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乡村振兴在青海】抱团“幸福鹅” 致富“向天歌”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洪玉杰 马伟
发布时间:2024-04-10 08:55:32
编辑:赵婕
QQ图片20240410061256色尔加村绿色生态鹅养殖育雏示范基地。洪玉杰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初,天气回暖。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常牧镇色尔加村三花鹅养殖基地,在饲养员一声吆喝下,种鹅们围拢过来,簇拥在一起,热闹繁忙。

  色尔加村党支部书记羊壮项杰看着成群的种鹅,向记者介绍,“幸福鹅”进入到生长的关键时期,饲养员给鹅换上了精粗结合的饲料补充营养,等鹅长得又大又壮,出笼的时候能卖个好价钱。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初,常牧镇针对牧业村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乏力、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等短板弱项,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路径,提出了“入股参营、合股联营、稳包统营、飞地共营、企业专营”的模式,由10个村联手购买近万只三花鹅种鹅,共同打造“飞地经济”绿色生态鹅养殖育雏示范基地。

  “以前这么大的项目,想都不敢想。”羊壮项杰感慨。尽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各村致富带头人深知,养鹅风险小,投资少、出栏早、见效快,且“大三花”成品鹅可以长到8千克重……

  早在两年前,色尔加村依托资源优势,探索建成千亩玉米种植,村集体经济增收70余万元,成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样板村”。为进一步寻找产业发展突破口,色尔加村瞄准了种鹅养殖产业,但场地规划建设、公司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问题成了摆在面前的“拦路虎”。

  关键时刻,常牧镇党委政府及时协调,整合乡村振兴帮扶资金350万元,吸引全镇10个村共2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入股,探索“党支部+公司+农户”的种鹅养殖多村联合抱团发展模式,不仅实现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还实现了村党组织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双提升”。

  眼下,养殖场内清脆的鹅叫声不绝于耳,穿工服的工人们正开着装满饲料的车给大鹅喂食,成群的“幸福鹅”正在散步觅食。绿色生态鹅养殖育雏示范基地成功运营后,据估算,基地预计年产肉鹅可达10万余只,养育鹅苗40万只,产鹅蛋3.5万千克,可实现年利润400余万元。

  “养殖基地按月招聘工作人员2名,都是本村的群众,主要负责清洗鹅圈、投放饲料、消毒等工作,每个月有3000元不等的收入。”刚刚实现家门口就业的仁青吉面露笑容地说道。

  推行“抱团发展”是为了打破“就村抓村”的路径依赖,更好突破各村在单兵作战发展集体经济时地缘区位局限、资源瓶颈等限制性问题。羊壮项杰介绍,以色尔加村为代表的10个村,已经把养殖场流转土地自种、订单生产等种养紧密结合的生产组织方式作为优先支持方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流转土地35公顷,种植黑麦草、苜蓿草等饲草作物,形成“鹅吃地中草、草肥地上鹅、鹅壮地中苗”的“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立体养殖模式,预计流转收益可达5万元左右。

推荐阅读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开班
陈刚赴果洛藏族自治州调研
青海:西成铁路隆务河大桥工程正式开工
青海西宁:两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 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拟聘任省委法律顾问公示
关于第三十四届青海新闻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青海西宁:地下水源置换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海东:创建41个邮政快递行业"扫黄打非"示范点
24H热点
扮好“四种角色” 唱响法治为民“好声音”
王家庄的一路风雨一路歌
一粒金诃子的理想信念之光——“推动民营经济高质...
传承雷锋精神 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记2023年...
党旗下的“飞驰人生”
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I期)工程路面施工实施
青海民和:今春65万株苗木绿染河湟
科普展览进社区
【祖国好 家乡美】新能源“点亮”新生活
燃起来!中国城市少儿足球联赛(西宁赛区)拉开战幕
热点图片
扮好“四种角色” 唱响法治为民“好声音”
扮好“四种角色” 唱...
王家庄的一路风雨一路歌
王家庄的一路风雨一路歌
一粒金诃子的理想信念之光——“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一粒金诃子的理想信...
传承雷锋精神 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记2023年度青海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12333电话咨询服务中心
传承雷锋精神 架起为...
党旗下的“飞驰人生”
党旗下的“飞驰人生”
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I期)工程路面施工实施
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
青海民和:今春65万株苗木绿染河湟
青海民和:今春65万...
科普展览进社区
科普展览进社区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抱团“幸福鹅” 致富“向天歌”

青海日报
2024-04-10 08:5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抱团“幸福鹅” 致富“向天歌”

青海日报
2024-04-10 08:5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乡村振兴在青海】抱团“幸福鹅” 致富“向天歌”

  • 2024-04-10 08:55:32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40410061256色尔加村绿色生态鹅养殖育雏示范基地。洪玉杰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初,天气回暖。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常牧镇色尔加村三花鹅养殖基地,在饲养员一声吆喝下,种鹅们围拢过来,簇拥在一起,热闹繁忙。

  色尔加村党支部书记羊壮项杰看着成群的种鹅,向记者介绍,“幸福鹅”进入到生长的关键时期,饲养员给鹅换上了精粗结合的饲料补充营养,等鹅长得又大又壮,出笼的时候能卖个好价钱。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初,常牧镇针对牧业村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乏力、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等短板弱项,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路径,提出了“入股参营、合股联营、稳包统营、飞地共营、企业专营”的模式,由10个村联手购买近万只三花鹅种鹅,共同打造“飞地经济”绿色生态鹅养殖育雏示范基地。

  “以前这么大的项目,想都不敢想。”羊壮项杰感慨。尽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各村致富带头人深知,养鹅风险小,投资少、出栏早、见效快,且“大三花”成品鹅可以长到8千克重……

  早在两年前,色尔加村依托资源优势,探索建成千亩玉米种植,村集体经济增收70余万元,成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样板村”。为进一步寻找产业发展突破口,色尔加村瞄准了种鹅养殖产业,但场地规划建设、公司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问题成了摆在面前的“拦路虎”。

  关键时刻,常牧镇党委政府及时协调,整合乡村振兴帮扶资金350万元,吸引全镇10个村共2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入股,探索“党支部+公司+农户”的种鹅养殖多村联合抱团发展模式,不仅实现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还实现了村党组织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双提升”。

  眼下,养殖场内清脆的鹅叫声不绝于耳,穿工服的工人们正开着装满饲料的车给大鹅喂食,成群的“幸福鹅”正在散步觅食。绿色生态鹅养殖育雏示范基地成功运营后,据估算,基地预计年产肉鹅可达10万余只,养育鹅苗40万只,产鹅蛋3.5万千克,可实现年利润400余万元。

  “养殖基地按月招聘工作人员2名,都是本村的群众,主要负责清洗鹅圈、投放饲料、消毒等工作,每个月有3000元不等的收入。”刚刚实现家门口就业的仁青吉面露笑容地说道。

  推行“抱团发展”是为了打破“就村抓村”的路径依赖,更好突破各村在单兵作战发展集体经济时地缘区位局限、资源瓶颈等限制性问题。羊壮项杰介绍,以色尔加村为代表的10个村,已经把养殖场流转土地自种、订单生产等种养紧密结合的生产组织方式作为优先支持方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流转土地35公顷,种植黑麦草、苜蓿草等饲草作物,形成“鹅吃地中草、草肥地上鹅、鹅壮地中苗”的“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立体养殖模式,预计流转收益可达5万元左右。

作者 洪玉杰 马伟
编辑:赵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