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 媒体看工会 | 公示通告 | 工会动态 | 劳模风采 | 专题专栏
从企业家到绿化劳模——记全国绿化劳动模范李桂斌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7-06-20 14:33:20
编辑: 王柯岚

  青海新闻网讯 “下个月初就要准备播种了,这两天事儿特别多。”再见李桂斌时,他依旧一副忙碌的样子。打电话来找他的人很多,手边的一摞材料被翻得“哗哗”直响。时而眉头深锁,时而来回踱步,在他的眼里,“除了睡觉,其他的时间都在工作。”

  这应该是他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个画面。虽然已过知天命之年,但这位企业家依旧保持着最初创业时的那份激情与干劲。他办公室一侧的书架上放了不少书,“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等字眼在一排草业专业书籍中显得与众不同却又彼此关联。

  这,就是李桂斌一直执著追求的事业。

  转型

  “一提到你,人们只知道——你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青海现代草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是一名企业家。但是,作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又和你的身份似乎有些‘不符’啊。”当李桂斌坐回办公桌前,记者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的眼神透过厚厚的眼镜片扫了过来,略加思索后,他对我说起了他的故事。

  1963年,李桂斌出生在诺木洪农场,因为父母都在农场上班。在他的记忆中,童年生活的很多细节,都和农场有关。虽然,他热爱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但跟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幻想,渴望走出农场……

  1983年,20岁的李桂斌如愿以偿——在青海汽车制造厂公安处找到了工作,成为一名穿制服的干警。

  “1998年,我下岗了。之后,就开始在企业工作,从基层业务员一直干到销售部的总经理。”提起这段时光,虽然李桂斌不愿多说,但是,这次由干警到经理的“转型”,无疑是成功的。他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还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秘诀何在?只有两个字——吃苦!

  担当

  一个人的一生,充满了无数次的选择。2010年,李桂斌已经在商场上小有名气,但是他再次选择转型——去了贵南县,种草创业!

  其实,早在再次“转型”之前,贵南县就提出以“立草为业、以草养畜”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草产业。但是,谁都知道,草产业见效慢、周期长、利润低,该产业起起伏伏形成规模很难。

  李桂斌的骨子里始终有一种成功人士知难而进的特点。他深入调查后发现,贵南有独特的气候条件,不仅十分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而且地理条件也能满足机械化生产的要求。

  然而,虽然李桂斌一再向家人、朋友解释,自己是“在海南州国家级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和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大背景下,选择了见效慢、利润低的草产业”,但妻子马颖皓并不完全理解:“去种草,还去贵南种草,有什么用?种草能有多少回报?”

  “除了国家政策的大环境,我也有自己的几点想法。”李桂斌就像当时说服他自己的妻子一样,他摊开右手,掰着指头又向记者一一分析起了他的思路。

  “我们都是青海人,牛羊肉再熟悉不过了。可你想,饲草的好坏决定着畜产品的品质,那这些畜产品的质量是不是又关系到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呢?”在李桂斌看来,他所做的工作,就是想做好“食品安全的第一环。”

  就这样,面对亲友们的反对,李桂斌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而且更加坚定了自己做事业的决心。2010年,在多方努力下筹措资金注册成立了青海现代草业发展有限公司。

  然而,这次转型并不像之前预计的那样顺风顺水,甚至一度让公司陷入困境。

  2011年、2012年公司连续两年受损,尤其2013年,公司流转经营1333.33公顷土地,试验种植了燕麦草和新品种。但是,由于缺乏种植和生产经验,当年种植的燕麦草有三分之一无法收获,加上生产成本失控,公司发生了较大亏损,人员工资无法正常发放,流动资金出现严重短缺。

  “面对这种压力,李总并没有退却,而是更加坚定了信心,经多方筹措资金,垫付了公司的各项开支。”回忆起公司当年起步时的艰难状况,老员工姚雷鸣很激动。他说,这种困难不但没有挫败李桂斌发展草产业的信心,反而让他在种草的这条路上走得愈发坚定和沉稳。

  创新

  对于李桂斌来说,之前因为从未接触过种草这一行,究竟怎么种,怎么经营,还真是两眼一抹黑。

  怎么办?他清楚,没有取巧的办法,只有一个字“学”!

  在广袤的贵南地区,马德福是个种草大户。李桂斌的公司建立起来后,他逐渐摸索出了“企业+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老马便成了公司的一员,从此李桂斌拜师学艺,成了老马的一名“学生”。

  牧草播种时该注意什么?田间管理有哪些要点?在公司、在田间地头,只要有问题,李桂斌就拉着老马不放手,三四年下来,老马几十年的“实战经验”都被他吸收在脑海里了。

  牧民种草有经验,但在实践中,李桂斌深深体会到一点,企业要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和动力,尤其做低效的农牧业产业,如果没有科技创新,就跟不上现代农牧业建设步伐,企业就没有效益可言。

  “在省科技厅的牵线搭桥下,我认识了不少专家,后来省农牧厅又帮我建起了万亩草籽繁育基地,我一直头疼的两件事,算是有了着落。”有了专业的团队提供技术指导,李桂斌一天都不肯闲着,天天带领公司科研人员进行探索研究,不断对现有的种植模式及品种进行改良种植,使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和改善。

  随着企业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李桂斌又开始着力打造有机饲草产品生产,进行有机示范认证,逐步带动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通过牧草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延长农业生产链,实现农业可再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资料显示,2014年,李桂斌的团队第一次在青海牧区试种推广黑麦和箭筈豌豆混播等新型饲草料种植方式,并取得了成功,经测定混播饲草平均亩产达到626.4公斤,粗蛋白含量达8.7%,产量较原来提高124.7公斤/亩,蛋白含量提高了8.3%。

  这种种植模式,一方面提高了牧草产量,另一方面提高了牧草的蛋白含量。通过种植试验,建立了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试验示范基地,确定了贵南县建植高产禾豆混播饲草料基地的适宜的播种比例、播期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填补了贵南县饲草种植技术的空白,为制定贵南县饲草种植技术规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奉献

  “虽然企业的发展慢慢步入正轨,但我始终牢记自己是在三江源。”对于脚下的热土,这个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企业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情怀。

  “李总带着我们先后承担并高标准完成了贵南县2000多公顷黑土滩治理、三江源生态治理1333公顷草原灭鼠、海南州国家级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333公顷退耕还林草地改良更新等生态治理工作。特别是在生态畜牧业示范点建设过程中,他放弃了外省大型牧场的高价合同订单,决定把公司生产的各类草产品全部面向周边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进行销售,所以现在企业在老百姓中的口碑没得说!”姚雷鸣笑着说。

  提起和自己打了多年交道的李桂斌,贵南县农牧局局长杨振海再熟悉不过了。放弃高价合同订单这件事,在杨振海看来,不仅仅是赢得了老百姓口碑这么简单。

  杨振海说:“虽然他们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影响,但有效地缓解了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减少水土流失,遏止了天然草场的退化,为三江源区全面推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促进畜牧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对维护草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

  说起企业的发展,李桂斌总是在强调技术的重要性。为了让这些技术更好地为当地牧民群众服务,他不但举办科技培训班,还派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指导农牧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免费为一些贫困户使用大型机械,帮助他们进行打捆,收割等工作,解决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困难。

  这些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李桂斌在2015年获得了“第四届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提起自己的父亲,儿子李瑞鑫的语气中有些崇拜,所以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到李桂斌的企业上班。虽然在交谈时,对牧草情况了如指掌的李桂斌经常记错他大学毕业的时间和来公司工作的日子,但李瑞鑫还是想多向父亲学点东西。

  “我爸爸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希望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完美。所以哪怕自己不懂,也要从零学起,参与种草的每一个环节。有时候忙起来,在基地一待就是两个多月。虽然之前是个门外汉,可现在已经摸出点门道了。”李瑞鑫说他最想学得——就是这种精神。

  这几年,公司在贵南县政府的帮助下,李桂斌公司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流转饲草地2000公顷,带动种植饲草地1300多公顷……

  对于去年自己被评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这件事,李桂斌显得十分平静。他评价自己的事业时,简单地说了五个字:小草大产业。

  李桂斌年少时,因为梦想离开了农场;如今,事业有成,又因为梦想回到了草场。

  在李桂斌的身上,每一次转型都成功了,但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付出了很多心血。他深爱养育他的这片江河大地,他更知“三江源”生态的保护和自己事业的重要性,因此他继续默默地铺就着一个从企业家到绿化劳模的生态之路。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留言系统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青海省总工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