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 媒体看工会 | 公示通告 | 工会动态 | 劳模风采 | 专题专栏
刘光明:少年投身革命解放后奉献青海
来源: 海东时报
发布时间: 2017-12-11 10:01:18
编辑: 朱月琴

  青海新闻网讯 在战争年代为夺取革命政权,我们党曾经领导革命军队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创建了新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2017年6月的一天,在青海省红十字医院,我们特意拜访了86岁的刘光明老人。老人吸着氧气但看上去精神矍铄,他的一只眼睛已失明,那是他早年投身革命,在缔造新中国的战斗中留下的痕迹。当我们说明来意后,老人兴致勃勃地回忆起以前的革命战斗生涯。

  年少参军奋战沙场

  老人乡音未改,用一口山东家乡话回忆起来:我是一个山东人,父亲是当地的一个老木匠,家在潍县(今莱州市)朱桥刘家村,我有两个哥哥,两个妹妹,还有一个姐姐。那时候兵荒马乱,两个哥哥为了讨生活像当地其他人一样去东北闯关东,为生意人当下手、看房子、打杂。1945年8月潍县独立营经过刘家村时14岁的我就参加了八路军,当兵那会儿,每天都吃着窝窝头就着咸菜,窝窝头很硬,样子很像士兵戴的那种头盔,那时老是感觉吃不饱。记得第一次参加的战斗是凤凰山守卫战,当时由于我太小的原因安排我当通讯兵,给了我一支小马枪(短枪),年纪大点的都上了战场,牺牲的战友很多,有时连遗体都抢不回来。在凤凰山、九龙山一带战斗中我们以防守为主,国民党军队则是以进攻为主。一个班一个班分散打,我军武器装备较差有步枪、迫击炮、盒子枪,乱、破、旧,子弹也很少,有时打完枪,子弹壳退不出来,费好大力气才能捅出来。敌人多我们人少,就打游击战,战斗结束后,后勤人员有时也发动当地老百姓掩埋牺牲的战友。那时和国民党的部队进行战斗,敌人实施反动宣传说:“我们吃的是白面馒头,你们吃的是窝窝头,何苦为共产党卖命!”,还说什么:“朱、毛不死,大难不止”。

  老人回忆说,国民党军队在大城市,八路军在偏僻小地方,防止敌人出来抢粮食是他们的一大任务。敌人出来抢粮,刘光明就和他们展开战斗。“当时我们的策略是农村包围城市,只记得我们当时的对手是李弥的部队。”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显示:此人确于1945年在胶东一带,借着受降日军的名义,私自接收日军渔船、收编了日伪军和地主武装,并对已控制胶济线的八路军进行过多次进攻。

  老人回忆说:“那时我们经过多次战斗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如果当时抓住他就好了,只可惜让他跑了。”1946年9月,部队换装,换了解放军的军装,胸口的标识牌子反面注明了战士们的姓名、籍贯和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老人说:“那年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我两次‘挂彩’,左眼失明是当通讯兵时被飞溅而来的弹片击伤的,右腿也受了一次弹伤,一到阴天下雨就疼痛难忍。”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从历史资料来看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1946年3月,蒋介石眼见其有生力量被解放军一点点消灭,转而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年初国民党45万大军向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解放军(27万人)推进,战斗关键时候粟裕下令:任何人不得言撤退。陈毅也宣布了追究失职者责任的战场纪律!

  孟良崮战役,张灵甫的整编师兵力有3万人,老人家回忆说:“那时对方从吃的用的到装备都是美国货。”他也曾给自己的孩子们讲起这次战斗时说:“孟良崮战役我军之所以险胜,实在是由于张灵甫仗着人多、装备精良,一味冒然深入,致使援军不继所致”。据说陈毅在战役结束后,也都坦白地说:“打张灵甫这三天,我的脑子简直要被压碎了!以后儿子长大了,不能让他带兵,这不是人干的事儿。”可见当年战争的激烈程度。

  老人接着说:“那时我们的团以上没有旅,以上是师,当时的编制,对方的一个师,则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军,我所在的华东野战军步兵第300团负责打外围战,解决敌方增援的部队,战斗取得了大的胜利。张灵甫被打死,陈毅司令还特意备了一副好棺材厚葬了他”。(现存资料显示这一战,敌我双方伤亡比近于1:1),老人说那时的政策是以战养战、优待俘虏,愿意回家的给他们路费,愿意加入解放军的就分编到各排各班,但是有些排长不愿意要,邓小平同志就下指示说:“只要能打仗就行,欢迎他们加入解放军。”,因为从国民党收编的俘虏能打仗,但是如果一个新编的农民,还要训练他成为一个真正士兵,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从后来对孟良崮战役的评价来看,这一场仗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的信心和士气,毛主席当年给华野的电报中称赞说:“歼灭74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听老人说:“后来解放济南时,敌将王耀武逃跑到了寿光被俘,总指挥是许世友,我军牺牲的战友也不少。这样,山东省除青岛等少数城市外全部解放。”

  1949年11月,刘光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军区警卫团一营副排长,步兵300团1营排长,荣立过一等功、二等功、四等功。1955年被授予解放奖章一枚,1956年被授予少尉军衔,后晋升为中尉军衔。

  服从安排投身建设

  1960年,老人所在300团在团长杨占山的带领下,一部分到青海省支援建设。刚来西宁时,部队驻防乐家湾,刘光明全家住在青海毛纺厂。那时生活很困难,国家实行定量供应,没有吃的,很多人都出现了身体浮肿的情况。妻子王淑兰经常领着大儿子(他们夫妇共育有两子三女),在湟水河边捡拾些部队食堂遗弃在河边的蔬菜叶子洗干净后拿回家做饭。后来刘光明又转业到互助土族自治县,县水电局上班,当了一名仓库保管员,为土乡建设默默奉献着一份力量。

  1985年老人离休。老人身患糖尿病、心脏室壁瘤、常需要补充吸氧,目前在青海省红十字医院接受治疗。妻子在82岁时去世。老人的孩子也都投入到了建设土乡事业的行列中。回忆过去,老人泪眼朦胧,常常教导子孙:“共和国的成立历尽艰辛,一定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老人众多的勋章里,最近的一枚是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和省委老干局颁发的,还有两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70周年时,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最早的是195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赠送,还有1954年全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赠送颁发的,还有一些勋章早已随着岁月的流转而遗失,但永远不会磨灭的是他们为国奋战、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留言系统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青海省总工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