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两会特刊·青报观察】
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系列述评之四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庆玲
发布时间:2024-03-07 09:18:04
编辑:鲁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改革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青海考察,两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并赋予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重大政治责任。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指明的方向路径,青海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动力,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创新理念引导改革实践,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需求潜力,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征程中奋力前行。李娜 魏雅琪 摄
出席“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专题宣介会的外国人士走进青海,了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李娜 魏雅琪 摄

  改革推动显“高度”

  今年2月,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黄河乡生态管护管理站负责人加羊多杰在巡护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画面:超过400只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迁徙行走在黄河冰面上。类似管护员在园区内偶遇珍稀野生动物的画面,如今已经屡见不鲜。

  青海是青藏高原重要核心区域,作为三江之源,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生态责任重大而艰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以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为己任,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实践,青海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其背后有一个强大动力,那就是改革。

  青海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先行区,可以说,三江源国家公园从体制试点到正式设立,见证了青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检验,青海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和林长制体系,搭建起符合国家要求、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自然保护地体系等领域改革全面深化。

  2017年6月,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拉开帷幕,青海以试点建设为依托,着力推动“生态保护高地、生态科研高地、生态文化高地”建设,扎实落实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各项部署,对标33项试点任务,再一次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青海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根据方案,到2025年,青海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公园管理、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更趋健全。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颁布,青海坚持将推动立法和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利器,开展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和自然保护地条例立法工作,编制完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现代化建设总体方案,构建青海湖国家公园“1+10+X”规划体系,深入推进排污许可、环境信用评价、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等制度改革。

  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构建精简统一高效管理体制,全面启动祁连山国家公园设园准备工作,全面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当前,不断高标准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青海正绘就国家公园省的壮美画卷。

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不断提高制造业“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李娜 魏雅琪 摄
青海生态高地一山一水皆画卷。李娜 魏雅琪 摄

  开放带动增“热度”

  2月18日,西宁市举办“新春第一会”,成功签约14个项目,总签约金额559.8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春风吹来,青海大地签约项目春潮涌动、开工项目此起彼伏、投产项目硕果累累,穷本极源,是因为“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023年,青海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改革的办法在破解发展难题上取得新进展。

  过去一年,青海省属国有企业专业化整合加快推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措施细化落实,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3.6亿元,新设立经营主体增长27%,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与9省市区和有关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青洽会、国际生态博览会、“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成果丰硕,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8亿元,开行国际货运班列154列,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20.3%。

  仔细研究出口数据,2023年青海以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为主的产品出口2.4亿元,增长2倍,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8.2%,提升4.8个百分点;青海对多晶硅的需求不断增加,2023年进口多晶硅2.3亿元,增长3.4倍,这些都是20.3%背后的支撑。

  聚焦国家布局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要求,用足“新能源”、培育“新势力”,以高水平开放促高质量发展,在推出的一系列稳经济、稳外贸的措施下,青海外贸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韧性与活力,青海对外“朋友圈”不断扩大。

  清洁能源是青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寄予殷切期望,青海该如何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青海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准确判断当前形势,抢抓清洁能源发展黄金窗口期,不断扩大开放,主动融入大局,强化招商引资,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摒弃等靠要的思想,青海以思想的解放、思路的拓展,推动清洁能源产业成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用改革的办法破解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短板。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主动服务企业、推动项目落地、着力解决问题,做到既招商引商、也营商安商。加强干部培训和人才培育,汇聚合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扎扎实实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

  当前,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迅猛发展,这也成为青海产业“四地”建设蓄能起势、清洁能源一体化发展加快、需求总体恢复扩大,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实支撑。

打造一大批新材料产业集群,不断为“材料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李娜 魏雅琪 摄
各族群众满怀信心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奋勇前进。李娜 魏雅琪 摄

  创新驱动提“温度”

  刮去边角污垢,喷湿玻璃表面,用擦玻璃器左右来回擦拭,不多时落地窗就变得干净透亮。今年春节前,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乡麻莲滩村的靳占森靠提供家政擦玻璃服务挣钱过了个好年。

  家政服务被称为朝阳行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互助县不断培育壮大劳务品牌,推动家政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了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背景下,提升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质效成为最迫切的就业服务需求。立足农牧区实际,不断换脑筋转观念,青海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深入挖掘培育壮大特色劳务品牌,持续扩大“青海拉面”“青绣”“家政服务”等劳务品牌,带动就业规模,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征程中,人民始终是最核心的关键词。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发展中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改革利刃所向,革除的是痼疾、释放的是活力、受益的是人民。2023年,青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始终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改革,改出稳稳就业路。城镇新增就业6.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9.77万人次,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86万人次,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90%。

  改革,改出“一老一小”幸福生活。投运5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31个农村互助养老站点,婴幼儿托育机构、托位数增长3.3倍、2.7倍。

  改革,改出医疗保障幸福路。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措施,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正式组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妇幼保健院建成运行,二甲公立医院实现县域全覆盖,集中采购药品耗材价格平均降幅50%。

  改革,改出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改建义务教育学校387所、幼儿园425所、普通高中40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1万个,青海理工大学校园全面建成,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加快组建,3所高职院校改迁建稳步实施。

  改革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青海将坚决用好改革开放这一重要法宝,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新气象新作为取得新成效。

推荐阅读
青海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 陈刚发言
青海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省启动2024年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
澜湄万里行|愿中柬友谊像澜沧江-湄公河永不枯竭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拟聘任省委法律顾问公示
关于第三十四届青海新闻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西宁市1286名环卫职工吃到暖心早餐
西宁市开展形式多样学雷锋主题活动
24H热点
巾帼之美 “花样”绽放
两会视界
【让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人人学雷锋 处处是锋景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行进青海看发展】西宁追...
【一学三促·万名干部下乡】“一定打好乡村全面振兴...
【一学三促·万名干部下乡】“一号文件精神宣讲到心...
春天的旋律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好步】羊曲水电站首台机组转轮...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两会特刊·连线北京】逐“...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两会特刊·青报观察】构建...
热点图片
巾帼之美 “花样”绽放
巾帼之美 “花样”绽放
两会视界
两会视界
【让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人人学雷锋 处处是锋景
【让雷锋精神代代传...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行进青海看发展】西宁追光前行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
【一学三促·万名干部下乡】“一定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
【一学三促·万名干部...
【一学三促·万名干部下乡】“一号文件精神宣讲到心坎上了”
【一学三促·万名干部...
春天的旋律
春天的旋律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好步】羊曲水电站首台机组转轮顺利吊装成功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两会特刊·青报观察】
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系列述评之四

青海日报
2024-03-07 09:1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两会特刊·青报观察】
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系列述评之四

青海日报
2024-03-07 09:1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两会特刊·青报观察】
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系列述评之四

  • 2024-03-07 09:18:04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改革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青海考察,两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并赋予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重大政治责任。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指明的方向路径,青海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动力,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创新理念引导改革实践,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需求潜力,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征程中奋力前行。李娜 魏雅琪 摄
出席“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专题宣介会的外国人士走进青海,了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李娜 魏雅琪 摄

  改革推动显“高度”

  今年2月,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黄河乡生态管护管理站负责人加羊多杰在巡护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画面:超过400只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迁徙行走在黄河冰面上。类似管护员在园区内偶遇珍稀野生动物的画面,如今已经屡见不鲜。

  青海是青藏高原重要核心区域,作为三江之源,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生态责任重大而艰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以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为己任,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实践,青海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其背后有一个强大动力,那就是改革。

  青海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先行区,可以说,三江源国家公园从体制试点到正式设立,见证了青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检验,青海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和林长制体系,搭建起符合国家要求、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自然保护地体系等领域改革全面深化。

  2017年6月,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拉开帷幕,青海以试点建设为依托,着力推动“生态保护高地、生态科研高地、生态文化高地”建设,扎实落实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各项部署,对标33项试点任务,再一次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青海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根据方案,到2025年,青海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公园管理、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更趋健全。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颁布,青海坚持将推动立法和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利器,开展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和自然保护地条例立法工作,编制完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现代化建设总体方案,构建青海湖国家公园“1+10+X”规划体系,深入推进排污许可、环境信用评价、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等制度改革。

  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构建精简统一高效管理体制,全面启动祁连山国家公园设园准备工作,全面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当前,不断高标准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青海正绘就国家公园省的壮美画卷。

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不断提高制造业“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李娜 魏雅琪 摄
青海生态高地一山一水皆画卷。李娜 魏雅琪 摄

  开放带动增“热度”

  2月18日,西宁市举办“新春第一会”,成功签约14个项目,总签约金额559.8亿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春风吹来,青海大地签约项目春潮涌动、开工项目此起彼伏、投产项目硕果累累,穷本极源,是因为“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023年,青海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改革的办法在破解发展难题上取得新进展。

  过去一年,青海省属国有企业专业化整合加快推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措施细化落实,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3.6亿元,新设立经营主体增长27%,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与9省市区和有关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青洽会、国际生态博览会、“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成果丰硕,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8亿元,开行国际货运班列154列,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20.3%。

  仔细研究出口数据,2023年青海以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为主的产品出口2.4亿元,增长2倍,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8.2%,提升4.8个百分点;青海对多晶硅的需求不断增加,2023年进口多晶硅2.3亿元,增长3.4倍,这些都是20.3%背后的支撑。

  聚焦国家布局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要求,用足“新能源”、培育“新势力”,以高水平开放促高质量发展,在推出的一系列稳经济、稳外贸的措施下,青海外贸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韧性与活力,青海对外“朋友圈”不断扩大。

  清洁能源是青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寄予殷切期望,青海该如何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青海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准确判断当前形势,抢抓清洁能源发展黄金窗口期,不断扩大开放,主动融入大局,强化招商引资,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摒弃等靠要的思想,青海以思想的解放、思路的拓展,推动清洁能源产业成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用改革的办法破解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短板。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主动服务企业、推动项目落地、着力解决问题,做到既招商引商、也营商安商。加强干部培训和人才培育,汇聚合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扎扎实实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

  当前,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迅猛发展,这也成为青海产业“四地”建设蓄能起势、清洁能源一体化发展加快、需求总体恢复扩大,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实支撑。

打造一大批新材料产业集群,不断为“材料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李娜 魏雅琪 摄
各族群众满怀信心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奋勇前进。李娜 魏雅琪 摄

  创新驱动提“温度”

  刮去边角污垢,喷湿玻璃表面,用擦玻璃器左右来回擦拭,不多时落地窗就变得干净透亮。今年春节前,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乡麻莲滩村的靳占森靠提供家政擦玻璃服务挣钱过了个好年。

  家政服务被称为朝阳行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互助县不断培育壮大劳务品牌,推动家政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了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背景下,提升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质效成为最迫切的就业服务需求。立足农牧区实际,不断换脑筋转观念,青海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深入挖掘培育壮大特色劳务品牌,持续扩大“青海拉面”“青绣”“家政服务”等劳务品牌,带动就业规模,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征程中,人民始终是最核心的关键词。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发展中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改革利刃所向,革除的是痼疾、释放的是活力、受益的是人民。2023年,青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始终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改革,改出稳稳就业路。城镇新增就业6.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9.77万人次,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86万人次,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90%。

  改革,改出“一老一小”幸福生活。投运5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31个农村互助养老站点,婴幼儿托育机构、托位数增长3.3倍、2.7倍。

  改革,改出医疗保障幸福路。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措施,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正式组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妇幼保健院建成运行,二甲公立医院实现县域全覆盖,集中采购药品耗材价格平均降幅50%。

  改革,改出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改建义务教育学校387所、幼儿园425所、普通高中40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1万个,青海理工大学校园全面建成,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加快组建,3所高职院校改迁建稳步实施。

  改革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青海将坚决用好改革开放这一重要法宝,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新气象新作为取得新成效。

作者 李庆玲
编辑:鲁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