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绿水青山长送目,汀兰岸蓼各生花。”这充满诗意的景象,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的写照。连绵起伏的山峦,白雪覆盖峰巅,冰凌装扮峭壁,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2023年10月,同德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是同德县统筹保护黄河同德段水系、岸线、湿地所取得的成果。同德县开展黄河流域和三江源生态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建设,毒害草治理工程,推进黑土滩治理、饲草地建设,全县生态环境总体质量逐年改善。
同德县紧抓“中华水塔”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泛共和盆地新型城镇化、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突出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改革创新、民生补短板等工作,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发展水平协同提升,进一步拉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绿色,是同德县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同德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累计安排草地综合治理、森林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等8大类123项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52.4亿元,累计落实资金3.3亿元,实施阿尼玛卿山脉水源涵养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落实林草长制和河湖长制,将生态文明理念编入“村规民约”,持续常态化开展全域无垃圾长效整治,推动形成“特色在生态、优势在生态、出路在生态”的发展共识。
如何才能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同德县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袁占金说:“凭借生态优势,打通发展通道,打造生态产品,实现经济效益。我们通过不同渠道,把县域最美的风景向外推介,由国家级、省级农牧业龙头企业带动经济发展,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认证,推荐区域共建共享品牌,补链强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农畜产品知名度。”
袁占金告诉记者,同德县实施“农牧产业+文旅产业”计划,依托宗日文化、丹霞地貌、草原风光等资源,讲好宗日文化、黄河峡谷、团结渠等同德故事。同德县有序推进黄河文化公园宗日遗址基础设施建设、尕日干河景区、巴沟乡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重点打造巴滩百万亩草原等景区,黄河大峡谷景区等生态旅游目的地,发展尕干游牧营地等乡村民宿、餐饮等新业态,成功举办省第十八届运动会自行车赛、宗日文化艺术节、牦牛文化嘉年华活动,启动黄河文化公园宗日遗址旅游景区,“旅游+”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局面已初步形成。同德县主动融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局,实施总投资约1.2亿元的黄河文化公园(海南州段)宗日遗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托G227、G573和县域4个景区,打造同德旅游环线和一纵一横的旅游空间格局。投资3.1亿元实施清洁供暖项目,淘汰95蒸吨集中供热燃煤锅炉,年减少标准煤约1.2万吨、二氧化碳3.12万吨、氮氧化物89吨、二氧化硫1.2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同德县以产业振兴促进群众增收,尕巴松多镇完科村大力发展藏羊养殖产业,并配套种植高原青稞,实现“藏羊养殖+饲草+良种青稞”为一体的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形成“千只藏羊”的规模。河北乡格什格村通过“整合生产要素、牲畜草地入股、集体统一经营”的合作经营模式,建成良种牦牛繁育基地的同时,发展白臀鹿养殖特色产业,开发鹿茸片、鹿茸酒等产品,年均生产鹿茸150余千克,年盈利达30余万元……
同德这座高原县城,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书写着“两山”创新实践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