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公告
  现在的位置:青海新闻网 旅游频道旅游动态 →正文
青海:唱响全域全季旅游组歌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7-12-11 10:39:38
编辑: 何继红(实习)

  青海新闻网讯 今年前三季度,青海接待国内外游客3130.4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0.3%;实现旅游总收入347.01亿元,增长22.6%。实践表明,青海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旅游+农业、旅游+互联网、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大融合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旅游新业态,备受游客青睐。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思路。今年5月22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在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强调,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围绕旅游名省建设,着眼发展全域全季旅游,构建“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旅游发展格局。青海全省旅游工作暨“旅游业三年提升行动”动员会提出,要以全产业链理念谋划和发展旅游,把各地区作为一个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

  旅游融入农牧乡村更具活力

  牙合村地处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乡,曾经是全省1622个贫困村之一。以前,这里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基本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滞后,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自2015年10月,政府部门派出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组驻村后,村里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书记李晓俊带头策划打造“牙合最美北方梯田”、开办“开心农场”、开通“农副特色产品进城”渠道……短短1年多时间,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地制宜、准确定位,围绕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中脱颖而出,成为不少城里人观光、休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目前,牙合村成立了旅游服务公司,开办茶园3家、农家乐9家。 2016年,接待游客16.5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45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319元。李晓俊说,正是因为大家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牙合村才能凭借乡村旅游,迎来新发展、新希望。

  牙合村是青海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经日渐成为青海扶贫攻坚的主阵地,旅游扶贫成为全省扶贫的生力军,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和强劲的生命力。

  2016年,青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凝聚扶贫合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创新扶贫模式。全省243个旅游扶贫重点村有43个实现脱贫;青海湖、西宁乡趣园、青海高原酩馏影视文化村总经理慕兰等11个首批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受到国家旅游局通报表彰。

  “十二五”期间,青海共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示范点15个、农(牧)家乐3016家, 14万农牧民从中受益。

  文化浸润旅游景区有了灵魂

  “那一年,我们相逢在美丽的青海湖;那一年,青海湖的记忆变得模糊……”动人的歌声唱出了青海湖的自然美,也唱出了青海湖的人文美。

  一首歌可以唱红一个景区。近年来,青海省十分重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旅游部门组织创作了《那一年,青海湖》等一批描写青海自然美景、表现青海历史人文、展现青海人民欢乐生活的“青海旅游组歌”。

  互助县小庄村自上世纪80年代经营农家乐以来,积极将土族歌舞融入旅游接待当中,后来成立的互助土族故土园,将土族民俗文化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并于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旅游与文化融合的典型案例之一。

  青海湖畔达玉部落作为新兴旅游企业,借助“旅游+文化”为景区发展注入了更多亮点。创始人洛桑尖措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达玉藏族歌唱家、演员,看到旅游业不仅能保护生态、传承文化,还能为当地老百姓解决就业、脱贫致富、提升素养,于是便在经营过程中,将旅游和文化有机融合,使达玉部落规模越来越壮大,经营越来越具有生命力。

  “十三五”期间,青海将进一步实施“文旅融合”,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演艺产业,提升游客人均消费水平;支持手工艺品制售和“非遗”项目进景区建设;鼓励民族、民间、民俗文艺团体和专业艺术院团与旅游集散地、重点景区的合作,到2019年打造3至5台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游客喜闻乐见的演艺剧目;以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西路军纪念馆等为依托,发展红色旅游。

  交通助力旅游实现互联互通

  自驾游、自助游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青海积极推进旅游交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铁路方面,兰新铁路客运专线投运,标志着青海省正在驶入高铁时代。西格铁路关角隧道铺轨开通,实现青藏线大提速,兰新铁路、兰青铁路、青藏铁路、格敦铁路串联成的铁路网正在形成。

  公路方面,实现西宁至塔尔寺、西宁至青海湖、当金山(敦煌)至格尔木、德令哈至大柴旦等高速公路贯通。目前,全省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000公里,以西宁为中心、连接7个市州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

  民航方面,今年青海机场公司运营的西宁、格尔木、玉树、德令哈、花土沟、果洛六座机场,年旅客量突破500万人次。这是继2009年突破100万、 2011年突破200万、 2013年突破300万、 2014年突破400万之后又一次质的飞跃,实现了青海民航每两年一个百万增长的跨越式发展。

  今年以来,西宁机场夏秋、冬春两航季共新开航线29条,加密航班8条,新增通航点16个,其中冬春航季新增洛阳、丽江、张家界三个通航城市,恢复运营吉隆坡国际航线。目前,西宁机场运营航空公司20家,通航城市63个,航线100条,预计“十三五”末期,西宁机场旅客吞吐量将有望突破800万人次。

  今后,青海将进一步加大旅游与铁路、民航、公路等部门协作,壮大旅游交通运输产业,以旅游专列、旅游包机、旅游包车等方式促进旅游客运专线、旅游民航专线、景区旅游环线建设。 “十三五”期间,青海将全面形成“一主八辅”民用运输机场运营格局,加快推进青海省境内国家高速公路主骨架建设,打造“丝路—高铁”品牌,实现与丝路主通道互联互通,促进区域旅游融合发展。

  旅游+互联网插上腾飞翅膀

  2016年底,青海旅游大数据平台建立。通过平台,管理部门可以实时了解到进入青海的客流量;游客可以快速查找青海旅游的各类信息、实现网上预订甚至是实景虚拟体验旅行……从游客的旅游体验,到企业的营销推广,再到政府部门的智慧管理,互联网已经渗透在旅游的方方面面。

  青海湖景区开通了微信摇一摇购票和微信支付购票功能,游客通过微信公众号便可购买门票,凭二维码到售票窗口取票。景区还通过微信平台实现了语音导览,游客可以边游览景区边用手机听讲解。塔尔寺官方网站则通过音视频讲解、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呈现景点风貌,游客在实地游览之前便可领略塔尔寺的魅力。

  汽车租赁、餐饮等传统行业经营者纷纷加入各大团购网站和淘宝、携程等电商平台。O2O模式在青海旅游相关产业中逐渐渗入,游客用户无论在哪,对着手机微信喊出“我现在在什么位置”、 “附近哪里有饭店”、 “哪家酒店客房有优惠”等问题,便可在几秒钟内收到准确回复。

  据介绍,下一步,青海将培育一批“互联网+旅游”示范企业和“互联网+旅游”创新业态。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互联网+旅游”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互联网+旅游”创新政策试点,研究适应互联网旅游新兴业态发展的税收、保险政策;大力推进各市(州) 、县旅游局的上网工程,进行动态监控与管理,实时采集游客的动态数据等;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互联网+旅游”创业园区,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青海省智慧旅游项目申报国家旅游局认定的国家级“互联网+旅游”创客基地,推出5个国家级创客示范项目。

  “‘旅游+ ’的大趋势、大变革、大融合、大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青海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青海将大力实施“旅游+ ”工程,充分发挥旅游的拉动、融合、催化、集成作用,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字体大小[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