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新闻焦点:绿色和谐三江源
 
http://www.sjywh.com   青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  2009-06-06 10:59
 
     青海新闻网讯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特有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也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区和西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其生态保护状况对三大江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2005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计划投资75亿元开展为期7年的自然保护和生态恢复工程。规模宏大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已成为我省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最大亮点。

  根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国家将在工程区内退牧还林还草9.81万亩,封山育林、沙漠化土地防治、湿地保护、黑土滩治理1200多万亩、鼠害治理3100多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禁牧搬迁牧民五万五千多人。国家将通过这些积极有效的保护建设措施,尽快实现恢复三江源生态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农牧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三大目标。目前,中央财政已累计投资16.2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可以完成禁牧面积7970万亩,减畜334万羊单位,占项目区存栏牲畜的48%。总量上可基本实现多年来追求的草畜平衡的目标,使草地得到休养生息。这其中,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成为这一浩大工程的重中之重。

  退牧还草、鼠害防治、禁牧封育,让疲惫的草原得到了休养生息。在玉树州称多县珍秦乡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点,记者看到,曾被老鼠破坏的千疮百孔的草场已经变成牧草葱茏的原野,当地干部说,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必须尊重自然,尊重科学,更离不开群众的意识觉醒。(出录音)

  老百姓对鼠害的危害性已经意识到了,原来让老百姓灭鼠,我们想象都不敢想象,但是现在老百姓意识到了,老鼠再不灭,危及的他们的生存。

  我们种植的主要有青海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还有垂穗披碱草。如果这个最终实现植被恢复,能够遏制和减少水土流失,而水源涵养能力增强,草长好了,抗御自然灾害和防灾的能力从中就增强了,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社会效益。(录音止)

  三江源保护区共有22万人口,其中核心区接近4万人口,缓冲区有5万多人口。根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人口将从三江源腹地搬迁出来,搬迁移民的生产生活、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建设也是建设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两年以来进展顺利,到今年年底,6万多牧民将从生态恶化区域迁至城镇生活,占工程计划移民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二。

  为了让移民在搬得下、留得住,移民新村的选址充分考虑了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和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已经建成和规划中的搬迁移民新村基本都建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州、县、乡政府所在地,政府还为每户移民免费提供70到80平方米的住房和用于牛羊育肥、蔬菜种植的暖棚,并且根据移民迁移距离的远近、自身生活条件的不同,分别给予每户每年3000元到8000元的生活补助金。

  去年,牧民坚措和同乡的189户牧民从玛多县黑河乡整体搬迁到了同德县塘沽镇科家滩移民新村,领到了政府发放的生活补助。

  (出录音)

  记:这一院房子带温棚国家投了多少钱?

  坚措:八万块钱的房子,十年的补助是八万。(录音止)

  今年61岁的班措去年从玉树县上拉秀搬迁到玉树县结古镇的加吉娘移民新村。在政府的牵线搭桥和鼓励扶持下,她的女儿女婿都在城镇找到了谋生的职业,她和老伴平时在家帮人加工皮袄,她说没想到这一辈子还能住上宽敞温暖的瓦房,日子过的这样的舒心。

  她说,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移民新村的道路和教育、医疗等公益性服务设施条件也在不断增加和得到改善。

  搬迁移民旦才说,过去住在山上的时候,有了病要雇车到州上或乡上看,现在移民新村修建了卫生所,头疼感冒不出村就能医治,实在是太方便了。

  到目前,我省已建成35个移民社区,正在新建中的还有51个。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建成的移民新居将达到一万三千套。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三江源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牧区教育受到了制约。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实施,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子女的学习条件也将得到根本改善。从2003年三江源地区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以来,国家已经累投入近亿元资金扩充和改善教育设施条件,使来自牧区的孩子有机会受到更好的教育。

  记者在在海南州同德县果洛新村采访时了解到,政府为解决移民子女就学问题,专门拨出专项资金扩建当地学校校舍,保证了移民子弟全都就近入学。海南州三江源办公室工程师胡正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录音)

  配套的小学有,而且考虑到上中学的问题,把中学也进行了扩建,中学、小学都非常齐全。

  记:小学校离定居点有多远呢?

  两公里左右。当天去,当天就可以回来了。(录音止)

  根据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规划,居住在三江源核心区域的牧民将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通过整体搬迁、零散搬迁和自主搬迁等安置方式走出高山深谷,到城镇定居。要让牧民搬得出、留得住,就必须发展后续产业,让搬迁牧民安居乐业。为保障移民的生产生活,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生态移民发展后续产业,实现二次创业。我省还为计划迁出的10万移民安排了人均将超过800元的培训经费,用于机械修理、建筑、厨师、舞蹈、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等方面的培训。

  来自玛多县黑河乡的搬迁牧民南吉在果洛州技术培训学校学会了烹饪手艺。(出录音)

  记:在黑河一般家里都做什么饭?

  煮点手抓肉,拌点炒面啊。

  记:现在家里的饮食是不是有一些变化?

  现在就是自己炒上些菜,吃点米饭。

  记:饮食结构比过去要丰富了。你参加培训班一个是把家里伙食搞好,如果学的好,是不是去打个工啊?

  对,出去打个工也好一点,就有这个打算。(录音止)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三江源区已有6000多牧户、3万多人口从草地退化严重区域搬迁到州、县、乡所在的城镇地区,告别了传统的放牧生活,开始走上一条全新的生活道路。 (作者:李静)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菜种 
 
 
  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