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一次次地,央视的镜头对准青海!
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青海片区风貌、青海湖鸟岛,鸬鹚、渔鸥、雪豹、藏羚羊……在青海自然和生态之美尽显,令每一个青海人为之骄傲。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青海考察调研,为青海发展擘画蓝图、指引方向。心怀总书记殷殷嘱托,青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实际行动把绿水青山打造成为青海的“生态金名片”。
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祁连山国家公园全面完成试点,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启动。四年时光,见证了青海的变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取得了一批令人振奋的标志性成果。
国家公园建设给青海省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了深刻影响,给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了深刻变革。历史见证了人类以国家公园方式保护大自然的伟大历程,也见证了中华儿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致力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走起!
欣赏这些地方生态之美
在广袤的青海大地上,有5000多个湖泊,4200多条河流,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祁连山国家公园全面完成试点,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启动。
【三江源】
三江源,美丽中国的“青海样板”!
三江源头,原真的自然景观摄人心魄,在这样一片乐土上,藏狐在草原嬉戏,黑颈鹤在湿地起舞,雪豹在裸岩巡视,高山植被顽强生长。三江源国家公园是全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公园。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功能巩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由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过去难得一见的雪豹、金钱豹、欧亚水獭频频亮相,兔狲、藏狐、白唇鹿、野牦牛、黑颈鹤争相出镜。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生态环境保持了持续向好的态势,三江源头碧波荡漾,重现千湖美景,“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
【祁连山】
五只雪豹、五只荒漠猫、六只兔狲、五只猞猁同框的世界罕见画面先后在祁连山亮相,这离不开祁连山国家公园保护体系日臻完善、监测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8000平方公里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了对水、土、气、生物等各项生态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的高效稳定传输;13所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学校,构建覆盖大中小学全学段的自然教育格局……多年来,祁连山国家公园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多样的生态系统,积极研究探索国家公园建设思路,在实现生态保护力度最大化上取得丰硕成果。
【青海湖】
成群的棕头鸥在头顶上盘旋,碧蓝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点点亮光,湿地与湖水相连远望,宛若一幅画卷。
目前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启动。近年来,青海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湿地面积持续增加,植被覆盖率持续扩大,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2013年至2023年青海湖枯水期面积平均每年增大22.52平方公里,不断上涨的水位,是多年付出最好的回报。
据监测,今年在鸟岛、海心山等24个主要水鸟栖息地共记录到水鸟50种、数量34000余只。如今,鱼跃鸟鸣,和谐共生,大美净好的青海湖,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
探访!
感受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变化
自从当上了生态管护员,家住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勒池村的旦正加每天都会认真巡护自己负责的区域,眼看着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他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和旦正一样,越来越多的牧民通过生态管护岗位和特许经营收入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受益。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身份职责、收入结构变化的背后,是国家公园建设给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深刻变化。
我省不断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落实生态效益补偿、国有天然林管护、生态工程务工、生态管护岗位就业、产业扶持、定点帮扶等政策,积极吸纳农牧民群众参与生态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三江源国家公园按照“一户一岗”,共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1.72万个,牧民人均年收入达2.16万元,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同时,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内,全国首创了“村两委+”社区共建共享模式,构建了规划标准、科研监测、社会参与、保护管理、自然教育、基础保障、信息化管控、志愿服务、宣教培训九大支撑体系的工作格局。
守护!
野生动物的快乐家园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雪豹行踪被发现和记录。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监测到5只雪豹同框的罕见画面。今年7月,祁连山国家公园门源片区仙米林区内红外相机再次捕捉到雪豹与马麝野外活动身影。
据估计,青海雪豹数量已超过1200只,有研究表明,一只雪豹健康生存,食物链至少需要上百只岩羊,支撑上百只岩羊至少需要100平方公里的草。雪豹作为旗舰物种,数量持续恢复的背后,是国家公园建设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的整体优化,进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青海的国家公园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随处可见。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世界首例野生荒漠猫救护截肢放归和首次救护猞猁佩戴卫星定位器放归监测工作。
今年,我省将出台普氏原羚、雪豹、冬虫夏草等珍稀物种单项保护办法或意见,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提供法治保障。同时,开展两栖爬行类、雉鸡类、景天科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专项调查评估工作,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常规监测、区域救护繁育中心(站)建设和完善疫病监测防控体系网络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