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地方新闻网→ 玉树 平安 民和 刚察 尖扎 河南 贵南 治多 乌兰 格尔木 海北 祁连 门源 玛沁 久治 共和 湟源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雪域赞歌青春梦 【聚合】信仰的力量 整改进行时 打好专项整治攻坚战 感动青海 青海交电大楼商城正式启动
“美丽中国”千城联播 “中国移动杯”移动改变生活主题新闻大赛征稿启事 省网信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电话 聚焦《五彩神箭》
现在的位置: 青海书画博文精选
书法艺术应该是原生态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2-03-12 10:54:34
编辑: 青海书画

  书法创作是书法家的乐事,也是书法家的烦恼。尤其是当今,所有书体都是历代曾经的辉煌,都已成为“过去”,所有书法人都徜徉在浩如烟海的古代遗迹,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正因如此,我们面对书法“创作”,都曾经或者正在为找不着自我而迷茫和彷徨。因此,不甘沉寂的书法人们做着各种各样的努力,各种思考、各种尝试层出不穷,书法创作思想异常活跃,作品面貌更是异彩纷呈。有的温雅含蓄,坚定地埋头在本土文化的传统经典之中寻求自我;有的张扬个性,虽在传统的旗帜下却驻足于古代浩翰的民间书法多方涉猎;有的追求前卫,痴痴地陶醉于外来文化做着“印象”梦;有的兼容中西,本土的肉体披上外来的衣裳,徘徊于两种文化的夹缝中认真咀嚼着夹生饭;有的则浮夸躁动,对于传统抱着酸葡萄心理,毫无根基却大肆张扬……于是“现代书法”、“流行书风”、“书法主义”、“学院派书法”、“新古典主义”、“新帖学”等等五花八门的新名词和着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纷至沓来,甚至毫无笔墨技巧一看便令人作呕的伪书法也混迹江湖,各持己见,尽显其招,难分伯仲。

  我一直以为,书法艺术应该是原生态,书法艺术离不开本土的中国文化,如果把书法艺术移植到西方文化或其他的民族文化场中,或试图把书法艺术与其他民族文化艺术进行融合和嫁接,那都将是不伦不类的。即使是移植、融和和嫁接了,抑或还可称其为艺术,那也大概只能把它称作“艺术设计”之类的东西,我敢肯定它已经不是书法艺术了。

  我以为,书法创作是在对毛笔性能技巧的高度驾驭、对传统技法深刻体会领悟、深受传统文化浸润前提之下的自我发挥。这里面还要关注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具体感受和追求,那就是墨韵、笔触和总体的“象”。实际上,书法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最可人、最苦思冥想、最扣人心弦最令人振奋的,正是这些细节,如果这些细节哪怕其中之一合己意,则惬意、欣喜若狂;相反则失落、失兴、失自信。这种感受古来有之,我们在古人书论中经常见到的“形质”与“神采”、“点画”与“性情”“质”与“妍”等命题所探讨的核心就是这些细节。为什么会有“传神之笔”这样的说法?不就是笔触的韵致带给心灵的微妙感受吗!略举一例,米芾的《珊瑚帖》最精彩处有一“图”字,口框可谓传神,每次读来,使人心动,就是笔触在动人心、可人意。

  当然,书法创作的全部内涵不只是这些“小技”。就创作者个体方面讲,有一个“古”和“我”的关系问题,即自我风格的问题;就总体来讲,有一个如何体现时代性的问题。石涛一句“笔墨当随时代”几乎扰乱了我们的思维,使得我们在“什么是当今书法的时代特色”“如何体现这个特色”上茫然不知所措,费了不少笔墨,甚至也费了不少精力,却仍然找不着北。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魏晋风度造就了“晋尙韵”,唐人严谨法度呈现了“唐尚法”,宋人意趣突出了“宋尚意”就非要套出个当今“尚”什么来。所谓“晋尙韵”、“唐尚法”、“宋尚意”都是相对的,并不代表当时书法的全部,而且是后人总结出来的。至于当今书法应该“尚”什么?我们进行着,我们努力着,这就够了。我们可以思考,可以探索,但不能断定。当今书法的时代特色如何体现?大浪淘沙,淘出当今的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王铎们,历史老人会告诉未来的!

  我始终驻足于古代经典,也十分关注非主流书体的古代遗迹。经典使我们领略真谛,非主流遗迹可帮助我们在自然真率中找到自我。古代书法,无论是技法层面,还是文化环境层面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认真体验、领略历代各体,才能对书法有一个完整深入的认识,不能偏颇,偏废一体,那样只能是肤浅的。我通常以行草书示人,但我在学习创作过程中,却每每醉心于篆隶的浑厚与凝练、真扑与自然,痴情于魏碑墓志的峻整持重、细腻韵致。我深信技法纯熟、书路宽广、积养深厚是书法创作的必备条件。(原载书法报2010年1月20日)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进入青新论坛 ] [ 关闭窗口 ]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