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走近西王母》系列报道 探秘西王母故国
 
http://www.sjywh.com   西海都市报  2009-06-05 15:30
 

  青海新闻网讯 当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回溯,试图找寻到有关西王母的线索时,《山海经》无疑是值得我们探访的风景。

  《山海经》是上古时代的神话总集,是现实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文学力作,更是地理志、风物志。在作家李晓伟看来,《山海经》更像是一部书写于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它包罗万象,蔚为大观。

  在这本书中,西王母扑朔迷离的身影,第一次地闯入了我们的视野。

  在《山海经》里寻觅西王母故国遗踪

  《山海经·海内西经》中对西王母的活动区域有过这样的记述:“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河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入渤海,又去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在古时,“河”曾是黄河的专用名词,渤海则是指今天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据考证,扎陵湖和鄂陵湖原本连在一起,直到唐朝后才逐渐分开。

  从《山海经》的这段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上古时期黄河上游的地理地貌和今天大致相同,李晓伟因此断定,《山海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神话总集,它的相关记录,完全可以成为我们探询西王母故国的线索。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李晓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孔子是一位主张“不以怪力乱神”著称的文化大师。有一天,他的学生子贡问他,为什么古人传说黄帝长有四张脸,他回答说,黄帝曾经让四个能够充分理解自己意见的大臣,管理四方。睿智的孔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读《山海经》的方法。遗憾的是,这样的方法被很多人遗忘了。李晓伟认为,当我们以当代人的眼光去解读《山海经》时,往往忽略了语境的变化,这就很容易对《山海经》产生误读。在李晓伟看来,《山海经》中的许多故事,或许在历史上存在过,只是古人在讲述时的方式和我们不同而已。

  河出昆仑,是我们走近西王母故国时破译的第一个密码。

  西王母故国何在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还说,西王母故国的具体位置在“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昆仑之丘。”

  “丘”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山间盆地,这样的解释和今天的解释显然有很大的区别,这也是《山海经》屡遭误读的原因之一。

  而昆仑历来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解释引起了李晓伟的关注。那就是,昆仑是匈奴语,有天山、天柱的意思。李晓伟说,古人认为天地最初是混沌不开的,而昆仑则是撑在天地之间使乾坤清朗的柱子。

  李晓伟还留意到,从大的地理范畴说,昆仑山和祁连山呈人字形分布在中国西部的版图上。祁连山的语意中也有天山的意思,也就是说,昆仑应该是一个大的地理学概念,它涵盖了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的广阔区域。这个概念被李晓伟称为大昆仑。

  而在《禹本纪》中也有“河出昆仑”之说,这就代表古书中的昆仑,一定就是黄河源地区。

  参照了史书上的诸多记载,李晓伟认定,西王母故国管辖的地方,应该就是今天祁连山、昆仑山、阿尔金山、日月山之间(含周边地区)的广大区域。

  李晓伟甚至还认为,我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天峻山古时又名昆峻,天峻本身又有天山的意思,那么我们也许可做这样的假想,西王母故国的统治中心很有可能就在天峻一带。随着天峻县西王母石室的发现,这种假想越来越被人所认同。“有很多人说,西王母故国的位置也有可能在今天的新疆和河西走廊一带,我不赞成这样的观点,确定西王母故国的位置,仅仅靠史料是不够的,还要从考古发掘中找到对应,青海的考古发掘成为了确定西王母故国具体位置的有力证据。”李晓伟说。

  近年来,考古人员在湟水流域、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发现了大量的原始人村落遗址,并出土了大量年代在距今5000年至8000年之间的彩陶,其中以青海乐都柳湾出土的彩陶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这些彩陶表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曾是原始人最为活跃的地区。而在新疆和河西走廊一带出土彩陶的年代,通常在距今1500年至2000年,和史书上记载的西王母的年代不相符。

  唐朝末年,史学家段成式在考证西王母故国末期的一位女王时说:“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以丁丑日死。”有趣的是,在今天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境内的一座山丘上,真的有一座被当地人奉为神物的杨家塔,专家们猜想,这座塔有可能就是为纪念西王母修建的。而这不正是西王母曾经在青海立国、生活过的证据吗?

  西王母故国至少存世两千多年

  从西王母到王母娘娘,西王母经历了一个由人到神的过程。

  西王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而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的形象进一步丰满。史学家普遍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从春秋战国到周穆王,时间已经过去了千余年。

  到了汉朝,西王母已经完全被神话了。据《汉书·五行志下之上》记载:“(建平)四年春,大旱……民又会聚祠西王母,或夜持火上房,击鼓号呼相惊恐。”可见此时祭祀西王母的活动在民间已经十分普遍。从中我们不难推断,西王母存世有两千多年。

  李晓伟认为,西王母故国处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候人们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狩猎和游牧,在天峻县的鲁莽沟发现了大量以狩猎为主的岩画,这从侧面证明了李晓伟的猜想。

  西王母故国史话

  在有关西王母故国为数不多的记录中,西王母会见周穆王无疑是最精彩的片段。

  清朝大学士纪晓岚认为,周穆王在位时,曾有过两次西征,一次是“十二年,王北巡狩,遂征犬戎”。第二次是“十七年,王西征昆仑,见西王母”。后代学者根据记录揣测,周穆王西征时的主要路线是,横跨关中平原,从甘肃平凉一带进入湟水谷地,并沿湟水一路西行,进入西王母故国。而此时,中原地区的文明程度显然要比西王母故国高许多。

  我省学者赵宗福先生在他撰写的《昆仑神话》中详细介绍了西王母会见周穆王时的情景。

  他说,周穆王到达西王母故国后的第二天,正值甲子吉日,周穆王以宾客的礼节会见了西王母,并送上了白色的玉圭和黑色的玉璧以及一些彩色的丝帛。此时的西王母也早已不是《山海经》中“虎齿、豹尾”的形象,而成为了一位仪态万方的女王。

  第二天,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款待周穆王,并与周穆王互相赋诗,彼此唱和,不仅表达了对这次相会的赞美,而且相约再次见面。只可惜就在周穆王乐而忘返时,远在南方的徐偃王突然起兵造反,周穆王不得不返回中原。他和西王母再次相会的约定也就成为了泡影。

  当然,赵宗福先生也引用了专家们的不少观点。

  有专家认为,西王母会见周穆王的故事,很有可能是赵国人为了夸耀祖先的功绩编造出的,还有周穆王有可能根本没去过昆仑山,而是在山东旅行了一下。对于这样的观点,李晓伟不能苟同。他说,有大量的事实证明,西王母是一位5000年以前,生活在青海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部落或是部落联盟的酋长,她和周穆王的相会更因为载入了《史记》,而被人们认可。(作者:李皓)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彩陶 
 
 
  编辑: 叶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