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李万西和他的艺术之路
 
http://www.sjywh.com   青海日报  2009-06-06 17:23
 

  青海新闻网讯 全国第九届书法会展评选活动于近日落下帷幕,我省有五件书法作品入展。其中互助土族自治县书法家协会主席李万西的作品顺利入展了。“莲影对分红,荷阴斜合翠”十个飘逸粗旷的毛书体字带着李万西的期盼,一路绿灯走进了第九届全国书法展览。这幅作品的入展,填补了海东地区书法作品多年来未进入国展的空白。

  “师承传统、刻意创新”是李万西对书画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从少年到中年,李万西生活中的多半时间是以毛笔为友,与书画为伴度过的。从偏远的山村、贫寒的家庭走出来的他对艺术追求的执著。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深爱着养育他的这片热土,他用手中的毛笔,描绘着土乡秀丽的山川大地。

  (一) 

  1966年阳春三月,李万西生在西山乡牙合村的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从孩时起他就对习书画画有浓厚的兴趣和天生的灵气。从母亲做的一些刺绣品、父亲为村上写的一些标语中,使李万西对书法、画画有了朦朦胧胧的爱好,他每天用树枝不停地在地上写、画、练。见猫画猫、见狗画狗、见啥画啥。

  贫寒的家境未能挡住他对书画的追求和向往。13岁时酷爱书画的李万西已经能为乡亲邻里油漆家具,做牌匾、写对联、给人家画柜,也被邀请到别人家画老人头像,用挣来的钱买一些换取笔墨纸砚。就这样画的多了、画的慢慢也好了。

  但这远远满足不了李万西的追求。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了这样一件既让人辛酸,又让人欣慰的事,这件事也令李万西终生难忘——

  在他15岁那年秋天,家里卖了一头猪,他趁家里人在地里干活的空当,从母亲的箱子里悄悄“拿”走了卖猪的钱,独自一人走到西宁,买笔墨纸砚和书籍。等买上后,走到汽车站时已经没有班车了。他就只好一个人背着东西徒步走回去,走到家里已经是凌晨2点。回家后,看到他肩头上扛的一沓白纸,手里提的是书籍和颜料,母亲知道儿子已经把钱给花光了,又气又急。因为当时家里10多口人一年的油盐酱醋的钱没了,好多事儿还等着用钱。后来母亲看到李万西真心喜欢书画,就原谅了他。有了母亲无言的支持,李万西学习书画就更加有了信心。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李万西仍坚持学习画画和练习书法,从不间断。每天一有时间就练习画画。细心临摹生活中的花鸟鱼虫、身边的一景一物。凭着自己的灵性和对生活的感悟,少年时代他已经在自己的画谱中留下了家乡美丽的景色。

  1986年,对李万西来说是值得幸庆的一年。这一年,他报名参加了县上举办的为期三年的职工书法美术夜校。于是,他有了学习专业书法、绘画艺术的机会。他每天晚上走近10公里的山路到县城上夜校,有时家里农活忙,顾不上吃饭,他就带点馍馍跑到县上,晚上上完课回到家里已经是半夜。那时虽然很苦,但能得到老师的指点,李万西学习书画的兴头就更大了。

  经过了几年的摸趴滚打,李万西的生活境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最关键的是,他终于有了一间自己的书画室,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走进李万西的书画室,不是书就是画,虽然房间有点凌乱和拥挤。但就在这间斗室里,李万西苦练基本功,用自己手中的笔实现着自己的理想。

  与此同时,李万西也结识了一些省内外的著名书法家,并得到了他们的帮助和指点。李万西的书画艺术进步很快。正如他所说“自己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早早确立了艺术立场,找到了自己发展的艺术道路。”是啊,很早以前,他就清醒地意识到,只有扎根于民族书法、绘画传统才能掌握中国书画的艺术规律。

  为此,他遵循着中国字画的发展轨迹,认真临摹王羲之、王献之、齐白石、吴昌硕等书画大师的作品,加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赋予艺术和灵性,来表达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形成了狂放、洒脱、飘逸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变化多端,新颖别致,疏朗而不松驰,创新而不失法度,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二)

  说起李万西和他的书法,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高海源是这样说的:万西这个人,他对艺术有一种天生的敏感,这种敏感一直在促使他如何把字儿写好,把画儿画好。他着手的方面一直是传统字为主,紧接着又结合一些书家的创新形式,用字形上险、奇、怪的特点,去营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青海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张权也曾说过,万西的绘画作品,不论从个人的才华展示和奋斗的历程上来说,看了以后给人的感觉是作品鲜活,很有艺术感染力,很能打动人。 俗话说:字如其人。从李万西的每一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性格开朗、爱好广泛、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和情怀。

  有人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想在书画的路上走得更加成功的话,就要在书、画、篆刻三方面全面发展。李万西除了爱好书法,还擅长画花鸟。在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上,他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绘画的过程中,李万西从没有间断过写生,他养花扑虫,在广阔的土乡大地山林中徜徉,用手中的笔记录着美好的瞬间。

  在采访中,我们还有幸看到了李万西现场做画的场景,一笔一笔的勾勒,施以浅浅的粉脂,淡淡的水墨和花青。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一幅楚楚动人、雍容华贵的牡丹图跃然纸上。花朵硕丰而美艳、色泽斑斓而多彩,蕴涵着勃勃生机。

  李万西深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他每天天不亮就爬在画案上,晚上夜深人静时,他又开始书法练习,只有在这时候他忘却了世间的一切事情,陶醉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就是在生活非常艰难的时候也从没有间断过练笔,书画成为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天除了临摹名家的作品外,他还坚持创作三到四幅自己的书画作品。每年花大量资金用于书画收集和购买书籍,而且临摹的作品不下千幅,创作的书法作品不计其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今年李万西选送的这幅书法作品更显出了他的书画作品风格。书风苍莽大气,笔墨粗旷劲健。但对李万西来说,作品进入国展仅仅只是习书弄墨的又一个开始,远非终极目标。他将目光又投向了土乡更广袤的天地。李万西说:今后我要在继承古人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美学和现代人的意识去创作书法作品。生活在土族之乡这样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地方,我将来的艺术之路就要在土族之乡的沃野上延伸……

  结束对李万西的采访,记者脑中一直闪现着李万西躬耕的身影和一幅幅独具个性的书画作品。一个农民出身的画家,对书画艺术表现出的那种热情和执著令人感动。(作者:仲喜年)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成功 白纸 刺绣 刺绣品 笔墨纸砚 
 
 
  编辑: 叶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