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导演陆川的青海情结
 
http://www.sjywh.com   西海都市报  2009-06-06 17:23
 

  青海新闻网讯 美丽的可可西里、可爱的藏羚羊,这两者现在几乎世人皆知,但在藏羚羊“申吉”之前,连一些土生土长的青海人也是通过电影《可可西里》才真正了解了它们。同样,陆川虽然因《寻枪》一举成名,但不少青海人也是在看了《可可西里》之后才认识了他。一部电影把一位导演和青海紧紧连在一起,使双方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当2009年的台历刚翻过十几页,陆川再次踏上他熟悉的热土——青海,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他。

  ☆不能割舍的青海情结

  有关陆川的记忆与印象,大部分还停留在五年前《可可西里》诞生的那段时间,温文尔雅而又执著。1月17日见到他时,感觉他比照片看起来更帅气、更富有活力。采访也自然从《可可西里》展开来。

  陆川谈起青海的地理风貌时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激动:“我对青海特别熟悉,在拍摄《可可西里》的过程中,我只回过一次家,我走过青海的好多地方。青海给我的印象是非常美丽,既有浩瀚的戈壁,又有雄伟的大山,也有秀丽如江南的地方。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还有可可西里、青海湖、冷湖等地方,都是很有特点,给我感觉特别好。”

  在谈到青海的风土人情时,陆川表示,青海是多民族居住地,各民族和谐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亲如一家。青海人很有包容性,到这里不论工作或是旅游,心情都很愉悦,很舒服,有回家的感觉。回“家”当晚,做东的老大姐试着问“可以喝点什么”,他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是青海的青稞酒!”

  陆川除了对青海的自然环境有着特殊的情感外,对青海人也有很深的感情。他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局长才嘎情同父子,在陆川看来,他和才嘎是不打不相识。因为才嘎的脾气很直,生起气来就像牦牛,在拍《可可西里》时,两人分歧很大,经常“吵架”。随着时间的推移,互相了解之后,陆川和才嘎成了忘年交。

  ☆ 背了三年多的黑锅自己碎了

  《可可西里》给陆川罩上了传奇而耀眼的光环,使他一跃成为中国第六代优秀导演,但同时因被指抄袭而招来官司。2009年1月8日,陆川在博客里从容地写下这样一段话:“被扣了这么长时间的黑锅,没等我们去打,自己碎了!”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从被人抹黑到清白的复杂心情。

  2005年,在陆川凭借《可可西里》拿奖拿到手软时,《我和藏羚羊———冰河在这里流过》的导演指陆川抄袭了他的纪录片。对方认为两部影片情节、构思、创意、场景、现场气氛、视觉背景、镜头构图等,甚至连一些对白也完全一样,为此将陆川告上法庭。几天前,原告在法庭宣判前一天突然撤诉,为历时三年多的抄袭案画上句号。当记者让陆川谈谈他“清白”后的感受时,陆川幽默地说:“其实不是原告撤诉了我就清白了,我认为我一直是清白的。”

  “现在回过头去想,其实那个案子是必然的。因为我在成功后,一些前辈总想看我下一步会怎样,是靠运气还是靠实力成功的,如果我没有做成什么事,没有人知道的话,这个案子也就不会发生。”陆川说,回想起这个案子,有一张面孔从往事中浮现出来,让他难忘,对方就是原告的证人,“案子有今天的结果,完全取决于原告证人的立场,我非常感谢那位证人在关键时刻说了实话。他认为我为了拍这部电影,同样在无人区和巡山队一起巡山,和纪录片一样都是在为可可西里做事。可可西里不是某个人的私有财产,是所有爱这块土地的人的。”

  ☆未来的路虽长却充满希望

  陆川为人随和善谈,在谈到未来时,他充满信心,并首先向记者透露了两条“绝密”消息。

  “我随后计划拍摄一部爱情恐怖片《与催眠师同眠》。”陆川透露,在1月15日举办的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上,他带去的题材《与催眠师同眠》入围亚洲电影计划名单,在27位导演中,他的名字醒目地排在第一位。当问及片子具体内容时,陆川笑着说:“爱情有时甜蜜,有时却挺恐怖。”除《与催眠师同眠》外,陆川还找到许多好的题材。他的父亲,著名作家陆天明已花了两年时间为他写剧本。“预计过完年我就可以看到初稿了,我充满期待。”

  谈及未来和自我创作风格时,陆川用“破墙”两个字来形容。他认为,面对一堵墙,有人选择绕墙而过,有人选择爬墙,也有人选择撑竿跳墙,而他则选择破墙而入!这是陆川对于自己创作的要求。

  ☆与观众相约今年夏天

  其实对于陆川而言,现在最大的喜悦莫过于他呕心沥血拍摄的新作《南京!南京!》通过审核。为了拍这部电影,陆川可谓如履薄冰,从质疑声中一路走来,历经坎坷。

  在陆川准备拍摄《南京!南京!》之初,由于题材有着巨大的创作限制和难度,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部片子连拍摄许可证都拿不到,更别说开机拍摄了,甚至还传出过改拍成电视剧的流言,让人以为《南京!南京!》要“流产”了。

  面对质疑,陆川索性不想结果,只是前行。去年春节剧组在资金周转方面出现困难,作为导演,他坚守在外景地没有回家过年,直到四十天后资金到位。说起那孤独的四十天,陆川说,他以“坚持往前走才有希望”鼓励着自己,还有来自对电影的信仰和信念的支撑。在回忆两年多来的艰难历程时,陆川在博客内轻描淡写地写道:“2006年9月,我们开始了这段通往历史深处的旅行,厉兵秣马;2007年10月,我们开赴战场;2008年6月,杀青。2009年1月7日,我看到了局里对于电影的批复。”

  谈起1月8日被审核通过的《南京!南京!》,陆川说:“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进入南京城,随之而来的是对无辜百姓和战俘长达6周的血腥屠戮。历史的真相还原的是‘70年后人们对于战争的理解’。这部片子分两条线展开,两条平行的线,日本军队和中国百姓。我相信它会比以往的片子更令我们震撼和动容,因为这一次,我们带着一颗更为客观的心,置身于70年前的南京,70年前的战场,一切有如亲身经历,直接而尊敬地面对死亡。”

  陆川向记者透露,相关部门目前已批准《南京!南京!》海外上映的影片名为《CITY OF LIFE AND DEATH》(《生死之城》)。陆川表示,现在《南京!南京!》已通过审核,但他的心情依然沉甸甸的,不到放映,这份沉重是不会轻松下来的,因为整个片子还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拷贝。《南京!南京!》计划今年夏天上映。“2009年的夏天,请等着我们。”说这话时陆川眼里充满了期待。(作者:龙腾飞)

  ☆不能割舍的青海情结

有关陆川的记忆与印象,大部分还停留在五年前《可可西里》诞生的那段时间,温文尔雅而又执著。1月17日见到他时,感觉他比照片看起来更帅气、更富有活力。采访也自然从《可可西里》展开来。

陆川谈起青海的地理风貌时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激动:“我对青海特别熟悉,在拍摄《可可西里》的过程中,我只回过一次家,我走过青海的好多地方。青海给我的印象是非常美丽,既有浩瀚的戈壁,又有雄伟的大山,也有秀丽如江南的地方。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还有可可西里、青海湖、冷湖等地方,都是很有特点,给我感觉特别好。”

在谈到青海的风土人情时,陆川表示,青海是多民族居住地,各民族和谐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亲如一家。青海人很有包容性,到这里不论工作或是旅游,心情都很愉悦,很舒服,有回家的感觉。回“家”当晚,做东的老大姐试着问“可以喝点什么”,他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是青海的青稞酒!”

陆川除了对青海的自然环境有着特殊的情感外,对青海人也有很深的感情。他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局长才嘎情同父子,在陆川看来,他和才嘎是不打不相识。因为才嘎的脾气很直,生起气来就像牦牛,在拍《可可西里》时,两人分歧很大,经常“吵架”。随着时间的推移,互相了解之后,陆川和才嘎成了忘年交。

  ☆ 背了三年多的黑锅自己碎了

《可可西里》给陆川罩上了传奇而耀眼的光环,使他一跃成为中国第六代优秀导演,但同时因被指抄袭而招来官司。2009年1月8日,陆川在博客里从容地写下这样一段话:“被扣了这么长时间的黑锅,没等我们去打,自己碎了!”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从被人抹黑到清白的复杂心情。

2005年,在陆川凭借《可可西里》拿奖拿到手软时,《我和藏羚羊———冰河在这里流过》的导演指陆川抄袭了他的纪录片。对方认为两部影片情节、构思、创意、场景、现场气氛、视觉背景、镜头构图等,甚至连一些对白也完全一样,为此将陆川告上法庭。几天前,原告在法庭宣判前一天突然撤诉,为历时三年多的抄袭案画上句号。当记者让陆川谈谈他“清白”后的感受时,陆川幽默地说:“其实不是原告撤诉了我就清白了,我认为我一直是清白的。”

“现在回过头去想,其实那个案子是必然的。因为我在成功后,一些前辈总想看我下一步会怎样,是靠运气还是靠实力成功的,如果我没有做成什么事,没有人知道的话,这个案子也就不会发生。”陆川说,回想起这个案子,有一张面孔从往事中浮现出来,让他难忘,对方就是原告的证人,“案子有今天的结果,完全取决于原告证人的立场,我非常感谢那位证人在关键时刻说了实话。他认为我为了拍这部电影,同样在无人区和巡山队一起巡山,和纪录片一样都是在为可可西里做事。可可西里不是某个人的私有财产,是所有爱这块土地的人的。”

☆未来的路虽长却充满希望

陆川为人随和善谈,在谈到未来时,他充满信心,并首先向记者透露了两条“绝密”消息。

“我随后计划拍摄一部爱情恐怖片《与催眠师同眠》。”陆川透露,在1月15日举办的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上,他带去的题材《与催眠师同眠》入围亚洲电影计划名单,在27位导演中,他的名字醒目地排在第一位。当问及片子具体内容时,陆川笑着说:“爱情有时甜蜜,有时却挺恐怖。”除《与催眠师同眠》外,陆川还找到许多好的题材。他的父亲,著名作家陆天明已花了两年时间为他写剧本。“预计过完年我就可以看到初稿了,我充满期待。”

谈及未来和自我创作风格时,陆川用“破墙”两个字来形容。他认为,面对一堵墙,有人选择绕墙而过,有人选择爬墙,也有人选择撑竿跳墙,而他则选择破墙而入!这是陆川对于自己创作的要求。

☆与观众相约今年夏天

其实对于陆川而言,现在最大的喜悦莫过于他呕心沥血拍摄的新作《南京!南京!》通过审核。为了拍这部电影,陆川可谓如履薄冰,从质疑声中一路走来,历经坎坷。

在陆川准备拍摄《南京!南京!》之初,由于题材有着巨大的创作限制和难度,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部片子连拍摄许可证都拿不到,更别说开机拍摄了,甚至还传出过改拍成电视剧的流言,让人以为《南京!南京!》要“流产”了。

面对质疑,陆川索性不想结果,只是前行。去年春节剧组在资金周转方面出现困难,作为导演,他坚守在外景地没有回家过年,直到四十天后资金到位。说起那孤独的四十天,陆川说,他以“坚持往前走才有希望”鼓励着自己,还有来自对电影的信仰和信念的支撑。在回忆两年多来的艰难历程时,陆川在博客内轻描淡写地写道:“2006年9月,我们开始了这段通往历史深处的旅行,厉兵秣马;2007年10月,我们开赴战场;2008年6月,杀青。2009年1月7日,我看到了局里对于电影的批复。”

谈起1月8日被审核通过的《南京!南京!》,陆川说:“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进入南京城,随之而来的是对无辜百姓和战俘长达6周的血腥屠戮。历史的真相还原的是‘70年后人们对于战争的理解’。这部片子分两条线展开,两条平行的线,日本军队和中国百姓。我相信它会比以往的片子更令我们震撼和动容,因为这一次,我们带着一颗更为客观的心,置身于70年前的南京,70年前的战场,一切有如亲身经历,直接而尊敬地面对死亡。”

陆川向记者透露,相关部门目前已批准《南京!南京!》海外上映的影片名为《CITY OF LIFE AND DEATH》(《生死之城》)。陆川表示,现在《南京!南京!》已通过审核,但他的心情依然沉甸甸的,不到放映,这份沉重是不会轻松下来的,因为整个片子还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拷贝。《南京!南京!》计划今年夏天上映。“2009年的夏天,请等着我们。”说这话时陆川眼里充满了期待。(作者:龙腾飞)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成功 
 
 
  编辑: 叶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