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利亚达化工有限公司硼酸生产车间内,结晶罐、原水罐等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景象。谈及企业发展的现状,青海利亚达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岭说:“作为专精特新企业,在政府部门的推荐下,我们享受到银行‘无还本续贷’政策,便捷灵活的同时,促进企业合规发展。目前公司信用贷款额度可达500万元,充足的资金让我们敢于‘放手去干’。”“无还本续贷”“信用贷款额度最高可达500万元”给予了企业“放手去干”的底气和硬气。那这底气和硬气从何而来呢?来自青海省为帮助经营主体有效化解融资信贷、要素保障、降本增效、转型升级等发展难题而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组合拳”。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并将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一直以来,青海省民营经济受制于规模小、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等影响,面临诸多发展难题。在战略部署的理念中,青海省始终以只有民营经济强、青海经济才能强,只有民营经济活力旺盛、青海经济才能健康发展为初衷,不断增强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去年2月,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了蓝图;3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同时,组建了民营经济专责机构,建立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N”政策体系。
一直以来,青海省秉持最大限度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最大力度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最大程度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构建了政策支撑、规划实施、立法保障、统计监测、目标考核“五大体系”,出台实施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3条措施,将民营经济发展列为目标责任(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助推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有关部门深入项目建设现场、企业生产一线,协调解决融资、土地、用能等方面困难问题,推动民营经济在产业“四地”建设中稳中有进、量质齐升。而这些助企惠企政策干预不是替代市场,而是通过改善市场运行条件来释放民营经济活力。
在产业“四地”建设的战略布局下,政策的东风为民营企业搭建了广阔的发展舞台,当前,青海省民营经营主体突破55万户、增长3.96%,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4.2%,生力军作用进一步显现。同时,截至3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1436.8亿元,一季度新增53.7亿元;惠及12.48万经营主体,同比增长19.1%。这表明,青海的助企惠企政策的覆盖面正在不断扩大,政策的效能正在持续显现,强有力的政策举措正为青海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青海的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着重大的考验与挑战。
破解发展带来的难题,需要进一步发挥好惠企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强政策制定实施的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助企惠企政策不能止于一时一地一策,而应着眼长远,构建系统化、制度化、可持续的支持体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推动新老政策有效衔接,推动减税降费等政策直达快享。强化法治保障,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协同执法,将职能部门工作重心由“管企业”向“优服务”转变。及时将民营经济的“急难愁盼”转化为政策举措,走好从“纸面”到“地面”的“最后一公里”,以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奋力开创青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