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延续文物“生命”的特殊“医生”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娜 魏雅琪
发布时间:2024-04-17 08:32:59
编辑:易 娜
对破损陶器进行打磨。

  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要载体。加强文物保护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那么,文物是怎么修复的?如何在不损伤其历史价值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恢复他们曾经的光彩?4月3日,记者走进青海省博物馆,探访妙手匠心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修复师。

对破损的陶器进行断裂拼对。
运用矿物质颜料,对文物进行色彩修复。

  走进修复室,尺子、刷子、小刀、毛笔等修复工具整齐摆放在案台上,文物“医生”全神贯注为文物做着精密的“外科手术”。据介绍,修复一件陶器,先要进行初期观察,拍照采集信息,再根据文物病害采取不同修复办法。其中,陶器的修复流程一般包括:清洗、拼对、粘接、补缺等。整体修复完成后,还要对器物接痕处进行修复,把残留清理干净,这些工序全部完成后,一件陶器才算真正修复成功。

  “这是一份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当一件文物从‘病殃殃’的状态,到修复好后放到展厅重焕光彩的那一刻,我们内心是满满的成就感,感觉既延续了文物生命,又保护了文化遗产。”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峰说。

文物“医生”让文物“活”起来。
匠心守瑰宝,妙手护文物。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如今,文物修复除了使用传统手艺外,还运用到了多种高新技术。来到实验室,摆放的多台仪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设备都是在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工作中必要的‘神器’。”工作人员韩秋琳介绍说,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采集文物信息至关重要,不同的仪器设备都有其“擅长”的领域,分别针对不同材料的文物。

  用“匠心”坚守文物保护“初心”,文物修复师日复一日,在不为人知的工作岗位上,为保护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默默奉献。

先进的仪器设备让修复工作更加精准化。
对修复后的文物拍照留存信息。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省政府与中国能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青海:一季度慈善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青海省成功录制无障碍智能化电视访谈节目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拟聘任省委法律顾问公示
关于第三十四届青海新闻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青海海南:植树添新绿 不负好时节
西宁市114名残疾康复工作人员集体“充电”
24H热点
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
【生态观察】青山为笔绘金山 碧水为墨画新卷
100%的用心服务只为100%的客户满意——记敬业奉献...
【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青海开展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
【祖国好 家乡美】西格村致富有“鹿”
白色马麝现身青海果洛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释放绿色能量 彰显绿色活...
【青海寻新记—新质生产力调研行】我省加快推动国...
330名乒乓球爱好者省城竞技
不负春光植新绿——玉树藏族自治州2024年全民义务...
热点图片
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
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
【生态观察】青山为笔绘金山 碧水为墨画新卷
【生态观察】青山为...
100%的用心服务只为100%的客户满意——记敬业奉献“青海好人”王海霞
100%的用心服务只为1...
【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青海开展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
【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
【祖国好 家乡美】西格村致富有“鹿”
【祖国好 家乡美】西...
白色马麝现身青海果洛
白色马麝现身青海果洛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释放绿色能量 彰显绿色活力 ——2023年青海省深入推进国土绿化综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青海寻新记—新质生产力调研行】我省加快推动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 五位一体 追新逐绿
【青海寻新记—新质...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延续文物“生命”的特殊“医生”

青海日报
2024-04-17 08:3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延续文物“生命”的特殊“医生”

青海日报
2024-04-17 08:3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延续文物“生命”的特殊“医生”

  • 2024-04-17 08:32:59
  • 来源:青海日报
对破损陶器进行打磨。

  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要载体。加强文物保护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那么,文物是怎么修复的?如何在不损伤其历史价值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恢复他们曾经的光彩?4月3日,记者走进青海省博物馆,探访妙手匠心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修复师。

对破损的陶器进行断裂拼对。
运用矿物质颜料,对文物进行色彩修复。

  走进修复室,尺子、刷子、小刀、毛笔等修复工具整齐摆放在案台上,文物“医生”全神贯注为文物做着精密的“外科手术”。据介绍,修复一件陶器,先要进行初期观察,拍照采集信息,再根据文物病害采取不同修复办法。其中,陶器的修复流程一般包括:清洗、拼对、粘接、补缺等。整体修复完成后,还要对器物接痕处进行修复,把残留清理干净,这些工序全部完成后,一件陶器才算真正修复成功。

  “这是一份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当一件文物从‘病殃殃’的状态,到修复好后放到展厅重焕光彩的那一刻,我们内心是满满的成就感,感觉既延续了文物生命,又保护了文化遗产。”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峰说。

文物“医生”让文物“活”起来。
匠心守瑰宝,妙手护文物。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如今,文物修复除了使用传统手艺外,还运用到了多种高新技术。来到实验室,摆放的多台仪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设备都是在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工作中必要的‘神器’。”工作人员韩秋琳介绍说,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采集文物信息至关重要,不同的仪器设备都有其“擅长”的领域,分别针对不同材料的文物。

  用“匠心”坚守文物保护“初心”,文物修复师日复一日,在不为人知的工作岗位上,为保护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默默奉献。

先进的仪器设备让修复工作更加精准化。
对修复后的文物拍照留存信息。
作者 李娜 魏雅琪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