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州市新闻
17℃的热望:青海湟中冷凉蔬菜的成长图谱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王琼
发布时间:2025-06-20 07:59:08
编辑:马琦雯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如何让青藏高原的寒意化作蔬菜生长的温床?近年来,西宁市以17℃—25℃的理想生长温度为轴,将冷凉劣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书写着从“凉资源”到“热经济”的精彩蜕变。从琳琅满目的品种矩阵,到跨越山海的品质口碑,再到星火燎原的产业版图,这片土地上的蔬菜经济正以蓬勃之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这背后,一幅独属于湟中冷凉蔬菜的成长图谱徐徐展开。

海龙 摄

  破土:寒土之下藏着金山

  一组数据,揭开湟中区独特的地理密码与农业基因。地处青藏与黄土高原过渡带,244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海拔在2225米—4488米间起伏,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赋予其年均5.0℃的低温,夏季17℃—19℃的均温更是得天独厚。88万亩(1亩≈0.0667公顷)总耕地中,7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孕育着生机,产出11.32万吨粮食、4.28万吨油料与29.8万吨蔬菜,马铃薯、青稞等高原作物特色鲜明。

  高海拔冷凉气候带来的长日照、大温差与纯净环境,成为农产品的天然“孵化器”。清晨四五点,拦隆口镇西岔村还浸在薄雾里,菜农已穿梭在齐膝高的茼蒿田。这片曾被视为“寒地禁区”、海拔2600米的土地,因17℃的冷凉气候,蜕变为蔬菜生长的沃土。充足日照与昼夜温差,让茼蒿积累出浓郁风味,也让湟中人窥见寒土之下的“金山”。

  抽枝:从零星试种到百亩良田

  在拦隆口镇下鲁尔村,庆合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岗葱田在阳光下泛着玉色光泽。“行情好时,这岗葱价格是普通葱的3倍!”负责人田发德的话语里满是自豪。从零星试种到百亩葱田,湟中区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发展路。

  如今,湟中区蔬菜产业规模蔚为可观。云谷川、西纳川地区分布着3个千亩以上、34个百亩以上设施基地,8582栋设施温棚占地10439.7亩;2个万亩、11个千亩、60个百亩露地蔬菜基地星罗棋布;225座保鲜库、6.8万吨库容保障新鲜,15座智能育苗温室助力种苗培育。其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稳居全市首位,全省蔬菜大区地位愈发稳固。

  作为西宁“菜篮子”的稳定器,湟中区通过部分专业合作社每年6万余吨蔬菜销往省外,19万余吨供应周边,其中14万吨直供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占全省本地供应量超半数,极大缓解了高原蔬菜外销难题。凭借城郊区位优势,这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丰富品种、提升品质,成为西宁主城区蔬菜供应的坚实后盾。

海龙 摄

  展叶: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种植

  “传统农耕已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领航’。”湟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智慧农业平台大屏上,全链条运营数据实时跳动。田间监测设备化身“智能管家”,精准传输温湿度、土壤墒情、作物生长与虫害预警数据,为农业生产装上“导航系统”。农户与农技人员手持平板,即可远程实现精准灌溉、科学施肥与病虫害防治。平台接入的农产品价格波动曲线,经大数据分析形成可视化报告,为种植与销售决策提供动态依据。

  智慧农业已在湟中遍地开花。科研团队让草莓苗在高原大棚结出糖度14°的果实,试验田的吊蔓西瓜改写冷凉气候种植历史,60余个果蔬品种填补全国市场空白的生长档期,宛如高原上绚丽的彩虹。

  开花:客户抢着要的品牌

  “这些菜薹48小时内就能摆上粤港澳大湾区餐桌!”深圳市鸿福农产品负责人杜荣贵掐断鲜嫩菜薹,看着渗出的汁水赞叹。湟中冷凉蔬菜吸饱高原阳光雨露,以清甜脆嫩的口感,在南方市场成为“抢手货”。

  大白菜、胡萝卜、菜薹等二十余种蔬果跨越山海,在全国市场绽放光彩。广州、深圳食客为湟中菜薹倾倒,上海、成都、西安农贸市场里,湟中蔬菜品牌凭借品质站稳脚跟……市场的认可,不仅是对产品的褒奖,更是对湟中绿色发展、追求卓越理念的肯定,品质成为其最闪亮的名片。

  结果:产业融合一蔬一果皆风景

  如何让冷凉蔬菜产业在高原沃土上硕果累累?湟中区借西宁入选“国家冷凉蔬菜种植黄金区”之机,围绕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七大工程重点项目,打造西纳川-云谷川现代农业示范区,创新“农业+”模式,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田家寨镇千紫缘太空植物博览园以“农业+科普”吸睛,李家山镇云谷川印象小镇以“农业+文化”出圈。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更以“党支部+园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5+”模式,建成集多元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观光农业、科研育种与冷凉蔬菜种植深度融合,吸引八方游客,让一蔬一果皆成风景,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新跨越。

  (来源:西宁晚报)

推荐阅读
青海省党政代表团赴天津学习考察
罗东川会见方大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一行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2024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青海"昆仑英才·青海学者"项目拟入选人员
青海西宁开发区千方百计稳就业
青海西宁: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切实促进教育公平
24H热点
青海西宁: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切实促进教育公平
青海西宁开发区千方百计稳就业 上半年新增就业6600...
青海果洛:再添一座长三角之声红领巾广播站
青海省西宁市公开选聘首届“民营经济观察员”及营...
青海省西宁市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青海西宁城中:“引育留用” 构筑人才强区新优势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首创“大锅饭待客”模式
青海同仁:为600余名餐饮从业者免费体检办证
青海省玉树州启动嗨购“6·18”促消费活动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逢三说事”成群众家门口的...
热点图片
【青春无畏 创业有路】索南华:新的公“艺”之路
【青春无畏 创业有路...
【山海同心 筑梦青海】津青共建下的童趣乐园
【山海同心 筑梦青海...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石榴籽家园”让幸福实实在在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经济聚焦】青海西宁甘河工业园区:锻强“高原工业筋骨”
【经济聚焦】青海西...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青海藏毯向新求变织锦绣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写在三江源头的生命壮歌——青海省4人荣获“全国自强模范”和“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纪实
写在三江源头的生命...
以人大监督之力护航我省金融业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和审议金融工作情况报告综述
以人大监督之力护航...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格桑灼灼向阳开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17℃的热望:青海湟中冷凉蔬菜的成长图谱

西宁晚报
2025-06-20 07:5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17℃的热望:青海湟中冷凉蔬菜的成长图谱

西宁晚报
2025-06-20 07:5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17℃的热望:青海湟中冷凉蔬菜的成长图谱

  • 2025-06-20 07:59:08
  •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如何让青藏高原的寒意化作蔬菜生长的温床?近年来,西宁市以17℃—25℃的理想生长温度为轴,将冷凉劣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书写着从“凉资源”到“热经济”的精彩蜕变。从琳琅满目的品种矩阵,到跨越山海的品质口碑,再到星火燎原的产业版图,这片土地上的蔬菜经济正以蓬勃之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这背后,一幅独属于湟中冷凉蔬菜的成长图谱徐徐展开。

海龙 摄

  破土:寒土之下藏着金山

  一组数据,揭开湟中区独特的地理密码与农业基因。地处青藏与黄土高原过渡带,244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海拔在2225米—4488米间起伏,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赋予其年均5.0℃的低温,夏季17℃—19℃的均温更是得天独厚。88万亩(1亩≈0.0667公顷)总耕地中,7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孕育着生机,产出11.32万吨粮食、4.28万吨油料与29.8万吨蔬菜,马铃薯、青稞等高原作物特色鲜明。

  高海拔冷凉气候带来的长日照、大温差与纯净环境,成为农产品的天然“孵化器”。清晨四五点,拦隆口镇西岔村还浸在薄雾里,菜农已穿梭在齐膝高的茼蒿田。这片曾被视为“寒地禁区”、海拔2600米的土地,因17℃的冷凉气候,蜕变为蔬菜生长的沃土。充足日照与昼夜温差,让茼蒿积累出浓郁风味,也让湟中人窥见寒土之下的“金山”。

  抽枝:从零星试种到百亩良田

  在拦隆口镇下鲁尔村,庆合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岗葱田在阳光下泛着玉色光泽。“行情好时,这岗葱价格是普通葱的3倍!”负责人田发德的话语里满是自豪。从零星试种到百亩葱田,湟中区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发展路。

  如今,湟中区蔬菜产业规模蔚为可观。云谷川、西纳川地区分布着3个千亩以上、34个百亩以上设施基地,8582栋设施温棚占地10439.7亩;2个万亩、11个千亩、60个百亩露地蔬菜基地星罗棋布;225座保鲜库、6.8万吨库容保障新鲜,15座智能育苗温室助力种苗培育。其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稳居全市首位,全省蔬菜大区地位愈发稳固。

  作为西宁“菜篮子”的稳定器,湟中区通过部分专业合作社每年6万余吨蔬菜销往省外,19万余吨供应周边,其中14万吨直供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占全省本地供应量超半数,极大缓解了高原蔬菜外销难题。凭借城郊区位优势,这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丰富品种、提升品质,成为西宁主城区蔬菜供应的坚实后盾。

海龙 摄

  展叶: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种植

  “传统农耕已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领航’。”湟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智慧农业平台大屏上,全链条运营数据实时跳动。田间监测设备化身“智能管家”,精准传输温湿度、土壤墒情、作物生长与虫害预警数据,为农业生产装上“导航系统”。农户与农技人员手持平板,即可远程实现精准灌溉、科学施肥与病虫害防治。平台接入的农产品价格波动曲线,经大数据分析形成可视化报告,为种植与销售决策提供动态依据。

  智慧农业已在湟中遍地开花。科研团队让草莓苗在高原大棚结出糖度14°的果实,试验田的吊蔓西瓜改写冷凉气候种植历史,60余个果蔬品种填补全国市场空白的生长档期,宛如高原上绚丽的彩虹。

  开花:客户抢着要的品牌

  “这些菜薹48小时内就能摆上粤港澳大湾区餐桌!”深圳市鸿福农产品负责人杜荣贵掐断鲜嫩菜薹,看着渗出的汁水赞叹。湟中冷凉蔬菜吸饱高原阳光雨露,以清甜脆嫩的口感,在南方市场成为“抢手货”。

  大白菜、胡萝卜、菜薹等二十余种蔬果跨越山海,在全国市场绽放光彩。广州、深圳食客为湟中菜薹倾倒,上海、成都、西安农贸市场里,湟中蔬菜品牌凭借品质站稳脚跟……市场的认可,不仅是对产品的褒奖,更是对湟中绿色发展、追求卓越理念的肯定,品质成为其最闪亮的名片。

  结果:产业融合一蔬一果皆风景

  如何让冷凉蔬菜产业在高原沃土上硕果累累?湟中区借西宁入选“国家冷凉蔬菜种植黄金区”之机,围绕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七大工程重点项目,打造西纳川-云谷川现代农业示范区,创新“农业+”模式,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田家寨镇千紫缘太空植物博览园以“农业+科普”吸睛,李家山镇云谷川印象小镇以“农业+文化”出圈。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更以“党支部+园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5+”模式,建成集多元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观光农业、科研育种与冷凉蔬菜种植深度融合,吸引八方游客,让一蔬一果皆成风景,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新跨越。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 王琼
编辑:马琦雯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