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湟水新声”声声说到群众心坎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王琼
发布时间:2023-08-30 08:38:42
编辑:张启杰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因病因学因残导致家庭困难的可以申请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住院看病能报销80%,自费部分还可以再申请临时救助,以后再也不愁看病了……”近日,在湟中区汉东回族乡前窑村,“湟水新声”理论宣讲团为乡亲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宣讲活动。

  “今天的宣讲真及时,我正需要了解这方面的政策。”村民马国南激动地说。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建在哪里,群众在哪里,基层宣讲就延伸到哪里。湟中区“湟水新声”理论宣讲团聚焦群众事,说群众话,找准“需求点”、用活“小载体”、用好“活教材”,把“大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从“纸上”融入“千家万户”,实现“精准滴灌”,将党的政策理论说到群众的心坎上,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掷地有声”。

  聚焦“在哪讲”用活宣讲阵地

  “风格变了!以前是一个人台上讲、其余人台下听,现在是大家边听边交流,氛围轻松又能学到党的新政策,非常有意义。”田家寨镇大小卡阳、马昌沟村第一书记翟鹏说。近年来,湟中区积极探索打造群众身边的宣讲阵地,打造建设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96个、农家书屋401个,以“宣讲阵地”+“微宣讲”的模式,用生动朴实的“乡音土话”讲解“家国大事”“农家小事”,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洗礼,使理论宣讲更加“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

  聚焦“怎样讲”增添宣讲特色

  “湟水新声”理论宣讲团以“短、小、微”为切入口,内容上以“生、鲜、活”为着力点,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既讲国家发展的“大道理”,也讲关乎群众柴米油盐、冷暖安危的“小故事”,让群众从“看热闹”的旁观者,成为“懂门道”的参与者。通过“小视频”“小喇叭”“小会议”“小册子”等方式,使党的创新理论走进校园课堂、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等,既实现理论宣讲的形式更加灵活,也让宣讲的内容更有针对性。此外,“湟水新声”理论宣讲团通过“理论+文艺”的宣讲模式,采取河湟曲艺、花儿、演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接地气的语言,利用面对面、心贴心,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的方式,结合身边的变化,举例子、讲故事,向群众宣讲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实事方面发生的巨大发展,让基层群众觉得党的创新理论有趣、有理、有味。

  聚焦“讲什么”提升宣讲品质

  听得懂、能明白、坐得住是做好理论宣讲的基本要求。“我们乡镇卫生院里确诊是糖尿病或是高血压的,就可以在卫生院办理相关救助,办理以后在卫生院买药可以报销50%,最高封顶是1万元……”“湟水新声”理论宣讲团成员正在向乡亲们讲着医保政策。土门关乡上阿卡村村民孙成香一边认真听讲一边在小本子上记录着,“宣讲的内容很实用,对我们老百姓的帮助很大。”“湟水新声”理论宣讲团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深入、细致、贴心、温暖的关爱和帮助,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量身定制”菜单式宣讲模式,群众“点单”,宣讲员“接单”,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烦事、难事、揪心事,将理论宣讲转化为实实在在为民服务成果。

推荐阅读
省委平安青海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
陈刚:为打造"高地"建设"四地"贡献科技创新力量
马莫言:当好人大代表 服务各族群众
人大代表王亭荣:大棚种出大事业
青海青新网络传媒有限公司招聘人员实操成绩公布
关于西宁大学符合保障周转住房入住资格人员公示
设立应急物资救援箱 省城中区有了"河道保镖"
走进壮观梯田 领略振兴图景
24H热点
【高质量发展】金色热贡细绘文旅融合"工笔画"
省人大常委会召开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实施座谈会
协商建言 省政协召开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座谈会
【新华视点】气候变暖给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带来变化
【视觉】守护绿色生态 共享“湿”情画意
【全会精神在基层】实干笃行勇担当 打好生态保障仗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城园相融,邂逅幸福大西宁
青海盐湖股份卤水提锂全国第一
《黑颈鹤成长日记》荣获首届中国纪录片优秀长片奖
青海:到2025年培育10个以上民宿经济示范村
热点图片
绿色“小产业” 致富“大文章”
绿色“小产业” 致富...
海东互助:高原特色冷凉蔬菜种植基地“遍地金”
海东互助:高原特色...
海东市河湟文化博物馆景区拟确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海东市河湟文化博物...
青海互助举办首届高原特色冷凉蔬菜推介会
青海互助举办首届高...
这封送给大通交警的感谢信真暖
这封送给大通交警的...
酸奶店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酸奶店来了一位特殊...
我省新添植物新物种:青海玉凤花
我省新添植物新物种...
多省青少年来夏都西宁交流研学
多省青少年来夏都西...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湟水新声”声声说到群众心坎

西宁晚报
2023-08-30 08:3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湟水新声”声声说到群众心坎

西宁晚报
2023-08-30 08:3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湟水新声”声声说到群众心坎

  • 2023-08-30 08:38:42
  •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因病因学因残导致家庭困难的可以申请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住院看病能报销80%,自费部分还可以再申请临时救助,以后再也不愁看病了……”近日,在湟中区汉东回族乡前窑村,“湟水新声”理论宣讲团为乡亲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宣讲活动。

  “今天的宣讲真及时,我正需要了解这方面的政策。”村民马国南激动地说。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建在哪里,群众在哪里,基层宣讲就延伸到哪里。湟中区“湟水新声”理论宣讲团聚焦群众事,说群众话,找准“需求点”、用活“小载体”、用好“活教材”,把“大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从“纸上”融入“千家万户”,实现“精准滴灌”,将党的政策理论说到群众的心坎上,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掷地有声”。

  聚焦“在哪讲”用活宣讲阵地

  “风格变了!以前是一个人台上讲、其余人台下听,现在是大家边听边交流,氛围轻松又能学到党的新政策,非常有意义。”田家寨镇大小卡阳、马昌沟村第一书记翟鹏说。近年来,湟中区积极探索打造群众身边的宣讲阵地,打造建设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96个、农家书屋401个,以“宣讲阵地”+“微宣讲”的模式,用生动朴实的“乡音土话”讲解“家国大事”“农家小事”,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洗礼,使理论宣讲更加“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

  聚焦“怎样讲”增添宣讲特色

  “湟水新声”理论宣讲团以“短、小、微”为切入口,内容上以“生、鲜、活”为着力点,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既讲国家发展的“大道理”,也讲关乎群众柴米油盐、冷暖安危的“小故事”,让群众从“看热闹”的旁观者,成为“懂门道”的参与者。通过“小视频”“小喇叭”“小会议”“小册子”等方式,使党的创新理论走进校园课堂、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等,既实现理论宣讲的形式更加灵活,也让宣讲的内容更有针对性。此外,“湟水新声”理论宣讲团通过“理论+文艺”的宣讲模式,采取河湟曲艺、花儿、演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接地气的语言,利用面对面、心贴心,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的方式,结合身边的变化,举例子、讲故事,向群众宣讲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实事方面发生的巨大发展,让基层群众觉得党的创新理论有趣、有理、有味。

  聚焦“讲什么”提升宣讲品质

  听得懂、能明白、坐得住是做好理论宣讲的基本要求。“我们乡镇卫生院里确诊是糖尿病或是高血压的,就可以在卫生院办理相关救助,办理以后在卫生院买药可以报销50%,最高封顶是1万元……”“湟水新声”理论宣讲团成员正在向乡亲们讲着医保政策。土门关乡上阿卡村村民孙成香一边认真听讲一边在小本子上记录着,“宣讲的内容很实用,对我们老百姓的帮助很大。”“湟水新声”理论宣讲团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深入、细致、贴心、温暖的关爱和帮助,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量身定制”菜单式宣讲模式,群众“点单”,宣讲员“接单”,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烦事、难事、揪心事,将理论宣讲转化为实实在在为民服务成果。

作者 王琼
编辑:张启杰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