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 媒体看工会 | 公示通告 | 工会动态 | 劳模风采 | 专题专栏
马有德:拉面带头人致富不忘乡亲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17-12-15 10:47:11
编辑: 朱月琴

  青海新闻网讯 在共和县有一个民族团结典型村,叫尕寺村。村子共有五社,其中分别有多民族社一个,回族社一个,藏族社三个。而其中的五社即回族社,因为自身产业优势发展,不仅自身评过全州先进社,还带动了其他四社的共同发展。而五社的带头人,就是五社社长马有德。

  当来到五社,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一幢幢二层小楼矗立在干净利落的道路两旁,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马有德说,这些房子是在政府通过移民扶持、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等优惠政策下,才有了今天的新貌。

  马有德当初因为龙羊峡库区的移民政策,来到了尕寺村。1988年,在来到尕寺村不久,因为他自身的口碑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被村民们选举为社长。虽然这期间被家人埋怨过,但从未让他放弃。而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个职位一干便是整整30年。

  在他刚当上社长的时候,社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奶牛养殖,加上村民自己技术和经验都很到位,生活条件也算过得去。后来由于修路和草场问题,奶牛养殖不再适合发展,村民们都打算转型。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马有德看着焦急的村民,也积极寻找着转型产业,想解决大家的生计。不久后,正好有一位循化的朋友找他一起去外地开拉面馆,他思前想后,觉得这或许是个机会,就和朋友去了上海。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拉面深受内地人的喜爱,生意越做越好,他自己还在温州开了一家更大的拉面馆。创业成功后,他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里,向村民们介绍起了拉面产业的前景。

  果不其然,马有德的亲身经历很容易就说服了很多跃跃欲试的村民,从开始的一两家到现在几乎全社都出去开了店,而且都开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他说:“当初我想的是,我自己做转型第一人,不仅可以减少村里人的风险,更可以起到带头作用。没想到真的成功了,现在村里开拉面店,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大家都争着抢着看谁的日子越过越好。在外地的村民都会互相帮助,之间的关系从未因距离疏远。所以,五社现在是全村发展最好的。”

  看着马有德脸上洋溢的笑容,谁会想到在当时的背景下,他会如此勇敢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是为了他人。除了餐饮业,五社还有以运输为生计的家庭,货源靠自己寻找,上百里路说走就走,生活比做餐饮的家庭也差不到哪儿去。要说餐饮业体现出的是五社人的团结互助,那运输就展现了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马有德告诉我们,虽然社里总体发展较好,但也有贫困户。现在社里有两户贫困户,一户是两位老人,劳动力低下;另外一户因为夫妇二人都患了绝症导致生活困难。社里对这两户通过向民政和有关单位申请补助,加上通过村民自行帮扶,两家的日子也能维持。在马有德在任期间,为了让村民生活有所改善和提高,通过协调和申报,为社里筹到了污水处理、硬化路改造等项目。现在社里道路比以前更加安全便利,两旁还安装了节能的太阳能路灯。之后,还筹建了党员活动室和广场,为社里人们的闲暇生活添了新方式。看着五社逐渐发展起来,村里平时召开村民委员会时,除了学习新政策和交流心得,常会让其他社长去五社观摩学习。并通过开座谈会的方式,让马有德交流致富经验。但马有德仔细考虑后,觉得餐饮业对于藏族社来说并不是很好的方式。他结合藏族社的优势,觉得奶牛养殖才是较好的方式,而且他们可以提供经验和技术,又能省下很多工夫。

  现在有几家慢慢已经做起来了,而且效果都还不错。除此之外,五社因为人脉广和销路宽,能帮其他社的庄稼、牛羊找销路。几个社之间关系一直很融洽,有时会组织文体活动增进交流,比如赛马会和篮球赛等,五社还会合作帮扶村里较为困难的贫困户,协助脱贫。

  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是,马有德还有更多的打算,他觉得村民的环保意识还不够。下一步,他打算通过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的方式,让每个人都重视起村里的环境卫生,以个人带动全村的形式慢慢改变村容村貌,给别人展现尕寺村的新时代面貌。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留言系统 ]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青海省总工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