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国防教育网
青海民族文化网
三江源国际摄影节
青海湖国际诗歌节
海北旅游网
青海国防教育网
青海民族文化网
三江源国际摄影节
青海湖国际诗歌节
海北旅游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三江源频道 > 三江源动态 正文
让搬迁牧民安居乐业—— 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系列述评之六
 
http://www.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2013-09-16 17:20
 

  青海新闻网讯  玛沁县大武镇南环路旁有一排两层高的商住楼,从昌马河乡搬迁下来的牧民都集中居住在这里。索南扎西和刚放学回来的女儿悠闲地坐在自家一楼的小卖部里看着电视,他的妻子则在楼上的厨房里忙着为一家人做晚饭。

  索南扎西乐呵呵地对记者说:“现在的生活比在山上放牧时真的要好得多!你看这房子,有卧室、有客厅、有厨房,还能坐在家里做生意挣钱。就说这电视,频道多得看不过来。”他又指着身边的女儿说:“孩子们上学也很近,县上的中学教学质量也好,以后考个中专大学没问题。”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几年来,近1.8万户牧民与政府签订退牧禁牧合同,并举家搬迁到城镇,开始了全新的居民生活。为了让这些牧民能够安心居住,国家投入巨资修建了平均每户80平方米的住房和小院,其它基础设施也完全按照城镇住房标准配置。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搬迁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生活水平,针对搬迁牧民的劳动技能培训、就业岗位的创造、创业环境的营造等一系列后续产业发展在三江源地区全面铺开。

  继续从事畜牧业的群众则在三江源生态项目资金的扶持下,转变生产方式,建畜棚、种牧草,自觉实行减畜限牧、以草定畜,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

  三江源地区群众的民生大计向来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许多重大民生项目首先在这里实施,而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际上就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从最初的调查、规划到实施,如何做到生态建设和民生工作的双赢始终贯穿其中。

  从《总体规划》中可以看到,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农牧民生活达到小康”这三大目标。

  工程实施以来,我省紧紧围绕“三大目标”,在有效治理三江源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努力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全力促进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牧民致富、区域发展共赢”。各级党政干部尽其所能,帮助引导农牧民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生态畜牧、藏医藏药、生态旅游等具有高原特色的绿色产业。同时,各地把解决好群众的眼前生计与长远发展作为减畜限牧的前提,把退牧还草与小城镇建设、生态移民相结合,在减畜限牧、以草定畜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把一部分牧民从草场上迁移出来,进城转产,培训就业,努力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和群众生产生活方式。

年保玉则保护区即景

  走进三江源地区,所有的县城里都能看到专门为退牧还草后搬迁下来的群众修建的小区。这些集中修建的小区里水、电、路、学校、医疗室、文化站等基本设施齐全,大多数临街的房子还被设计成商业铺面,因而居住在这里的牧民们无论看病购物还是进饭馆,都和城里的常住居民一样方便。

  回首再看2005年的《总体规划》,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总投资75.07亿元,目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沙漠化治理、人工增雨等各项工程投资已达74亿元。

  可以说,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业已成为三江源地区民生工作的"加速器",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因此而得到了空前的改善。

  三江源生态工程还将持续,民生工作也会进一步加强。在新近批复的《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有关改善民生方面的规划和具体要求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字里行间无不显示着党和政府对三江源地区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坚信,随着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扩大与提升,三江源地区广大群众的人居环境、物质和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将迎来天翻地覆的巨变!

  

 
 
  编辑: 王梦婕
 
 
评论 笔名:

发表标题:

  

相关文章
 
新闻搜索
关键字: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广告服务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2005,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 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青B2-2004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