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传承文明又致富 "八瓣莲花" 湟中民间艺术大美
 
http://www.sjywh.com     2009-07-23 10:09
 

  这里,是古代南“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地方文化,孕育并形成了堆绣、加牙藏毯织毯技艺、农民画等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族民间艺术。

  这里,是极负盛名的青海省王牌旅游景点——“塔尔寺”的所在地。在吉祥的八瓣莲花山簇拥下,雄浑博大的自然景观与奇异神秘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

  这里,是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湟水”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成就了河湟谷地颇具实力的农业大县与人口大县。

  长期以来,勤劳智慧的湟中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使得湟中民间艺术绽放得别有风姿。

  如何让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显现出更富生机的生命力?如何将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转化成带动城乡群众增收的经济优势?湟中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丰厚的文化资源与农民创业增收对接起来,自2008年起,举全县之力打造“八瓣莲花”文化产业品牌,使得挖掘湟中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得以完美亮相。

  这“八瓣莲花”分别是:农民画、堆绣、镶丝、藏毯、雕刻(木刻、砖雕、皮雕)、壁画、泥塑、银铜器。其中,农民画蜚声海内外,湟中县因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壁画和堆绣是塔尔寺艺术“三绝”瑰宝;镶丝、藏毯、泥塑、银铜器、雕刻在省内外有着重要影响。

  去年以来,湟中县根据“构筑四大经济版块,着力打造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秉承“弘扬文化、传承文明、发展产业、致富群众”的原则,将“八瓣莲花”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积极探索“八瓣莲花”民间工艺品产业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断挖掘市场潜力,促进旅游商品开发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互动发展。到目前,已建成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文化产业示范户1个,文化中心户27个。

  与此同时,成立了农民画、堆绣、泥塑、壁画、雕刻、银铜器、镶丝等8个专业协会,将“八瓣莲花”作为“一瓣一技能”发展项目,纳入“阳光工程”培训内容,依托湟中县藏文化艺术学校、文化产业企业、各艺人作坊等为基地,加强“八瓣莲花”民间手工艺品加工技艺培训。在干部职工身份不变、待遇不变、职务不变的前提下,从社会发展局和职业学校抽调8人成立湟中县民间工艺“八瓣莲花”研发中心。在重点抓好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同时,县上将着力培育“10个基地、100个营销窗口、10大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佛光路步行街为主体,辐射陈家滩周边、莲湖公园、昂藏等地方圆五平方公里的文化产业园。

  “画壁画不光每个月能挣上一千多元钱,而且让身有残疾的我也变得有自信了。”“在家门口靠铜器手艺挣钱,省去了租房等开销,一个月有两千多元钱,比外出打工好多了。”记者在湟中县采访时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八瓣莲花让我们庄稼人吃上文化饭”。

  “一瓣一技能”,“瓣瓣馨香”……依托本土民间艺术打造的“八瓣莲花”正在成为湟中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途径和亮点。目前, “八瓣莲花”旅游文化产业产值接近2.5亿元,各类企业和家庭作坊吸纳员工近2万人,年人均收入达1.7万元。全县有壁画、泥塑匠人近300人,人均年收入近10万元;三家木雕企业工人年人均工资达1.5万元;90家银铜器加工作坊每年实现收入超过1000万元;97个藏毯加工点有藏毯加工人员6000多名,年人均收入达8000元。全县已有两万农民正在围绕着“八瓣莲花”创业致富。

  朋友,假如有一天您来到湟中。当您漫步鲁沙尔镇佛光路,聆听银铜器加工的叮当作响声;当您徜徉在加牙村,置身家家户户的藏毯编制氛围中,当您流连在“八瓣莲花”艺术展示中心,为农民画、堆绣、镶丝精湛的技艺所迷醉时,您一定会被“八瓣莲花”绽放出湟中民间艺术之大美所深深吸引!

  一瓣一产业一瓣一芬芳

  农民画

  湟中民间绘画起源于明清时期,成型于上世纪70年代。它以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强烈的民族特点为创作背景,突出表现高原风土人情,在继承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广泛地从民间刺绣、剪纸、民族服饰、民俗建筑中汲取营养,有选择地借鉴不同民族民间艺术形式的造型、构图、设色、线描及特殊的表现技法取舍创新、独具特色、自成新貌。1988年3月,湟中农民画带着青藏高原的泥土芬芳登上了首都中国美术馆的艺术殿堂。华生兰作品《鸡花图》曾获全国农民画展二等奖;孟鳌奎、张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

  湟中农民画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极高的艺术性、观赏性和装饰性已逐步走向市场,成为广大群众收藏、厅堂装饰、馈赠友人的文化礼品。

  泥塑

  湟中泥塑是以知名民间泥塑艺人晋生旺(青海省一级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师)、徐全煦(青海省一级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师)、李宝洲(青海省二级民族民间美术师)、韩静蒲等制作的作品为代表的泥塑艺术。其作品主要分布在贵德玉皇阁、西宁北山寺、湟源北极山寺、城隍庙等。泥塑作品制作工艺精细美观,人物造型生动逼真,动态灵动自然,色泽艳丽明快。

  藏毯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自明朝传承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加牙藏毯以织作毛席、褐衫、马褥毯为主,清乾隆年间塔尔寺扩建,开始织作大量卡垫,以满足寺院需要,为寺院制作经堂立柱大型龙纹包毯、卡垫,牧区用的马褥毯、大型炕毯等。新中国成立后,加牙藏毯很快在藏区和周边省区名声突起,畅销省内外。其特点是:全部采用天然牧场的青藏细绵毛羊、色泽光亮、纤维长而均匀、弹性好、绒毛厚;天然植物和矿物质染色,不掉色、不脱毛。牢固、耐磨、防潮、保温。加牙村杨氏祖上此技艺流传至杨永良已是第七代。加牙藏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堆绣

  湟中堆绣将湟中汉藏文化融合,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文成公主进藏将中国丝绸、刺绣品等物带至西域吐蕃并流传于民间,成型于明朝。从内容题材可分为藏式堆绣和汉式堆绣。藏式堆绣内容都以佛经故事为题材,着重于人物造型,讲究各色丝绫的配置。其代表作《藏财神》、《宗喀巴》等;汉式堆绣题材广泛,有历史古典人物、花鸟、动物及吉祥图案等。其代表作有《红楼十二金钗》、《唐蕃古道》等。从制作技法可分为平面堆绣和立体堆绣,具有较高的观赏、审美和收藏价值。湟中堆绣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雕刻

  湟中雕刻主要指湟中木刻、砖雕、皮雕三种民间工艺。木雕主要以陈家滩延辉雕刻有限公司、佛光雕塑工艺有限公司和缘汇藏式家具厂等木雕企业为代表的民间木雕艺术。主要经营古建筑、藏式家具、佛像、宗教用品、工艺品等。

  皮影雕刻制作包括原料加工、制作工艺和雕刻技艺等方面。原料选用黄牛皮为最佳,采用雕、镂、刻、凿等多种技法,讲究下刀准确、用刀自如、刀法流畅、刀路清晰。

  砖雕以陈家滩砖雕为代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采用特制青砖为材料雕制而成,专门用在房屋码头、墙壁、屏障等以加强装饰、点缀。主要制作的传统图案有:狮子滚绣球、白马托太子、竹菊梅兰、桃榴寿柿、团龙等。

  银铜器

  湟中银铜器制作工艺精细,图案丰富、造型逼真,表现手法独特,素以形薄、光亮、轻柔、质纯等特点而著称,以加工精美而见长,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壁画

  湟中壁画历史悠久,多绘制在寺院、庙宇的廊墙上。其绘画风格主要吸收中国画工笔重彩的艺术营养。线条流畅、圆润、色彩均净、明快,人物造型吸收藏传佛教壁画的特点,构图饱满、造型夸张。

  镶丝

  湟中镶丝巧妙借鉴了景泰蓝的镶嵌工艺,以金属丝和天然采石为原料制作的手工艺术。其制作工艺程序为定稿、绘图、镶丝、点蓝、定型、装裱。特点为画面清晰、新颖、色泽丰富、艳丽,久不变色、不变形、不变质,具有较高的的艺术欣赏价值,便于长期保存与收藏。它既保持了传统的景泰蓝工艺的风格,又充满了浓郁的现代气息,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湟中镶丝工艺其作品主要以藏传佛教内容为主的镶丝唐卡,也有其他题材的镶丝工艺制品。(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韩易桦 苏建平 萧柳)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工资 刺绣 刺绣品 藏毯 名录 
 
 
  编辑: 马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