服务进万家”活动为抓手,瞄准新形势下用工单位和重点群体就业需求供给的新情况、新特点,持续巩固提升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支撑。

  开启就业服务“加速度”

  走进青海省人才交流中心,这里正在举办现场招聘会。每个招聘档口前,都有不少求职者与企业面对面沟通需求。

  “在这里,每周三、周六都会举办线下招聘会。我们也会积极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形,开展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促进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重点帮扶,实现‘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省人才交流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

  常态化招聘服务不间断,系列专项招聘滚动上线。一场场密集举办的招聘会,是青海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缩影,更是当前青海加力扩岗稳就业、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实际举措。

  与此同时,青海也在积极打造“15分钟服务圈”,建好“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家住西宁市城东区的马茜就得益于城东区零工驿站“共富工坊”的帮助,实现了就业。“人社工作人员了解到我的情况后,亲自上门鼓励我加入‘共富工坊’学习制作面点,现在每月收入3000多元。”马茜说,通过自己的劳动贴补家用,这种感觉真的很幸福。

  为满足更多像马茜这样的人员实现灵活就业,青海充分发挥零工市场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信息及求职信息重要载体作用,通过零工市场“小切口”,推动服务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大变化。如今,“15分钟服务圈”不仅成就了求职者,也为用人单位解了燃眉之急,让供需双方实现“双向奔赴”,为就业市场注入新动能。

  提升就业服务“精准度”

  青海人社部门以“服务跟着群众走”为导向,将政策“触角”延伸至草原深处、毡房门前,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打通堵点,让人社服务如春风化雨般浸润高原每一寸土地。

  年初以来,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化身“政策调研员”深入企业车间听诉求,蹲守乡镇社区察实情,走进校园问需求。组建“人社服务小蜜蜂”服务分队前往省内高校,为教授讲师和应届毕业生宣传政策、上门服务。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马背上的宣传队”“暖心人社摩托车志愿服务队”,深入偏远乡镇、社区零距离传播政策,为群众提供上门登记、待遇认证、政策解答等“一站式”服务,让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妥人社事。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人社部门联合社区、街道,向辖区内快递公司、网络主播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宣传参加灵活就业保险政策。西宁市紧扣“有诉必应马上办”“最多访一次”目标,开展人才夜市、企业服务月、上门专办定制服务,让惠民政策“接地气”“聚人气”。

  数字赋能就业“便利度”

  青海以“智慧人社”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全省统一的人社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服务资源,持续提升人社经办服务便捷度。“一网通办”撬动“数据跑”,优化流程“打包办”、全程网上“快捷办”,为参保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体验,全省人社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线上办理量占业务总量的94%以上。

  以“一件事”办理彰显“青海速度”,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材料简化,将8个人社高频事项办理时间从原先的9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办件材料由原来的12份缩减至6份,跨部门综合办事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初步实现人社、财政、医疗、交通、文化等领域“一卡通用”,申领电子人社卡人口覆盖率居全国首位。

  在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的智慧柜员机前,西宁市民姜丽媛正办理社保卡的相关业务,一旁有银行工作人员指导。“我觉得现在挺方便的,我之前丢过一次社保卡,当时花费了2个小时补办,现在5分钟就换完了。”姜丽媛说。

  通过大力推进综合柜员制建设,完善受理、办理、反馈等功能,不断优化事项和经办流程。持续拓展就近办服务,将13项高频低风险业务延伸到全省185家银行基层网点,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在拓宽就业公共服务方式的过程中,数字赋能正被日益强化,“人工智能+就业”应用,开拓智能招聘、政策评估等应用场景,给求职毕业生配上智能助教……正在打通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公共就业服务如同穿针引线,完善的服务体系要能触及到每一个“神经末梢”,有效促成企业和劳动者的双向奔赴。青海以高质量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精准及时的就业服务多多益善,进一步织密就业服务网,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吴晓军主持
吴晓军:为未来五年发展谋定方向擘画蓝图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2024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青海"昆仑英才·青海学者"项目拟入选人员
西宁开发区携手宁德时代加码 追加投资5亿元
玉树州与武汉音乐学院达成校地合作
24H热点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守护祁连山——青海...
让法典精神沁润千家万户——青海省开展第五个“民...
在这里,看青海!——2025年六五环境日青海主场活...
“江源巧姑”打造高原护工人才新标杆——“凤栖夏...
人才汇聚打造中医药发展新高地——“凤栖夏都 聚宁...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用有温度的保障体系诠释“民...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织好“保护网” 筑牢“万家...
从“有岗无人”到“才尽其用”!青海如何破局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以“培训+就业”锻造技能人...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祁连山里的“动物医院”...
热点图片
2025青海·同德“宗日杯”高原越野跑挑战赛鸣枪
2025青海·同德“宗日...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旧梯焕新,“梯”升幸福新高度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
退役不褪色 助力高考行
退役不褪色 助力高考行
从雪山到全球 青海冬虫夏草的产业升级与生态共赢之路
从雪山到全球 青海冬...
【乡村振兴在青海】供港菜田农事忙
【乡村振兴在青海】...
【乡村振兴在青海】“驻村”更“助村” 实干促振兴
【乡村振兴在青海】...
镜头里的生态答卷——对话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首席签约摄影师鲍永清
镜头里的生态答卷—...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从“数字种子”到“创业苗圃”——“绿色算力赋能青海实体经济”系列报道②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人社服务“零距离” 万家灯火“有温度”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系列报道之九

青海日报
2025-06-10 07:4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人社服务“零距离” 万家灯火“有温度”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系列报道之九

青海日报
2025-06-10 07:4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人社服务“零距离” 万家灯火“有温度”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系列报道之九

  • 2025-06-10 07:44:25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随着就业旺季的到来,人们期待“好职位”和“好人才”的双向奔赴,这离不开就业公共服务的升级。青海以“人社服务进万家”活动为抓手,瞄准新形势下用工单位和重点群体就业需求供给的新情况、新特点,持续巩固提升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支撑。

  开启就业服务“加速度”

  走进青海省人才交流中心,这里正在举办现场招聘会。每个招聘档口前,都有不少求职者与企业面对面沟通需求。

  “在这里,每周三、周六都会举办线下招聘会。我们也会积极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形,开展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促进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重点帮扶,实现‘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省人才交流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

  常态化招聘服务不间断,系列专项招聘滚动上线。一场场密集举办的招聘会,是青海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缩影,更是当前青海加力扩岗稳就业、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实际举措。

  与此同时,青海也在积极打造“15分钟服务圈”,建好“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家住西宁市城东区的马茜就得益于城东区零工驿站“共富工坊”的帮助,实现了就业。“人社工作人员了解到我的情况后,亲自上门鼓励我加入‘共富工坊’学习制作面点,现在每月收入3000多元。”马茜说,通过自己的劳动贴补家用,这种感觉真的很幸福。

  为满足更多像马茜这样的人员实现灵活就业,青海充分发挥零工市场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信息及求职信息重要载体作用,通过零工市场“小切口”,推动服务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大变化。如今,“15分钟服务圈”不仅成就了求职者,也为用人单位解了燃眉之急,让供需双方实现“双向奔赴”,为就业市场注入新动能。

  提升就业服务“精准度”

  青海人社部门以“服务跟着群众走”为导向,将政策“触角”延伸至草原深处、毡房门前,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打通堵点,让人社服务如春风化雨般浸润高原每一寸土地。

  年初以来,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化身“政策调研员”深入企业车间听诉求,蹲守乡镇社区察实情,走进校园问需求。组建“人社服务小蜜蜂”服务分队前往省内高校,为教授讲师和应届毕业生宣传政策、上门服务。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马背上的宣传队”“暖心人社摩托车志愿服务队”,深入偏远乡镇、社区零距离传播政策,为群众提供上门登记、待遇认证、政策解答等“一站式”服务,让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妥人社事。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人社部门联合社区、街道,向辖区内快递公司、网络主播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宣传参加灵活就业保险政策。西宁市紧扣“有诉必应马上办”“最多访一次”目标,开展人才夜市、企业服务月、上门专办定制服务,让惠民政策“接地气”“聚人气”。

  数字赋能就业“便利度”

  青海以“智慧人社”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全省统一的人社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服务资源,持续提升人社经办服务便捷度。“一网通办”撬动“数据跑”,优化流程“打包办”、全程网上“快捷办”,为参保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体验,全省人社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线上办理量占业务总量的94%以上。

  以“一件事”办理彰显“青海速度”,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材料简化,将8个人社高频事项办理时间从原先的9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办件材料由原来的12份缩减至6份,跨部门综合办事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初步实现人社、财政、医疗、交通、文化等领域“一卡通用”,申领电子人社卡人口覆盖率居全国首位。

  在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的智慧柜员机前,西宁市民姜丽媛正办理社保卡的相关业务,一旁有银行工作人员指导。“我觉得现在挺方便的,我之前丢过一次社保卡,当时花费了2个小时补办,现在5分钟就换完了。”姜丽媛说。

  通过大力推进综合柜员制建设,完善受理、办理、反馈等功能,不断优化事项和经办流程。持续拓展就近办服务,将13项高频低风险业务延伸到全省185家银行基层网点,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在拓宽就业公共服务方式的过程中,数字赋能正被日益强化,“人工智能+就业”应用,开拓智能招聘、政策评估等应用场景,给求职毕业生配上智能助教……正在打通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公共就业服务如同穿针引线,完善的服务体系要能触及到每一个“神经末梢”,有效促成企业和劳动者的双向奔赴。青海以高质量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精准及时的就业服务多多益善,进一步织密就业服务网,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陈晨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