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新闻网→ 玉树 平安 民和 刚察 尖扎 河南 贵南 治多 乌兰 格尔木 海北 祁连 门源 玛沁 久治 共和 湟源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雪域赞歌青春梦 【聚合】信仰的力量 整改进行时 打好专项整治攻坚战 感动青海 青海交电大楼商城正式启动
“美丽中国”千城联播 “中国移动杯”移动改变生活主题新闻大赛征稿启事 省网信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电话 聚焦《五彩神箭》
现在的位置: 青海书画博文精选
经典与流行之间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2-03-12 10:46:57
编辑: 青海书画

  在当今书法界,关于传统书风与“流行书风”争夺书坛主导地位的争论早已不是新鲜话题。眼下,关于“流行书风”、“民间书法”的文章纷纷见诸报端,褒贬不一,争论不止,难见高下。我们无暇顾及孰是孰非,倒是应该认真探讨一下到底什么是传统书风和“流行书风”,进而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以求得对传统书风和“流行书风”的全面、客观的认识。

  关于书法传统和传统书风

  在书法界,绝大多数人都不否认传统的重要性,但却对传统缺乏足够的全面的认识,很多人对传统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传统技法的层面上。事实上,只要我们较深入地研究一下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就会认识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书法传统,除包括传统技法(笔法体系和结构理论体系)外,它还应包括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不关照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大文化环境下的人文精神,并和古代丰富的书法理论相结合,我们对书法传统的认识就会是肤浅的。技法理论和古代人文精神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缺乏对书法传统的完整认识,往往成为阻碍众多的书法学习和创作者只能停留一定层次上不能提高的重要桎梏。在这里,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书法传统和传统书风不完全是一回事。书法传统的概念要大一些,泛指历史上各种书法及其书法精神(而不仅仅是作为典范的那些法书),具有丰富的技法体系和理论体系。而这理论体系作为整体书法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必然与当时社会、历史的大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譬如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等。而传统书风可以理解为在继承传统书法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书法风气和时尚。在这种风气和时尚中,传统书法精神仍然占主导地位。显然,书法传统与传统书风之间并不矛盾。其间的关系是扬弃、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书法传统中,有多种书体几度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诸如秦统一文字后的小篆,隶书的成熟形态“八分”体,“二王”书法及其流派,唐代楷书等,是书法传统中最为光彩夺目的精髓部分,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

  关于“流行书风”。

  在书坛,现在往往把“流行书风”、“民间书法”看作新生事物来对待。诚然,“流行书风”、“民间书法”是随着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掀起的“书法热”的蓬勃发展,一些有胆识、有“想法”并且热衷于书法事业发展的群体不满足于由传统书风一统天下,书坛可能面临沉寂的局面,纷纷面向古代非“正体”的民间流行书法,汲取其有价值的营养以丰富自己的创作,从而活跃书坛,带动崭新风气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书法现象。但它也绝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这里,我们也应该明确“流行书风”与“民间书法”的区别。“民间书法”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区别于“官方正体”的民间流行体书法,古今如此。自古以来的小篆、八分、正(真)书,成熟形态的行草书无一不是由民间流行体发展、演变、加工、整理而来。而民间书法中的某些成分(如真率、质朴、自然)正是书法创作的最高璄界所需要的。“流行书风”,这个名称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当成完全意义上的新生事物。正确理解“流行书风”应该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流行书风”不排除传统,传统书法仍然是“流行书风”汲取营养的对象,只是传统书法在这里失去了主导地位。第二,“流行书风”注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挥,注重自我情感张扬。第三,“流行书风”具有群体可接受性。这里的“群体”是指懂得书法并且不排除“流行书风”的群体。也就是说,“流行书风”也受必要的尺度限制,也要遵循艺术规律。不具备群体可接受性,这样的“流行书风”也是无法“流行”起来的。

  传统书风与“流行书风”之间。

  前面已经谈到,“流行书风”与传统书风之间是存在继承性的。它们之间并无矛盾,在我看来,它们之间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通常传统书风是“源”,“流行书风”是“流”。从历史的角度看,传统书风与“流行书风”往往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传统书风一定是可以流行的,谁又能否认传统书风在一定程度上所具有的这种“流行书风”的性质呢?而“流行书风”也是可能发展成为传统书风的。在中国书法的演进史上,曾几度出现过书体书写程式化的现象。如篆书字体由大篆发展演变为极端工整、对称的小篆;早期隶书发展演变为成熟形态的“八分”体;正(真)书体发展演变为极端法度化的唐楷。这些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身,就是首先由民间流行体开始的,这些民间流行体我们也可在广义上称之为“流行书风”,其发展演变的结果是成为官方“正体”,成为传统书风的精髓,并且和自唐代被推崇为中国书法至尊的“二王”行草书及其流派为主的行书、今草,唐代兴起的狂草等,共同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但是,在这样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一方面,每一种书体都达到了其艺术的巅峰,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史建立了不同阶段上的里程碑。另一方面,诸如小篆、“八分”体、唐楷等书体在书写上的高度法度化乃至程式化,又限制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对每一种书体艺术创作风格的多样性、丰富性和书写上的灵活性以及个性发挥形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每当这种时候,书法艺术(书体)又呈现迂回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即一种程式化书体又会在该种书体的民间流行写法中找到新的发展演变方向,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书体。如小篆的民间流行写法逐渐演变为隶书,隶书的民间流行写法逐渐演变为楷书。所以,流行的可以演化为传统的,进而成为经典,而经典是必定会永远流行的。

  如何对待“流行书风”?

  应该说,“流行书风”应时代潮流而生。在当今社会,书法艺术得到空前繁荣与发展,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危机。许多有识之士在同时考虑着一个问题:书法艺术向何处去?具体而言,前面谈到,小篆之后是隶书,隶书之后是楷书,而唐楷又使楷书艺术达到了巅峰。那么唐楷之后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至今是没有答案的。我们可以设想,书体是否还继续演变、如何演变呢?行书艺术在“二王”及其流派那里达到了“尽善尽美”,我们是否还能突破、怎么突破呢?这些问题,任何个人、任何群体的主观臆测是无法回答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它们面前,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不断的探索、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说,“流行书风”也好,“民间书法”也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我们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轻易否定。在眼下的讨论中,对于“流行书风”虽然也颇有微词,但尚能得到某些方面的肯定;但是对于“民间书法”却是毫不留情的,称其为“粗糙书法”,一无是处,大有彻底否定、全面封杀之意。这不是科学的、客观的态度。古代“民间书法”中,有很多可供我们汲取的成分。今人对古代“民间书法”做一些探索、挖掘,从中找出艺术创作的灵感,无论成败得失都应该是有益的。并且有时是得是失、是成是败也是不好定论的。

  “笔墨当随时代”,每个有志于书法艺术事业的人都渴望找到自己的追求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切合点。时代也呼唤探索与创新,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书法艺术才有生命与活力。但是,探索的路还很长,创新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在我看来,有一点却是明白无疑的,那就是,传统是我们唯一的参照系。只要我们每个书法人都投入其中,书法艺术走向何方——历史也唯有历史是一定会做出决断的。(原载《书法研究》2003年第三期)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