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民族团结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
“石榴籽家园”让幸福实实在在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徐顺凯
发布时间:2025-06-19 08:23:45
编辑:马琦雯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和面、造型、蒸制、上色……清晨,城东区林家崖街道“东城·共富工坊”村级产销社内,面点师傅们正在为今日的“大订单”忙得不亦乐乎。“福禄寿桃”、青海大月饼、千层饼、馒头、花卷、焜锅等各式面点应有尽有。

  这些精致的面点背后是西宁市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不懈努力。近年来,西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殷殷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省委部署要求,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先行先试,在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工作中挑大梁、勇争先。

罗延京 摄

  鲁沙尔高跷等非遗演出火爆出圈

  全息投影壁画墙将唐卡艺术、瞿昙寺壁画等文化符号数字化呈现,游客穿行其中,仿佛置身于动态的历史长卷。墨韵青海·艺境长廊前,珍贵的老照片记录了青海的历史变迁,让人们在怀旧中感受时代的发展……穿过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的拱门,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将市民游客带入了青海的历史长河。

  西宁市深度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下简称“三交”)历史史实和现实事实,以推进省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丰富“河湟八韵”展示体验,常态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社火、民间小调等非遗项目巡演,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成为全省轮流展示非遗的窗口和平台,鲁沙尔高跷等非遗演出火爆出圈。

  白天的广场上,“西宁天齐棍”的铿锵鼓点炸开,彩绸戏的演员挥舞着丈二红绸,民族服饰秀上的藏袍、土族盘绣裙裾翻飞,武术表演者的刀光剑影引得游客阵阵喝彩,高跷、寸跷表演更是让市民游客惊喜不断。夜幕降临,皮影戏台的灯光亮起,牛皮雕刻的人物在幕布后腾挪跳跃,孩子们趴在台前,眼里闪着好奇看得入神。灯光秀以IP形象“宁萌”为背景,用现代科技为市民游客打造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同时,西宁市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依托东西部协作,开展“牵手相伴·共同绽放”主题活动,组织各族青少年赴北京、南京等地研学交流、联谊交友。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开展东西部协作“红石榴就业”行动,累计转移劳动力就业32.8万人。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打造“丁香之城”“雪豹之都”城市形象,开发特色精品旅游路线,探索景城融合、居游共享的发展模式。

黎晓刚 摄

  “石榴籽家园”让幸福在心里流淌

  “刘姐姐,您再帮我们抠抠细节,这音调我们总是做不好。”伴随着一曲《红梅赞》,由前营街居民组成的常青京剧艺术团表演队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排演,一旁团长刘玲耐心地指导着队员们。

  仓门街街道前营街社区居住着汉、回、藏、苗、撒拉等14个民族,居民群众8054人,其中少数民族有1537人,各族群众其乐融融,亲如一家。在前营街社区,每天都发生着与邻为善、与邻为乐的故事,处处传颂着各族居民群众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故事,处处洋溢着群众的幸福笑脸。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在仓门街街道前营街社区有一个广场,广场上是各民族群众手挽手共进步的民族团结宣传墙,民族团结标语在这里随处可见,住在这里的各族群众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散发着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气息。

  一直以来,西宁市坚持把社区作为创建工作主阵地,创新推动社区“石榴籽家园”品牌建设,制定《西宁市构建互嵌式社区结构和社区环境工作指引》,健全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加快推进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积极探索“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治理新模式,创新开展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机制,推动各族群众诉求及时感知、快速响应、高效办理。

  “东城·共富工坊”绽放共富繁花

  “2024年7月,我们村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注册成立村集体经济企业青海农丰商贸有限公司,申请注册‘河邻佳’商标品牌。招牌产品‘福禄寿桃’被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林家崖村村委会主任介绍,2024年11月,东城·共富工坊林家崖街道村级产销社正式揭牌。

  工坊的成立让附近村民的手艺有了更多销售渠道,大家的收入也因此增加。首席面点师马兰秀便是其中之一。从小跟着奶奶、妈妈学手艺,早些年马兰秀和老伴开了一间小店,“当时,我们的店铺小、机器老,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如今有了街道党工委和村委会的帮助,各种面点做出来有了销售平台和渠道,看到我做的各种面点走进千家万户,每天干劲十足呢!”马兰秀说。

  如今的马兰秀,已经成为十几名妇女学做面点的师傅了,大家每天准时到工坊学手艺、强本领、增收入,40名群众在家门口挣上零花钱了。

  “去年工坊一成立,我就过来参加培训,现在已经正式上班了,每个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不仅贴补了家用,还可以照顾到老人小孩。”面点师冶明秀感慨地说。

  随着网络直播行业蓬勃发展,工坊的各种面点也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入万千百姓家。作为大学生营销官,孙吉勇的任务之一是做直播,让更多人了解这些面点的独特之处。孙吉勇的加入和线上渠道的销售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西宁市以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共同富裕为目标,针对城东区低收入群体探索增收致富新路子,系统打造集电商直播、文旅融合、产业赋能等于一体的工坊模式,“花儿卷卷”“福禄寿桃”为代表的“东城·共富工坊”初具规模,累计实现营业额174.17万元,带动就业2505人。

  “特色街区”满是西宁“烟火味”

  当阳光缓缓爬上河湟风格的仿古牌楼,牌匾上“下南关”三个字格外亮眼。羊肉汤的浓香、现炸馓子的酥脆、老酸奶的醇厚……晨风交织间,唤醒整条老街的味觉记忆。

  如今,这条仅有400米长的老街,已成为集美食、购物、旅游于一体的热门打卡地,也成为了展示青海风土人情的窗口。

  西宁市深入挖掘、精心打造“豹街”、大新街、下南关街、青塘城嘉年华小镇等集地方美食、购物、旅游、非遗展示于一体的特色街区,成为“网红”打卡地和消费新地标,在“烟火味道”中推动各民族“三交”常态化。

  今年“五一”假期,豹街以全新姿态亮相,现场依旧火爆,周末巡游活动将夜间市井的烟火气息推向高潮。市民纷纷感叹:“熟悉的感觉回来了!”

  新增楼体投影打造沉浸式光影秀、雪豹红绿灯等,让雪域精灵的元素融入点滴,打响西宁“雪豹之都”这一城市IP;以“地域特色+潮流美食”为定位,构建“四大主题板块+N种风味组合”的立体业态体系,构建多元经营场景,商户较去年同期增加25%;新增车位1500个;所有商铺向游客、市民免费提供茶水服务……日日有烟火、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成为这里的常态。

  (来源:西宁晚报)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 吴晓军主持
省政府召开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 罗东川主持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2024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青海"昆仑英才·青海学者"项目拟入选人员
西宁举办首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技能大赛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评出首批区级劳务品牌
24H热点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西宁市城东区:端午民俗...
【对话】深入挖掘典型经验 争创新时代好样板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一件事 一群人 一座城—...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这场展演活动绘就民族团...
热点图片
首例!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成功开展巩膜后兜带术
首例!青海省西宁市...
青海茶卡盐湖景区四年蝉联携程口碑榜“中国100必打卡景点”
青海茶卡盐湖景区四...
青海:玛尔挡水电站日发电量连续创新高
青海:玛尔挡水电站...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夏都红骑手:我在这里有个“家”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首个零工市场工会成立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
【文化中国行】“四季村晚”夏季示范展示活动举行
【文化中国行】“四...
【青海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来自一线的经济观察】绿水青山高颜值 醉了游客富了百姓
【青海林草产业高质...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勇争先 绿色“光”芒耀高原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
“石榴籽家园”让幸福实实在在

西宁晚报
2025-06-19 08:2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
“石榴籽家园”让幸福实实在在

西宁晚报
2025-06-19 08:2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
“石榴籽家园”让幸福实实在在

  • 2025-06-19 08:23:45
  •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和面、造型、蒸制、上色……清晨,城东区林家崖街道“东城·共富工坊”村级产销社内,面点师傅们正在为今日的“大订单”忙得不亦乐乎。“福禄寿桃”、青海大月饼、千层饼、馒头、花卷、焜锅等各式面点应有尽有。

  这些精致的面点背后是西宁市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不懈努力。近年来,西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殷殷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省委部署要求,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先行先试,在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工作中挑大梁、勇争先。

罗延京 摄

  鲁沙尔高跷等非遗演出火爆出圈

  全息投影壁画墙将唐卡艺术、瞿昙寺壁画等文化符号数字化呈现,游客穿行其中,仿佛置身于动态的历史长卷。墨韵青海·艺境长廊前,珍贵的老照片记录了青海的历史变迁,让人们在怀旧中感受时代的发展……穿过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的拱门,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将市民游客带入了青海的历史长河。

  西宁市深度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下简称“三交”)历史史实和现实事实,以推进省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丰富“河湟八韵”展示体验,常态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社火、民间小调等非遗项目巡演,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成为全省轮流展示非遗的窗口和平台,鲁沙尔高跷等非遗演出火爆出圈。

  白天的广场上,“西宁天齐棍”的铿锵鼓点炸开,彩绸戏的演员挥舞着丈二红绸,民族服饰秀上的藏袍、土族盘绣裙裾翻飞,武术表演者的刀光剑影引得游客阵阵喝彩,高跷、寸跷表演更是让市民游客惊喜不断。夜幕降临,皮影戏台的灯光亮起,牛皮雕刻的人物在幕布后腾挪跳跃,孩子们趴在台前,眼里闪着好奇看得入神。灯光秀以IP形象“宁萌”为背景,用现代科技为市民游客打造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同时,西宁市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依托东西部协作,开展“牵手相伴·共同绽放”主题活动,组织各族青少年赴北京、南京等地研学交流、联谊交友。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开展东西部协作“红石榴就业”行动,累计转移劳动力就业32.8万人。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打造“丁香之城”“雪豹之都”城市形象,开发特色精品旅游路线,探索景城融合、居游共享的发展模式。

黎晓刚 摄

  “石榴籽家园”让幸福在心里流淌

  “刘姐姐,您再帮我们抠抠细节,这音调我们总是做不好。”伴随着一曲《红梅赞》,由前营街居民组成的常青京剧艺术团表演队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排演,一旁团长刘玲耐心地指导着队员们。

  仓门街街道前营街社区居住着汉、回、藏、苗、撒拉等14个民族,居民群众8054人,其中少数民族有1537人,各族群众其乐融融,亲如一家。在前营街社区,每天都发生着与邻为善、与邻为乐的故事,处处传颂着各族居民群众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故事,处处洋溢着群众的幸福笑脸。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在仓门街街道前营街社区有一个广场,广场上是各民族群众手挽手共进步的民族团结宣传墙,民族团结标语在这里随处可见,住在这里的各族群众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散发着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气息。

  一直以来,西宁市坚持把社区作为创建工作主阵地,创新推动社区“石榴籽家园”品牌建设,制定《西宁市构建互嵌式社区结构和社区环境工作指引》,健全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加快推进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积极探索“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治理新模式,创新开展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机制,推动各族群众诉求及时感知、快速响应、高效办理。

  “东城·共富工坊”绽放共富繁花

  “2024年7月,我们村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注册成立村集体经济企业青海农丰商贸有限公司,申请注册‘河邻佳’商标品牌。招牌产品‘福禄寿桃’被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林家崖村村委会主任介绍,2024年11月,东城·共富工坊林家崖街道村级产销社正式揭牌。

  工坊的成立让附近村民的手艺有了更多销售渠道,大家的收入也因此增加。首席面点师马兰秀便是其中之一。从小跟着奶奶、妈妈学手艺,早些年马兰秀和老伴开了一间小店,“当时,我们的店铺小、机器老,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如今有了街道党工委和村委会的帮助,各种面点做出来有了销售平台和渠道,看到我做的各种面点走进千家万户,每天干劲十足呢!”马兰秀说。

  如今的马兰秀,已经成为十几名妇女学做面点的师傅了,大家每天准时到工坊学手艺、强本领、增收入,40名群众在家门口挣上零花钱了。

  “去年工坊一成立,我就过来参加培训,现在已经正式上班了,每个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不仅贴补了家用,还可以照顾到老人小孩。”面点师冶明秀感慨地说。

  随着网络直播行业蓬勃发展,工坊的各种面点也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入万千百姓家。作为大学生营销官,孙吉勇的任务之一是做直播,让更多人了解这些面点的独特之处。孙吉勇的加入和线上渠道的销售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西宁市以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共同富裕为目标,针对城东区低收入群体探索增收致富新路子,系统打造集电商直播、文旅融合、产业赋能等于一体的工坊模式,“花儿卷卷”“福禄寿桃”为代表的“东城·共富工坊”初具规模,累计实现营业额174.17万元,带动就业2505人。

  “特色街区”满是西宁“烟火味”

  当阳光缓缓爬上河湟风格的仿古牌楼,牌匾上“下南关”三个字格外亮眼。羊肉汤的浓香、现炸馓子的酥脆、老酸奶的醇厚……晨风交织间,唤醒整条老街的味觉记忆。

  如今,这条仅有400米长的老街,已成为集美食、购物、旅游于一体的热门打卡地,也成为了展示青海风土人情的窗口。

  西宁市深入挖掘、精心打造“豹街”、大新街、下南关街、青塘城嘉年华小镇等集地方美食、购物、旅游、非遗展示于一体的特色街区,成为“网红”打卡地和消费新地标,在“烟火味道”中推动各民族“三交”常态化。

  今年“五一”假期,豹街以全新姿态亮相,现场依旧火爆,周末巡游活动将夜间市井的烟火气息推向高潮。市民纷纷感叹:“熟悉的感觉回来了!”

  新增楼体投影打造沉浸式光影秀、雪豹红绿灯等,让雪域精灵的元素融入点滴,打响西宁“雪豹之都”这一城市IP;以“地域特色+潮流美食”为定位,构建“四大主题板块+N种风味组合”的立体业态体系,构建多元经营场景,商户较去年同期增加25%;新增车位1500个;所有商铺向游客、市民免费提供茶水服务……日日有烟火、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成为这里的常态。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 徐顺凯
编辑:马琦雯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