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本摄影图典与"大美青海"说起……
 
http://www.sjywh.com   青海新闻网  2009-06-01 11:17
 
  青海新闻网讯    2001年,我还没调入新华社青海分社,在光明日报青海记者站任站长。这年的5月份,光明日报云南记者站站长徐冶偕同云南民族出版社的欧燕生和普艺两位编辑来到西宁,请我参与云南民族出版社的《聚焦中华图典大录》青海卷的编著工作。在此之前,因为孤陋寡闻,我没有看到过较为全面介绍青海的摄影图文集,心情当然是十分兴奋的。随后,我们商定,这本《青海摄影实用图典》的全部文字撰写工作由我承担。

    书中所用的图片很快就征集齐全,看着数百幅艺术水准相当高的反转片,我慨叹国内和省内的摄影家在青海拍摄到了如此撼人心灵的图片,而自己必须要写出能够概括青海山川特点的文字,才能配得上这些精彩的图片,几经反复,终于敲定以“青海,大美之地”做为全书开篇的文字。

    这本《边走边看边拍——青海摄影实用图典》于2001年7月正式出版,圈内圈外反响不错,而“青海大美”与“大美青海”也就逐渐被人们所引用和流传,这却是我们当初始料不及的。

    如今,“三江源国际摄影节“已经蜚声中外。在征文之际,重读这片序文,让人感慨万千——

    青海,大美之地。这里,登山上极顶,溯流探源头,民风扬天边。一路走去,一路发现,“咔嚓”的声响会传得高远清脆,灵动的图像会拍得神采飞扬。

    青海是摄影人必去的地方,镜头下的青海将给每一位造访者以全新的视角,在大美与质朴的观察发现中,用自己的作品揭示世界、认识自然;在青海摄影,始终处在一种追寻的状态。青海的历史是苍凉、悲壮和豪放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万仞山”、“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唐诗里,青海的色彩似乎又是灰暗的。历史上青海一带战事不断,腥风血雨,诗人的感觉自然是低调的。而到了西部歌王王洛宾的歌喉中,青海是“那遥远的地方”,是“半个月亮爬上来的”的地方。记得资深记者王茂修到青海时,十分动情地讲到:“能创作出那么优美歌曲的地方,我就是不信会有多么荒凉。就看你能不能发现美的东西。”诚哉斯言,青海长云,大漠罡风,昆仑飞雪,长江绿水,祁连青松,黄河碧浪……做为一个摄影人,到青海怎样追寻胜景,怎样用相机对青海做出美学阐释呢?

    在高原通透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的青海,色彩是斑斓的,光线是强烈的。昆仑六月飞雪,辽阔的山川一片晶莹雪白,这是一种壮美;黄河岸边的四月,桃红柳绿,麦苗青青,梨花飞白,却带有南国景色,色彩对比鲜明,露出几多妩媚;七月的祁连山麓、青海湖畔数十万亩油菜花绽放花蕾,西海(青海湖)中鱼鸥翔集,天鹅起舞,雁鸣长空;而在各拉丹冬高耸的雪峰下,透过林立的冰川,凝固的瞬间是一泻千里的长江第一滴水。青海,高天蓝,草原绿,大山青,湖滨黄,这等景色,这等构图,对于所有摄影者来讲,当是一种激情奔放的快慰。这天造地设的大美之地,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跋涉于青海的山川搞摄影,就是要去高海拔的净土,通过不断的追寻,经过艰苦的探求,用自己手中的相机,发现美,记录发现美的历程。

    雪山,江河,草地,牛羊,寺庙,青海吸引了无数的摄影家,也让人们领略了在高原摄影的艰险。本书所集的作品,无论是外地的还是本土的,每一幅单照,每一组专题,无不是艰难追寻的结果,无不是一种灵性的张扬。在完成一幅作品时,路途的跋涉是必要的,但心路的跋涉更为重要,更为辉煌。在青海,摄影的过程你的身体将会得到锻炼,你的心灵将会得到净化,你的美学追求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根在西部,滋润中华大地的水出青海。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哪一条大江大河没有磅礴的气势,哪一条大河没有神秘的源头?多少代人,为了踏上青海,为了探寻江源,几多艰辛,几多磨难,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时至今日,青海仍像一面高扬的经幡,令人心动,更让众多的摄影人独闯或相约前往。踏足青海,感受青海,探险的方式或许不同,但探索的精神依旧会薪火相传,这就是青海给每一个造访者难以抹去的印象。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因素,青海很多很多的民俗风情和高原胜景,都不曾被拍摄,拍摄的领域还极为广阔,需要摄影人去发现,更希望青海的山水能够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本土的优秀摄影家。这里,山水相依,村寨相遥,每一个题材都有其个性,新的专题有待串连,更需要以时代的眼光去打量和发现,在不断的探索中展示一个青海的新面孔。

    出塞方知天地宽。青海,山有灵,水有情,准备好相机,让我们带够镜头,拿足胶卷,到青海,去登顶探源,去沐浴大美吧。

    “咔嚓!”“咔嚓!”于是,青海的大美在转瞬间,在镜头中,在心灵里,成为了永恒……(作者:刘 鹏)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一批 菜花 
 
 
  编辑: 李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