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 媒体看工会 | 公示通告 | 工会动态 | 劳模风采 | 专题专栏
王黎明:一根银针诠释医者仁心
来源: 海东时报
发布时间: 2017-12-11 10:01:16
编辑: 朱月琴

  青海新闻网讯

  编者按:悠悠河湟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海东儿女。在建设更具实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现代化新海东进程中,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海东故事,这些故事中,有你有我也有他。

  讲好海东故事,需要我们行进在路上,将更多的笔触和镜头对准基层和群众。因为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

  海东时报启动主题采访活动“海东故事”,您的故事,我来诉说。我们将用心去讲述您的故事,讲述精彩的海东故事。

  他从事临床针灸31年,忠于职守,廉洁自律,以坚定的信念和精湛的医术造福一方百姓,以高尚的医德和仁爱之心为土乡卫生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最值得称赞的是,在临床工作中,他以中医针灸理论为指导,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为解决本地区乃至周边地区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就是互助县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王黎明。

  患者慕名而来

  王黎明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立志成为一名医生。1986年6月,王黎明毕业于青海卫生学校针灸专业,之后,通过自学考试考入青海医学院中医学高等教育大专班,毕业后被分配到互助县中医院,开始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互助县中医院是在原县制药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院初期,医院条件简陋,人员缺乏,面对现实,他毅然放弃了调往条件较好的上级医院的机会,立志为家乡的中医药卫生事业贡献毕生。

  1992年的一天,刚从天津中医院学习回来的王黎明就接到了一个脑中风患者,在当时没有CT等以医疗辅助器械的情况下,王黎明果断的为患者开始针灸治疗。在经过为期20天两个疗程的诊治后,患者的病情竟奇迹般地有了好转,而这也让王黎明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学习针灸专业的决定。

  在之后的工作中,他不断锤炼自己,以良好的医德和医术深受广大患者的称赞和信赖。

  在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他认真钻研业务,大胆实践、多次主持和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开展疑难杂症和急诊重症的讨论,提高了针灸科室的整体水平。期间,他撰写并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三新项目深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温针灸疗法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神经组织配合抗病毒神经营养治疗带状疱疹、督灸治疗风寒湿型痹证等达到省内优秀水平。2014年6月,他的火针配合穴位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获青海省中藏医药科研项目。

  在临床上,他以中医针灸辨证理论为指导,广泛采用“针刺、耳针、锋钩针、磁圆梅针、梅花针、穴位注射、火罐、药罐、放血、穴位贴敷、艾灸、督灸、熏蒸、火针”等方法,并把传统诊治疗法与现代高科技技术结合起来,先后开展了对面瘫、中风后遗症、痛风、脱疽、网球肘、肩周炎、带状疱疹、颈椎病等35种疾病进行有效诊疗,并制定了相应的诊疗规范,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患者的赞扬,慕名前来的患者络绎不绝。他的日常诊务相当繁忙,据统计,他每日平均诊病人数达50人以上。

  视病人如亲人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在其精义中还有大爱大善、平等诚信等深厚的道德内容。王黎明在积极发扬中医学的同时,极为重视中医的道德文化内涵,讲求医术与医德的完美结合。“病人的疾苦就是我的疾苦”,他视病人为亲人,把自己的爱洒向广大患者,在土乡群众心目中他是“白衣天使”,更是仁医。面对那些被病痛折磨的患者,他不但精心为他们治病疗伤,还经常为他们垫付医药费,而且不管亲疏、不管职位高低、不管是贫是富,他都一视同仁,热情接诊,精心治疗。

  王黎明有一个不成文的看病原则,“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敬重、尊重、珍重生命,眼里只有病人,只有需要他维护的生命。互助县台子乡的一位79岁的老人因腰疼不能直立行走,尽管在某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但病情没有丝毫转机,于是抱着一线希望来到王黎明处。经过一个月的诊治,老人康复了,出院时老人激动地对他说:“你的医术真是太神奇了!你的医德真是太高尚了!太感谢了!”

  每个工作日,互助县中医院针灸科的门诊总是熙熙攘攘,队排成行。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王黎明从不叫苦,总是忙到很晚很晚。科里的同事为有这样一位声句远扬的名医而骄傲自豪,但也为主任的劳累而担心。每当同事来劝,他总是乐哈哈地说,“作为医者,尽力为病人减除痛苦是我们的天职,而能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这才是我最高兴的事。”

  2008年,王黎明担任了互助县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作为科室负责人,他总是身先士卒。多次被市、县、卫生系统评为卫生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我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他带领全科医务人员努力学习,突出中医特色,提高综合服务水准, 2007年针灸科被青海省卫生厅评为“青海名科”。

  他的工作作风朴实无华,一向坦诚率真。面对问题,他从未回避矛盾,一针见血,且胆大心细,深得同事们的信任和拥护。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不脱离临床,定期坐诊、定期查房和坚持带教实习生、进修生的原则。在他的带领下,医护人员团结协作,和谐发展,全科不仅是一个充满战斗力的集体,更像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在这里,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无论哪个职工生病,还是家里遇到了困难,人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他的同事们说:“跟他一起工作心里踏实。”

  用爱心服务病人

  从医多年来,王黎明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尤其在医患关系方面,他要求自己坚守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律己,积极主动加强医患沟通,全力提高服务品质。

  此外,他认为医患关系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尤其要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比如在给病人看病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因为医生的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味对症的良药。“必须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这样才能赢得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从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王黎明告诉记者。

  来互助县中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及边远山村,而歧视农村是王黎明最反对的。每当患者来自农村,他反而更加热情,使病人有如到家的温馨。他常说,不能嫌弃每一位患者。一次,一位患者在干农活时腰扭伤,抬到诊室衣裤和鞋袜沾满土尘,而他毫无顾忌,立即上前搀扶病人上检查床。做完检查,他又为患者治疗。他的敬业深深感动着病人家属,身旁的护理人员更是倍受教育。事后他告诉科里的同事,“医患关系事大,但我们要从小着手!”

  每天早上七点钟之前上班,中午一点钟吃午饭,是王黎明多年来因为工作而形成的习惯。每次查房,他第一个动作是把门轻轻关上;每次给患者检查,他总是先把听诊器在掌心捂热,再接触病人;冬天,他先把双手搓热,再给患者触诊。他的同事都说:“王主任不仅是用银针在为病人治病,而是用心来解除患者的痛苦。”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留言系统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青海省总工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