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为一种度假方式。郑思哲 摄
体验传统皮影制作过程。郑思哲 摄
运动的市民。罗珺 摄
欣赏西宁市美术馆展览的画作。郑思哲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中秋与国庆相遇,传统节日与盛世华诞交织,“双喜临门”的节庆氛围,给人们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庆祝方式。
远方的山水、陌生的城市,虽然依旧是不少人当下假日里纾解身心的选择,但也有人选择原地驻足,放缓脚步,去感受平日里身边错过的美好。
相较于过往节日注重物质的奖励,如今生活的富足让人们更在意精神的充盈。于是,我们能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传统受追捧所彰显出的文化自信,强健体魄所贯彻的健康生活理念,以及对脚下的这片热土由衷的热爱。
“双节”里,有人热衷诗和远方,但也有人没有远行,却度过了一个别有新意的假期。
陶冶情操
乐享文化韵味
进入10月,青海的天气似乎闹起了情绪,少了往日里的阳光灿烂,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秋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骤降的气温却挡不住假日里的火热气氛。
10月6日,淅淅沥沥的细雨让街道上显得有些冷清,但在青海省科技馆内,别开生面的科技体验活动,让这里洋溢着别样的假日氛围。
亲手制作一个月饼、描绘一顶个性十足的油纸伞、扎染一条具有独特花纹的手帕……围绕不同主题的科学探索体验活动,让在场大朋友小朋友们无不沉浸在传统文化的美学里。不少体验活动现场甚至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难得假期里有这样既有意义又有乐趣的科技体验活动,所以很早就带着孩子过来了。”市民章先生说,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这类结合传统文化的科技体验活动既让孩子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在玩乐中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为传统文化打Call”“色彩斑斓的中国”“古代科技的奥秘”……不同主题的背景版前,对应相应主题的各类科技体验项目人气始终居高不下。
“这几日每天都有几十上百人来参加体验活动。”墨香油纸伞体验项目的工作人员表示,科技体验项目不仅孩子们很感兴趣,不少家长也参与其中。
传统文化中透露出的科技之光,激发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而前人所留下的艺术瑰宝,则丰富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精神世界。
生活在西宁,怎能不去了解这座城市的过往?“双节”期间,西宁市博物馆迎来了不少前来参观的游客。
“尽管外地的知名博物馆高端大气、馆藏丰富,但我们自家门口的博物馆也不遑多让。”西宁市民赵先生觉得,既然生活在西宁这座城市,对于它的过往也应该有深刻的理解,而西宁市博物馆就是了解这座高原古城历史最好的窗口。
自2021年西宁市“四馆”建成投用,这里逐渐成为了假日里西宁市民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好去处。
西宁市博物馆里的“舞韵河湟——‘一带一路’中的西宁文物展”以馆藏文物为支撑,通过对“丝绸之路青海道”繁荣兴衰历史的追忆,让人们深入了解西宁及“丝绸之路青海道”在东西文明演进中的历史地位;西宁市美术馆内的书画展览,让人们得以感触高原古城散发出的独特艺术气息;西宁市文化馆内的群众摄影作品展,让人们得以看到群众眼中的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西宁市图书馆内安静入神的阅读氛围,则不断厚植着这座高原古城的文化底蕴。
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充实假日,已经成为了人们欢度“双节”新的风尚。
挥洒汗水
主打健康过节
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杭州亚运会激战正酣,青海体育频频传来捷报,不少人也选择燃烧“卡路里”,来度过难得的8天假期。
冰球在球杆下闪转腾挪,身体随着脚下的冰刀快速移动……如今,冬季冰雪项目日益受到人们的追捧。这不,“双节”期间,位于西宁市市民中心的冰球馆内,偌大的场地被分为了不同的区域,在场地两侧练习冰球的孩子穿着厚实的防具,在教练的指导下不断提升着自己的运球技艺;中央的大片场地则留给了在冰面上翩翩起舞的花滑女孩,她们在快速回转跳跃间尽情展现着冰上舞蹈的魅力;当然,场地边缘则留给了初学的孩子们,虽然他们现在还无法做到在冰面上飞驰,但在辅助器械的帮助下,同样享受着冰上运动的欢乐。
“以前我们小时候想滑冰只有等到冬季人民公园的湖面结冰才能去,现在咱们西宁市也有了专业场馆,可以让孩子尽情地享受冰雪运动。”市民张春立打小就喜欢滑冰,在他眼里,穿着冰刀鞋在冰面上飞驰的快感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体验不到的。
随着冰雪项目的逐步推广,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了此项运动当中。“作为花样滑冰爱好者,假日来这里滑冰也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这里场馆空间很大,冰面滑起来很流畅,这让我滑冰时更加投入。”16岁的李熙悦说。
据场馆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在“双节”期间给广大冰雪运动爱好者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场馆在硬件设施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以提升游客体验。场馆运营期间会定期对冰鞋进行打磨和保养,保证游客在安全、有序的情况下体验滑冰。
新兴的冰雪运动受到追捧,群众基础更加广泛的体育运动同样是体育爱好者们度过假日的首选。
起跳、挥拍、扣击……走进西宁市羽毛球馆,各路高手或两两对垒,或分组对抗,场馆内的场地无一空闲。“今年双节8天假期,羽毛球馆所有时段的全部场地都基本上已经订满了。”西宁市羽毛球馆的工作人员说道。
市民廖广平刚结束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他一边擦汗一边聊起自己的假期运动安排。“中秋国庆假期,我们几个好友基本上每天都约着打球,每天2个小时左右。因为是假期,不用担心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状态,所以大家积极性很高。”廖广平说。
夜间经济
点亮假日夜幕
当日头西垂,夜幕降临,城市“脉动”中跳跃的是活力四射的青春音符。虽然连日的降雨让气温骤降,但夜经济的火热让“夜生活”成为了假日里新的风景。
华灯初上,西宁各个商圈纷纷点亮“夜间模式”,夜食、夜购、夜游、夜娱……丰富多元的夜间消费让市场活跃,令市民夜生活多姿多彩,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为国庆假期的夜晚增添了活力。
作为西宁近些年最为火热的城市地标,以唐道637为中心环绕的商圈在“双节”的烘托中显得愈发热闹非凡。虽然少了夏日摩肩接踵的嘈杂,但秋日的街道内依旧少不了升腾在空中的人间烟火。
追随着年轻人的脚步,你会感受到假日的崭新气象。这不,夜晚邀上三五好友围坐在茶桌前品茶聊天,成为了年轻人欢度假日新的选择。
年轻人的选择引领着消费趋势。在唐道河湟里文旅情景街区,目之所及就能看到三家罐罐茶馆。“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健康生活。茶饮作为起源于我国的传统饮品,在当下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河湟里某罐罐茶馆老板李浚是个标准的“80后”,他说,当下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于是附带有极强文化属性的饮茶成了不少年轻人凸显个人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双节”期间,他所经营的茶馆有不错的收入。“日均客流有个上百人,日营业额平均有个10000多元吧。”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茶马互市”,西宁似乎骨子里就带着茶文化的属性,罐罐茶馆在西宁的逐渐兴起,似乎也就有迹可循。
秋日“围炉煮茶”固然可以驱散寒意,但街边的美食仍不失是不少人的心头所好。
作为青海新“夜”态的代表,位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的农文旅融合街区——青海湖之夜,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了市民打卡的新地标。
“之前在抖音上就刷到过青海湖之夜的相关消息,这次趁着8天假期,带着家人来感受一下。”家住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马煜说,街区里丰富的小吃、多彩的娱乐项目确实给今年的这个“双节”增添了不少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