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公告
  现在的位置:青海新闻网 旅游频道旅游动态 →正文
彩陶故里:节点崛起正当时
来源: 海东时报
发布时间: 2019-07-15 17:01:00
编辑: 易 娜

乐都区朝阳山片区

海东大道一号桥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年来,海东市乐都区牢固树立城市理念和首府意识,以积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区域化生态文明城市的雄心壮志,努力把乐都打造成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新城区,建成全省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地、健康养老的基地、河湟文化传承和展示的基地,带头实现在兰西城市群核心地带节点崛起,努力走在全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当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

  眼下,无论是如火如荼的新城区建设,还是旧城区改造,都在为人们描绘着这座年轻城市的美好前景。

  海东首府魅力足

  海东市坚持乐都、平安同城规划、同步建设、组团发展,实施一大批城市道路、供排水、地下综合管廊、供电、燃气以及公共服务等项目。平安高铁新区、乐都朝阳山片区等一批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城市组团快速形成,各县区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乐都区立足“在兰西城市群节点建设中快速崛起”定位,按照“东西延伸、南北拓展”的发展思路,大力度加快城市建设,大手笔谋划城乡网络,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建设彰显海东首府魅力。

  乡村振兴“领头羊”

  近年来,乐都区把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紧紧握住“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金字招牌,全力推进集河湟文化展示、民俗农事体验、休闲观光采摘、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卯寨景区建设,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示范“领头羊”。卯寨景区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景区管理运营模式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特色家禽养殖、农家院等旅游配套产业,着力打造一体化发展格局。重点打造的100多个小吃餐饮商铺,免费提供给当地群众和贫困户经营,借助景区发展,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近30名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了100多名村民稳定就业,间接带动周边近千人就业,村民吃上旅游饭。

卯寨景区

光伏产业

地下综合管廊

乐都区污水处理厂

  光伏扶贫惠百姓

  “十三五”期间,海东市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总规模为190.8兆瓦,总投资达13.3亿元,采用集中式分8个联村电站设计建设,流转及征用土地面积为6013亩,惠及6县区634个贫困村。目前,乐都区38.7兆瓦、互助县57.7兆瓦、民和县31.4兆瓦4个联村电站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这将为海东市保质保量完成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任务实现全市脱贫摘帽“清零”目标产生极大的助推作用。

  核心区有新地标

  近日,历经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海东大道一号特大桥实现了全桥贯通。这座桥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座独塔双索面不对称斜拉体系钢箱梁桥,被誉为“青藏高原门户桥”,也被定位为海东市地标性建筑。海东大道一号特大桥既是连接海东市新旧城区的主要快速路,也是一座位于城市核心区的高架景观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乐都区中心城区的交通通行能力,加强城市南北向的沟通联系。同时,独特的独塔双索面不对称斜拉体系,大气庄重的“中国尊”造型,也将成为海东市核心区的一道城市景观。

  城市告别“蜘蛛网”

  自撤地设市以来,海东市核心区建设步伐加快,管廊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14年,海东市启动乐都朝阳山片区和平安核心商务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该项目计划建设管廊共56.42公里,总投资34.13亿元。截至目前,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PPP试点建设项目共计完成管廊主体建设42.553公里,占总长56.42公里的75.4%,完成投资24.76亿元,占总投资34.13亿元的72.5%。其中平安区完成管廊主体建设15.71公里,完成投资9.048亿元,乐都区完成管廊主体建设26.843公里,完成投资15.712亿元。

  生活污水有去处

  近年来,乐都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以赴抓好水污染、大气污染和绿化造林等工作,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乐都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向好。乐都污水处理厂是青海省第一个PPP项目,该项目远景规划污水处理总规模为10万立方米每日,分期实施。近期(2020年)工程规模为4万立方米每日的土建工程,分两组实施,单组装机2万立方米每日,先期达到日处理2万吨污水的能力。目前,全厂设施运行稳定、出水达标排放。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字体大小[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