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一方好山水 满眼皆生态
——高质量发展区域调研行·黄南篇(中)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余晖
发布时间:2024-04-17 08:35:45
编辑:易 娜
鸟瞰清河。同仁市委宣传部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春回热贡大地,山色返青,水波荡漾。

  多年来,黄南藏族自治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抢抓全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发生全局性、历史性变化。

  在全省率先颁布施行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条例、泽曲湿地被确定为国家重要湿地、圆满完成坎布拉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实地考察评估、2023年投入资金19.7亿元实施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项目40余项,完成国土绿化营造林30266.67公顷、草原生态修复19800公顷、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高到69.8%……

  数字的背后,是持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蕴,绿色和生态已然成为黄南的发展底色和竞争优势,不断使“山水黄南”的金名片越擦越亮。

  “护”一河清水向东流

  隆务河自南向北贯穿同仁市隆务镇,城镇段从上游铁吾水电站引水口至下游曲麻沟与隆务河交汇处,河道总长约6.5公里。早在2017年同仁市就启动了隆务河城镇段生态文化休闲景观带工程。

  新建拦水堰、加固堤防、高边坡治理、湖心岛修整……重点城镇段防洪标准可达到50年一遇,新增水面面积39万平方米,改善水生态环境,有效增加水面、湿地和绿化面积。以隆务河为纽带,同仁市经过几年努力,打造出了既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又保持自然风貌的特色生态走廊,带动了“金色谷地”同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长足发展,在保证河道安全泄洪前提下,逐步恢复了河道生态湿地的重要功能。

  “那时候,大家习惯把垃圾倒入河里,有的厕所就建在河边,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里和沿岸的环境令人望而却步。”同仁市民路顺信说,曾经生活垃圾频频入河,一度让隆务河成为市民眼里的“臭水沟”。

  “现在,顺着滨河栈道漫步,便能看见清澈的河水,岸边树木花草也越来越多,城与河的完美融合,让沿岸景色越来越美,闲暇时散散步非常惬意。”同仁市民吴雯感慨地说。

  “隆务河穿城市而过,是同仁市民的母亲河,更是黄河一级支流,维护好隆务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关系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因此,做好隆务河水生态治理尤为关键,只有实现和保持好‘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系统,才能有更多优美如画的河道风景展现在市民和游客面前,确保一河清水向东流。”同仁市水利局局长马承斌说。

  位于尖扎县加让沟的北片区小流域,曾因沟道和坡面侵蚀造成地形破碎,地面裸露,土地退化,导致水土流失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剧,使该地区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水土流失面积一度占到流域面积的95%。

  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2022年,县水利局实施了总投资600万元的片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2平方公里,种植乔木林30.25公顷,灌木林8.12公顷,经济林7.9公顷,曾经植被稀疏,土地干旱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的加让沟流域如今树木满山。

  尖扎县水土保持站站长角加才让介绍,植绿复绿的同时,还在流域内设置网围栏1093米,封禁牌3座,谷坊44座,每年可拦蓄径流总量21.57立方米,新增水保林46.26公顷,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改造后的加让沟流域焕发出新的生机,经济林也“点绿成金”,村民从中受益。

  不仅是加让沟北片区小流域,近年来,黄南州持续治理荒地、荒坡,通过种植观赏林木及经济林木,使荒山披绿衣的同时,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帮助群众增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收入双赢。

  “净”一方小城百姓美

  2023年,《黄南藏族自治州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不仅提升了全州各族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更在法治层面对不环保的行为作出了约束。

  随着旅游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壮大,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对生活垃圾分类分选的要求更高了。如何更好地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平均海拔3600米的“河南蒙旗”身体力行,全力推进“禁塑令”,积极打造“全域无废示范县”。

  在河南县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运营场地,升级后的设备正在高效运转,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97.75%。伴随着明亮悦耳的提示音乐,餐厨垃圾车缓缓停在一家酒店门口,酒店工作人员推出几大桶厨余垃圾至垃圾车一侧中间,将垃圾桶放在运送梯上后,垃圾车便开始自动运转起来,通过运送梯倾倒在车内,不一会便收集结束,开始运往无害化处理地。

  黄南州河南县万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垃圾填埋剩余率多,对环境的危害较大,高温裂解可产生可燃气体和碳,可燃气体经过高压风机到达生产炉内(再利用),能够保证炉子的温度,碳经过精加工可以作为烧烤碳使用,提高了生活垃圾的资源利用化。

  “从全面禁塑到全域无废,我们从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入手,精细到垃圾分拣分选,这是保护河南县区域环境的重要措施,利用垃圾产量较少时段,将原垃圾填埋场的陈腐垃圾一并处理,可有效提升河南县环境质量,改善县容县貌,实现河南县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置’的三级综合处理目标,使人民群众在‘绿水、蓝天、净土’中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河南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萨仁花说。

  不仅仅是河南县,自2010年开始,黄南州同仁市借鉴省会西宁南北山绿化经验,将东山绿化任务分派给65个系统单位,累计造林面积达到1835.71公顷,管护总面积22224.23公顷,昔日荒凉的东山,现今满山皆绿,再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筑”绿色屏障生态优

  对于生态保护成果,河南县草原生态博物馆里有着更直观的展现。馆内“招蜂引蝶、招鸟唤兽”构建动物生境,全面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将河南县生态本底、自然风光、大美山河、生态环境建设及高质量发展成果,浓缩提炼,打造成为河南县城市生态会客厅。

  “这里也是生态科普教育中心,能让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的每一个人记得住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草博馆搭载生态大数据,既是河南县生态资源、生态环境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生态修复和绿色产业发展的智慧指挥中心,开创了智慧生态管理新模式。”萨仁花介绍。

  临近河南县的关秀湿地位于黄南州泽库县多禾茂乡秀恰村泽曲河畔,距县城约60公里,是泽曲国家湿地公园中众多湿地之一,特别是泽曲河作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其水资源供给和涵养水源功能对维持和保障黄河流域水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生态好不好,野生动物会告诉我们答案。村民多杰老人是这片湿地的忠诚守护者,这里的一草一木,黑颈鹤、黑鹳、灰雁等国家级保护鸟类,都是他时刻关注的对象。20多年来,多杰早已形成一套自己的生态保护工作模式。清晨,他从家出发,步行500米来到湿地,开始巡护工作。湿地的主体是一片周长近5公里的湖泊,多杰每天要步行绕湖3周。

  “这个季节,草原上的风还是很大,但阻止不了我日常巡护的脚步。从开始大多数的人不理解,到今天更多人的参与,我觉得很满足。”朴实的话语中,年过七旬的多杰老人目光依然坚定。

  在多杰的倾情守护和带动下,他的儿女和更多村民也慢慢加入到守护草木生灵的队伍中来,湿地的鸟类逐年增多,特别是在夏季,他观测到的鸟类有190多种,其中就有斑头雁、大雁、白鹭、黑颈鹤、黑鹳、大天鹅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今,泽曲草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鸟儿翔集,野生动植物资源富集,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记者手记】绿色生态绘就美好未来

  如今的黄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美景所见即所得,草原、河流、山川、湿地……山水掩映间的高原之地绿意愈发浓郁。

  行走在山水黄南之间,处处能感受到当地对于保护生态的那份执着与坚定。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好生态才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日子。”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当地群众这样发自内心的感慨。

  于2012年全面启动的同仁市西山林场造林绿化,累计造林面积达4133公顷,现管护总面积7617.83公顷,有效地改善和缓解了州、市府所在地和周边群众的人居环境以及水土流失、滑坡、洪水频发等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

  见证当地生态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后,记者又一次深深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持续发展”的道理。当绿色生态成为当地群众赖以为生的资源时,村民们便觉醒了湿地保护意识,不仅杜绝了原来粗放式放牧、乱扔垃圾等现象,还自发肩负起保护湿地资源的责任,使湿地生态资源保护提高到了新水平。

  一份份汇集在绿水青山间的守护力量,让这片有颜值、有温度、有质感的高原热土,随着生态韵动的频率愈加充满活力,当每个人都将绿色资源视若珍宝时,汇聚起的将是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磅礴力量。

  不难看出,黄南州凭借区域特色生态优势资源禀赋,带动当地群众以多种形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也不断探索出将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的有效途径。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省政府与中国能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青海:一季度慈善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青海省成功录制无障碍智能化电视访谈节目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拟聘任省委法律顾问公示
关于第三十四届青海新闻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青海海南:植树添新绿 不负好时节
西宁市114名残疾康复工作人员集体“充电”
24H热点
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
【生态观察】青山为笔绘金山 碧水为墨画新卷
100%的用心服务只为100%的客户满意——记敬业奉献...
【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青海开展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
【祖国好 家乡美】西格村致富有“鹿”
白色马麝现身青海果洛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释放绿色能量 彰显绿色活...
【青海寻新记—新质生产力调研行】我省加快推动国...
330名乒乓球爱好者省城竞技
不负春光植新绿——玉树藏族自治州2024年全民义务...
热点图片
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
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
【生态观察】青山为笔绘金山 碧水为墨画新卷
【生态观察】青山为...
100%的用心服务只为100%的客户满意——记敬业奉献“青海好人”王海霞
100%的用心服务只为1...
【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青海开展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
【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
【祖国好 家乡美】西格村致富有“鹿”
【祖国好 家乡美】西...
白色马麝现身青海果洛
白色马麝现身青海果洛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释放绿色能量 彰显绿色活力 ——2023年青海省深入推进国土绿化综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青海寻新记—新质生产力调研行】我省加快推动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 五位一体 追新逐绿
【青海寻新记—新质...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一方好山水 满眼皆生态
——高质量发展区域调研行·黄南篇(中)

青海日报
2024-04-17 08:3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一方好山水 满眼皆生态
——高质量发展区域调研行·黄南篇(中)

青海日报
2024-04-17 08:3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一方好山水 满眼皆生态
——高质量发展区域调研行·黄南篇(中)

  • 2024-04-17 08:35:45
  • 来源:青海日报
鸟瞰清河。同仁市委宣传部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春回热贡大地,山色返青,水波荡漾。

  多年来,黄南藏族自治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抢抓全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发生全局性、历史性变化。

  在全省率先颁布施行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条例、泽曲湿地被确定为国家重要湿地、圆满完成坎布拉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实地考察评估、2023年投入资金19.7亿元实施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项目40余项,完成国土绿化营造林30266.67公顷、草原生态修复19800公顷、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高到69.8%……

  数字的背后,是持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蕴,绿色和生态已然成为黄南的发展底色和竞争优势,不断使“山水黄南”的金名片越擦越亮。

  “护”一河清水向东流

  隆务河自南向北贯穿同仁市隆务镇,城镇段从上游铁吾水电站引水口至下游曲麻沟与隆务河交汇处,河道总长约6.5公里。早在2017年同仁市就启动了隆务河城镇段生态文化休闲景观带工程。

  新建拦水堰、加固堤防、高边坡治理、湖心岛修整……重点城镇段防洪标准可达到50年一遇,新增水面面积39万平方米,改善水生态环境,有效增加水面、湿地和绿化面积。以隆务河为纽带,同仁市经过几年努力,打造出了既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又保持自然风貌的特色生态走廊,带动了“金色谷地”同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长足发展,在保证河道安全泄洪前提下,逐步恢复了河道生态湿地的重要功能。

  “那时候,大家习惯把垃圾倒入河里,有的厕所就建在河边,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里和沿岸的环境令人望而却步。”同仁市民路顺信说,曾经生活垃圾频频入河,一度让隆务河成为市民眼里的“臭水沟”。

  “现在,顺着滨河栈道漫步,便能看见清澈的河水,岸边树木花草也越来越多,城与河的完美融合,让沿岸景色越来越美,闲暇时散散步非常惬意。”同仁市民吴雯感慨地说。

  “隆务河穿城市而过,是同仁市民的母亲河,更是黄河一级支流,维护好隆务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关系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因此,做好隆务河水生态治理尤为关键,只有实现和保持好‘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系统,才能有更多优美如画的河道风景展现在市民和游客面前,确保一河清水向东流。”同仁市水利局局长马承斌说。

  位于尖扎县加让沟的北片区小流域,曾因沟道和坡面侵蚀造成地形破碎,地面裸露,土地退化,导致水土流失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剧,使该地区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水土流失面积一度占到流域面积的95%。

  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2022年,县水利局实施了总投资600万元的片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2平方公里,种植乔木林30.25公顷,灌木林8.12公顷,经济林7.9公顷,曾经植被稀疏,土地干旱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的加让沟流域如今树木满山。

  尖扎县水土保持站站长角加才让介绍,植绿复绿的同时,还在流域内设置网围栏1093米,封禁牌3座,谷坊44座,每年可拦蓄径流总量21.57立方米,新增水保林46.26公顷,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改造后的加让沟流域焕发出新的生机,经济林也“点绿成金”,村民从中受益。

  不仅是加让沟北片区小流域,近年来,黄南州持续治理荒地、荒坡,通过种植观赏林木及经济林木,使荒山披绿衣的同时,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帮助群众增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收入双赢。

  “净”一方小城百姓美

  2023年,《黄南藏族自治州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不仅提升了全州各族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更在法治层面对不环保的行为作出了约束。

  随着旅游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壮大,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对生活垃圾分类分选的要求更高了。如何更好地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平均海拔3600米的“河南蒙旗”身体力行,全力推进“禁塑令”,积极打造“全域无废示范县”。

  在河南县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运营场地,升级后的设备正在高效运转,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97.75%。伴随着明亮悦耳的提示音乐,餐厨垃圾车缓缓停在一家酒店门口,酒店工作人员推出几大桶厨余垃圾至垃圾车一侧中间,将垃圾桶放在运送梯上后,垃圾车便开始自动运转起来,通过运送梯倾倒在车内,不一会便收集结束,开始运往无害化处理地。

  黄南州河南县万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垃圾填埋剩余率多,对环境的危害较大,高温裂解可产生可燃气体和碳,可燃气体经过高压风机到达生产炉内(再利用),能够保证炉子的温度,碳经过精加工可以作为烧烤碳使用,提高了生活垃圾的资源利用化。

  “从全面禁塑到全域无废,我们从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入手,精细到垃圾分拣分选,这是保护河南县区域环境的重要措施,利用垃圾产量较少时段,将原垃圾填埋场的陈腐垃圾一并处理,可有效提升河南县环境质量,改善县容县貌,实现河南县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置’的三级综合处理目标,使人民群众在‘绿水、蓝天、净土’中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河南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萨仁花说。

  不仅仅是河南县,自2010年开始,黄南州同仁市借鉴省会西宁南北山绿化经验,将东山绿化任务分派给65个系统单位,累计造林面积达到1835.71公顷,管护总面积22224.23公顷,昔日荒凉的东山,现今满山皆绿,再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筑”绿色屏障生态优

  对于生态保护成果,河南县草原生态博物馆里有着更直观的展现。馆内“招蜂引蝶、招鸟唤兽”构建动物生境,全面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将河南县生态本底、自然风光、大美山河、生态环境建设及高质量发展成果,浓缩提炼,打造成为河南县城市生态会客厅。

  “这里也是生态科普教育中心,能让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的每一个人记得住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草博馆搭载生态大数据,既是河南县生态资源、生态环境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生态修复和绿色产业发展的智慧指挥中心,开创了智慧生态管理新模式。”萨仁花介绍。

  临近河南县的关秀湿地位于黄南州泽库县多禾茂乡秀恰村泽曲河畔,距县城约60公里,是泽曲国家湿地公园中众多湿地之一,特别是泽曲河作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其水资源供给和涵养水源功能对维持和保障黄河流域水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生态好不好,野生动物会告诉我们答案。村民多杰老人是这片湿地的忠诚守护者,这里的一草一木,黑颈鹤、黑鹳、灰雁等国家级保护鸟类,都是他时刻关注的对象。20多年来,多杰早已形成一套自己的生态保护工作模式。清晨,他从家出发,步行500米来到湿地,开始巡护工作。湿地的主体是一片周长近5公里的湖泊,多杰每天要步行绕湖3周。

  “这个季节,草原上的风还是很大,但阻止不了我日常巡护的脚步。从开始大多数的人不理解,到今天更多人的参与,我觉得很满足。”朴实的话语中,年过七旬的多杰老人目光依然坚定。

  在多杰的倾情守护和带动下,他的儿女和更多村民也慢慢加入到守护草木生灵的队伍中来,湿地的鸟类逐年增多,特别是在夏季,他观测到的鸟类有190多种,其中就有斑头雁、大雁、白鹭、黑颈鹤、黑鹳、大天鹅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今,泽曲草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鸟儿翔集,野生动植物资源富集,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记者手记】绿色生态绘就美好未来

  如今的黄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美景所见即所得,草原、河流、山川、湿地……山水掩映间的高原之地绿意愈发浓郁。

  行走在山水黄南之间,处处能感受到当地对于保护生态的那份执着与坚定。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好生态才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日子。”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当地群众这样发自内心的感慨。

  于2012年全面启动的同仁市西山林场造林绿化,累计造林面积达4133公顷,现管护总面积7617.83公顷,有效地改善和缓解了州、市府所在地和周边群众的人居环境以及水土流失、滑坡、洪水频发等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

  见证当地生态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后,记者又一次深深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持续发展”的道理。当绿色生态成为当地群众赖以为生的资源时,村民们便觉醒了湿地保护意识,不仅杜绝了原来粗放式放牧、乱扔垃圾等现象,还自发肩负起保护湿地资源的责任,使湿地生态资源保护提高到了新水平。

  一份份汇集在绿水青山间的守护力量,让这片有颜值、有温度、有质感的高原热土,随着生态韵动的频率愈加充满活力,当每个人都将绿色资源视若珍宝时,汇聚起的将是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磅礴力量。

  不难看出,黄南州凭借区域特色生态优势资源禀赋,带动当地群众以多种形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也不断探索出将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的有效途径。

作者 余晖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