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
感恩·成长】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海故事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宥力
发布时间:2025-06-18 08:05:37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边疆生活的坚韧与诗意、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融合……我想从这些方面分享李娟的作品《我的阿勒泰》。”通过视频展示阿勒泰的自然风光后,张丹凤同学娓娓道来。

  分享中,张丹凤摘录了书中描写宽阔的草原、蜿蜒的河流、连绵的雪山和宁静的湖泊的优美词句,阐释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逸夫小学师生走进“同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 青海省教育厅供图

  “读到这些,我便想到青海,我们有三江源国家公园、有可爱的雪豹……”她又分享了雪豹“凌小蛰”的故事:“这不仅是一只雪豹重生的传奇,更是青海生态保护的真实写照。”

  “是啊,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牧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艰辛,有了党的好政策,果洛的冬天似乎不再那么冷了。我们应该刻苦学习,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更应该永远牢记党的恩情。”老师肖飞雪做总结点评:“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我们生活在中华水塔,一定要让一江清水向东流。这是每一名江河源头儿女的责任,同学们能不能做到?”

  “能!”回答铿锵有力。

  这是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读书分享会上的一幕,也是青海各级各类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缩影。

  一年来,青海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开展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青海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行动等八个行动,全面落实“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重大要求。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书育人全过程,全面推进课程育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校园文化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教师思想教育引导、红色基因传承、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七大工程,时时、处处、事事教育、感染师生。

  在青海的每一所学校,思政课都开齐开足。老师们通过思政教学“大调研”、建设规律“大研究”、能力提升“大学习”、教学技能“大比武”、优质成果“大展示”,全方位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青海样板行动,开展全省大中小学“新时代、新家乡”主题思政课、“感恩·成长”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通过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足迹、举办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师生同上一堂主题思政课,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爱和殷殷嘱托传递到每名师生。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积极构建小、初、高、大学“启蒙-体验-常识-理论”的“全链条”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创新一体化思政教育新模式。

  青海致力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构建共建共享共育平台,以“牢记总书记嘱托·感恩中国共产党”“江河同源·石榴同心·梦想同行”为主题,建设教育援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主题教育基地,用好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广大师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延展“大思政课”教学空间,建设9个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和30个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支持《永怀之歌》《守望可可西里》等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在省内外巡演,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大思政课”。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彩虹小学开展读红书活动。青海省教育厅供图

  构建优质资源互通平台,全方位展示青海研学资源,推出红色研学、生态研学等精品线路,宣传推广“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打造“行见江源·志攀昆仑”实践育人品牌。构建校园文化育人平台,专项支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校园,并推动项目化品牌化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成为常态。

  青海在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厚植交往交流交融的“根”,深入实施“民族团结+教育”融合发展行动,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深入实施“强语兴教”“强语铸魂”“智能推普”三大计划,完成全省近10万名学前儿童普通话能力监测,组织1.5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专项培训;办好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依托教育援青、东西部协作等重大机遇,进一步优化省内异地办学布局。

  青海坚持不懈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素质师资队伍。开展“教育家精神在青海”系列活动,组织“为教师亮灯”公益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建立健全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培养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覆盖纳入教师队伍培训。

  目前,全省建设8个国家级、省级学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搭建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平台,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教师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播好民族团结进步声音。举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示范课评比及教学研讨活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讲清讲透讲活。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 吴晓军主持
罗东川: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2024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青海"昆仑英才·青海学者"项目拟入选人员
青海省西宁市涉旅投诉办结率保持100%
青海果洛:心怀“国之大者” 推进高质量发展
24H热点
光彩耀三江 奋进谱新篇——青海省光彩事业工作...
【江源近观】青海:“绿色算力”锚定“东数西算”...
以“专”业之力 拓展青海对外开放之路——省政协港...
【青海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来自一线的经...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心、...
【经济聚焦】从“圈住生活”到“圈亮城市”——“...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人社服务“零距离” 万家灯...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守护祁连山——青海改革...
让法典精神沁润千家万户——青海省开展第五个“民...
在这里,看青海!——2025年六五环境日青海主场活...
热点图片
蘑菇丰收忙 产业富民兴
蘑菇丰收忙 产业富民兴
【山海同心 筑梦青海】援青助力,织密城市“智治”网
【山海同心 筑梦青海...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感恩·成长】爱的种子在青春笔下生根发芽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乡村振兴在青海】“针尖”上的富民产业
【乡村振兴在青海】...
【山海同心 筑梦青海】西行漫记书写援青情怀——记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 詹茂伟
【山海同心 筑梦青海...
黄南州四省文旅资源宣传推介会收官
黄南州四省文旅资源...
青海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启幕
青海省“文化和自然...
超8000名大通护工蹚出一条致富路
超8000名大通护工蹚...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
感恩·成长】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海故事

青海日报
2025-06-18 08:0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
感恩·成长】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海故事

青海日报
2025-06-18 08:0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
感恩·成长】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海故事

  • 2025-06-18 08:05:37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边疆生活的坚韧与诗意、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融合……我想从这些方面分享李娟的作品《我的阿勒泰》。”通过视频展示阿勒泰的自然风光后,张丹凤同学娓娓道来。

  分享中,张丹凤摘录了书中描写宽阔的草原、蜿蜒的河流、连绵的雪山和宁静的湖泊的优美词句,阐释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逸夫小学师生走进“同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 青海省教育厅供图

  “读到这些,我便想到青海,我们有三江源国家公园、有可爱的雪豹……”她又分享了雪豹“凌小蛰”的故事:“这不仅是一只雪豹重生的传奇,更是青海生态保护的真实写照。”

  “是啊,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牧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艰辛,有了党的好政策,果洛的冬天似乎不再那么冷了。我们应该刻苦学习,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更应该永远牢记党的恩情。”老师肖飞雪做总结点评:“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我们生活在中华水塔,一定要让一江清水向东流。这是每一名江河源头儿女的责任,同学们能不能做到?”

  “能!”回答铿锵有力。

  这是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读书分享会上的一幕,也是青海各级各类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缩影。

  一年来,青海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开展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青海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行动等八个行动,全面落实“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重大要求。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书育人全过程,全面推进课程育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校园文化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教师思想教育引导、红色基因传承、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七大工程,时时、处处、事事教育、感染师生。

  在青海的每一所学校,思政课都开齐开足。老师们通过思政教学“大调研”、建设规律“大研究”、能力提升“大学习”、教学技能“大比武”、优质成果“大展示”,全方位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青海样板行动,开展全省大中小学“新时代、新家乡”主题思政课、“感恩·成长”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通过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足迹、举办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师生同上一堂主题思政课,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爱和殷殷嘱托传递到每名师生。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积极构建小、初、高、大学“启蒙-体验-常识-理论”的“全链条”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创新一体化思政教育新模式。

  青海致力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构建共建共享共育平台,以“牢记总书记嘱托·感恩中国共产党”“江河同源·石榴同心·梦想同行”为主题,建设教育援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主题教育基地,用好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广大师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延展“大思政课”教学空间,建设9个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和30个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支持《永怀之歌》《守望可可西里》等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在省内外巡演,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大思政课”。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彩虹小学开展读红书活动。青海省教育厅供图

  构建优质资源互通平台,全方位展示青海研学资源,推出红色研学、生态研学等精品线路,宣传推广“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打造“行见江源·志攀昆仑”实践育人品牌。构建校园文化育人平台,专项支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校园,并推动项目化品牌化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成为常态。

  青海在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厚植交往交流交融的“根”,深入实施“民族团结+教育”融合发展行动,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深入实施“强语兴教”“强语铸魂”“智能推普”三大计划,完成全省近10万名学前儿童普通话能力监测,组织1.5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专项培训;办好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依托教育援青、东西部协作等重大机遇,进一步优化省内异地办学布局。

  青海坚持不懈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素质师资队伍。开展“教育家精神在青海”系列活动,组织“为教师亮灯”公益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建立健全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培养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覆盖纳入教师队伍培训。

  目前,全省建设8个国家级、省级学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搭建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平台,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教师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播好民族团结进步声音。举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高校思政课优质教学示范课评比及教学研讨活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讲清讲透讲活。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王宥力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