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青海:走出高原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彭娜
发布时间:2023-07-21 08:40:33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青海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为引领,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日,第24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生态文明高地打造、产业“四地”建设成果再一次被搬上展会,向八方来客展示青海的实力和潜力,诚邀更多有识之士投身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美轮美奂的察尔汗盐湖。图片为资料图

  「一条不凡之路」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牢记嘱托,青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2021年8月,在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青海吹响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号角:以全力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一体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国家公园示范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七个新高地”。

  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把脉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亲自为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蓝图绘就鼓舞人心,号角嘹亮催人奋进。2021年7月起,青海加快建立省部联合推进机制,相继与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编制印发“四地”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制定“路线图”“施工表”,“四地”建设列入《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从此,青海走上了一条不平凡之路。高原之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业建设蹄疾步稳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展。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绿色产业发展园区拍摄的光伏电站。图片为资料图

  「一条奋进之路」

  从最早提出“生态立省”战略,到实施“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再到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从美好蓝图到生动实践,各族儿女用奋进之姿展现青海力量、青海担当、青海作为,天地间一派生机盎然。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据。2022年,青海追青逐绿,交出一份满意的“生态答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7.9%,荒漠化、沙化土地呈“双缩减”趋势,湿地面积达712.39万公顷,三大江河出省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及以上;青海湖面积较十年前扩大近300平方公里,湖岸线向外推进300多米,栖息水鸟数量60.6万只,青海湖裸鲤蕴藏量从保护初期的2600吨恢复到11.4万吨;藏羚由最少时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

  短短两年,产业“四地”建设成势。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2022年规上企业钾肥产量(实物量)842万吨,盐湖化工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3.7%;全省电力装机达4468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0%以上,始终保持全国领先,世界首条全绿电大通道累计外送电量300亿千瓦时;持续完善青藏、青甘、青川、青新旅游大环线和东部、南部、西部、北部生态旅游精品环线,7条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十大黄河旅游带”精品线路,最美湖泊、最美花海成为热门打卡地;稳定牦牛、藏羊养殖规模,牛羊出栏达到881.2万头(只),全省有机草原监测面积突破1亿亩,累计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1015个。

  「一条风光之路」

  放眼如今的青海,山清水秀、万物争荣,风生水起、风光无限,是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看,盛夏时节的高原大地,处处好风光。

  一望无际的青海湖上飞鸟翱翔,湖边湟鱼成群,鸬鹚、渔鸥等以湟鱼为食的水鸟数量大幅增加,青海湖成为我国候鸟种群最为集中的繁殖地之一。

  碧波荡漾的察尔汗盐湖上,一艘艘采集光卤石的采盐船游弋其中,源源不断地将原料输入钾肥生产车间。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一车间主任丁启军介绍,一艘采盐船每小时可采矿150吨,30艘采盐船昼夜同步作业,可满足车间8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一天生产氯化钾1万吨。今年,公司计划生产钾肥500万吨、碳酸锂3.6万吨。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上,一块块蓝色光伏板拼接成一片蓝色海洋。中核汇能(青海)能源有限公司将从这里输送超过7000万千瓦时绿电至杭州亚运会,为史上首个“碳中和亚运”注入绿色动能。按照测算,7000万千瓦时绿电总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量放近6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超过2万吨。

  旅游旺季,茶卡盐湖的热度持续攀升,游客们从全国各地赶来打卡,好不热闹。“为带给游客更好的体验,景区新增了游玩项目,设置多处打卡点、美食补给站,推出了暑期系列嘉年华活动,还将陆续开启茶卡盐湖汉服节、动漫节、音乐节,预计到7月底,今年的游客总量能达到100万人次。”青海茶卡盐湖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栋说。

  柴达木枸杞即将迎来采摘季,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不久后将陆续远销欧盟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条希望之路」

  每一个火热的现场,都离不开一个个好政策的支撑。为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今年2月至6月,青海开展抢抓机遇促发展活动,将“助企暖企春风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组织省市县三级机关干部主动进企入厂,采取务实有效举措,全面落实各项助企暖企政策,大力保主体、增主体、活主体、强主体,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增强经营主体活力。截至6月底,全省1万余名助企联络员深入1.3万家帮扶企业调研2.3万余次,收集问题5069条,解决各类问题4950余项,问题解决率达到98%,有力推动我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7月19日,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好消息振奋人心:上半年,全省生产需求稳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全面恢复态势,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省生产总值1798.32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0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95.76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945.51亿元,增长7.2%。

  进入下半年,我省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畅通经济循环,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希望的田野上,风正劲,帆高悬,奋斗酣。沿着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这条迈向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奋进之路,青海必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推荐阅读
第24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
浙江省党政代表团来青考察
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越来越有看头
青海省市州农特产品“超市首秀”活动启动
青海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终止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2023年青海省直招军士招收工作公告
西宁市大通县第十四届老爷山花儿会开幕
海北州成立70周年 十六项庆祝活动丰富多彩
24H热点
第四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开幕
浙江省党政代表团来青考察 召开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
第24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论坛举行
第24届青洽会投资说明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项目引进人才项目签约
鄂青产业发展合作对接座谈会召开
2023年上半年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述评
第十届环湖电动汽车挑战赛正式发车
青海开放合作向未来
共享绿色商机 共创绿色财富
与高层次人才的"双向奔赴"
年轻中医变身“新农人”
热点图片
西宁奇观! 当乳状云遇上彩虹
西宁奇观! 当乳状云...
【打造高地 建设“四地”】青海祁连:讲好旅游新故事
【打造高地 建设“四...
【打造高地 建设“四地”】青海祁连:卓尔山下,致富之路好风光
【打造高地 建设“四...
【打造高地 建设“四地”】“百企兴百村”吹响莫热乡村振兴号角
【打造高地 建设“四...
玉树州曲麻莱少年足球队在北京夺冠
玉树州曲麻莱少年足...
驼奶里的“大产业”
驼奶里的“大产业”
青洽会为青海带来了什么
青洽会为青海带来了什么
青洽会为青海带来了什么
青洽会为青海带来了什么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青海:走出高原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西海都市报
2023-07-21 08:4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青海:走出高原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西海都市报
2023-07-21 08:4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青海:走出高原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 2023-07-21 08:40:33
  • 来源:西海都市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青海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为引领,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日,第24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生态文明高地打造、产业“四地”建设成果再一次被搬上展会,向八方来客展示青海的实力和潜力,诚邀更多有识之士投身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美轮美奂的察尔汗盐湖。图片为资料图

  「一条不凡之路」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牢记嘱托,青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2021年8月,在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青海吹响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号角:以全力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一体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国家公园示范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七个新高地”。

  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把脉青海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区域特征,亲自为青海推动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蓝图绘就鼓舞人心,号角嘹亮催人奋进。2021年7月起,青海加快建立省部联合推进机制,相继与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编制印发“四地”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制定“路线图”“施工表”,“四地”建设列入《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从此,青海走上了一条不平凡之路。高原之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业建设蹄疾步稳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展。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绿色产业发展园区拍摄的光伏电站。图片为资料图

  「一条奋进之路」

  从最早提出“生态立省”战略,到实施“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再到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从美好蓝图到生动实践,各族儿女用奋进之姿展现青海力量、青海担当、青海作为,天地间一派生机盎然。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据。2022年,青海追青逐绿,交出一份满意的“生态答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7.9%,荒漠化、沙化土地呈“双缩减”趋势,湿地面积达712.39万公顷,三大江河出省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及以上;青海湖面积较十年前扩大近300平方公里,湖岸线向外推进300多米,栖息水鸟数量60.6万只,青海湖裸鲤蕴藏量从保护初期的2600吨恢复到11.4万吨;藏羚由最少时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

  短短两年,产业“四地”建设成势。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2022年规上企业钾肥产量(实物量)842万吨,盐湖化工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3.7%;全省电力装机达4468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0%以上,始终保持全国领先,世界首条全绿电大通道累计外送电量300亿千瓦时;持续完善青藏、青甘、青川、青新旅游大环线和东部、南部、西部、北部生态旅游精品环线,7条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十大黄河旅游带”精品线路,最美湖泊、最美花海成为热门打卡地;稳定牦牛、藏羊养殖规模,牛羊出栏达到881.2万头(只),全省有机草原监测面积突破1亿亩,累计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1015个。

  「一条风光之路」

  放眼如今的青海,山清水秀、万物争荣,风生水起、风光无限,是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看,盛夏时节的高原大地,处处好风光。

  一望无际的青海湖上飞鸟翱翔,湖边湟鱼成群,鸬鹚、渔鸥等以湟鱼为食的水鸟数量大幅增加,青海湖成为我国候鸟种群最为集中的繁殖地之一。

  碧波荡漾的察尔汗盐湖上,一艘艘采集光卤石的采盐船游弋其中,源源不断地将原料输入钾肥生产车间。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一车间主任丁启军介绍,一艘采盐船每小时可采矿150吨,30艘采盐船昼夜同步作业,可满足车间8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一天生产氯化钾1万吨。今年,公司计划生产钾肥500万吨、碳酸锂3.6万吨。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上,一块块蓝色光伏板拼接成一片蓝色海洋。中核汇能(青海)能源有限公司将从这里输送超过7000万千瓦时绿电至杭州亚运会,为史上首个“碳中和亚运”注入绿色动能。按照测算,7000万千瓦时绿电总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量放近6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超过2万吨。

  旅游旺季,茶卡盐湖的热度持续攀升,游客们从全国各地赶来打卡,好不热闹。“为带给游客更好的体验,景区新增了游玩项目,设置多处打卡点、美食补给站,推出了暑期系列嘉年华活动,还将陆续开启茶卡盐湖汉服节、动漫节、音乐节,预计到7月底,今年的游客总量能达到100万人次。”青海茶卡盐湖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栋说。

  柴达木枸杞即将迎来采摘季,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不久后将陆续远销欧盟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条希望之路」

  每一个火热的现场,都离不开一个个好政策的支撑。为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今年2月至6月,青海开展抢抓机遇促发展活动,将“助企暖企春风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组织省市县三级机关干部主动进企入厂,采取务实有效举措,全面落实各项助企暖企政策,大力保主体、增主体、活主体、强主体,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增强经营主体活力。截至6月底,全省1万余名助企联络员深入1.3万家帮扶企业调研2.3万余次,收集问题5069条,解决各类问题4950余项,问题解决率达到98%,有力推动我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7月19日,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好消息振奋人心:上半年,全省生产需求稳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全面恢复态势,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省生产总值1798.32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0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95.76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945.51亿元,增长7.2%。

  进入下半年,我省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畅通经济循环,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希望的田野上,风正劲,帆高悬,奋斗酣。沿着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这条迈向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奋进之路,青海必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作者 彭娜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