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文化中国行】以箭为媒 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作者:吕锦武
发布时间:2024-06-26 08:37:06
编辑:易 娜
射箭选手蓄势待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青海东部河湟地区,民间射箭运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河湟地区出土的一些文物显示,史前时期,这里的先民们狩猎的弓箭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制作水平。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演变与融合发展,河湟地区仍保留着最初的民间射箭体育运动和射箭传统文化。

  如今,传统射箭在河湟地区既是一项体育运动,又是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当你走进河湟地区的山乡农村,总能看到穿着民族服饰的射箭爱好者齐聚射箭场,切磋技艺,共叙友情……

  前不久,海东市首届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在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举行。来自海东市各区县的58支代表队638名参赛选手以箭会友,欢聚一堂,同场竞技,奏响民族团结之歌。

  射箭场上,选手们身着民族服装,英姿飒爽,展现了新时代农牧民自信豪迈的精神风貌。

  随着一声号令,选手踏进射箭区,站位、搭箭、扣弦、拉弓……离弦之箭在空中形成一道浅浅的白线射向箭靶。赛场上,射箭手的呐喊声、欢呼声、鼓励声和观众的掌声此起彼伏,比赛气氛浓重而热烈。

  化隆射箭有效融合了各地民间习俗和人文特色,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连续两年荣登“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榜单,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

  射箭爱好者沈玉英告诉记者,她从小在化隆县扎巴镇南滩村长大,村里每年都举办射箭比赛,在父辈们的耳濡目染下,她也慢慢喜欢上了射箭。但因受传统观念影响,女孩只能看,不能学。沈玉英说,2016年,她从化隆县供销联社退休后,跟随丈夫跑过货运,跑过出租。2020年,她自己购置了一套弓箭,一有空闲,就背着弓箭到山沟里练箭,经过4个多月的练习,基本掌握了传统弓和现代弓的射箭技能。

  后来,沈玉英加入平安区金色阳光射箭协会,和协会的会员们一起切磋技艺,提高技能。“射箭不仅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还能开阔眼界,广交朋友。”沈玉英高兴地说。

  平安区金色阳光射箭协会会长祝满仓告诉记者,射箭协会里有110名会员,平日里,大家相互切磋、互帮互助。赛场上,大家团结一心,相互鼓励,久而久之,结下了深情厚谊。

  海东市级“南山射箭”非遗项目传承人赵瑛说,乐都“南山射箭”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项民间体育运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是历史上河湟地区各民族融合、发展的见证,又是保留射箭文化、传承民族历史的重要载体。由于“南山射箭”历史悠久、社会影响深远、群众参与广泛,2008年,乐都“南山射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山射箭”富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有多个民族的射箭爱好者参与,有十七八岁的青年,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目前,乐都区射箭爱好者有3.1万人。

  乐都区射箭协会会长李连辉说,近年来,乐都区传统射箭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射箭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射箭技艺水平不断提升,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县与县之间、跨市州的射箭邀请赛、友谊赛接连不断。“射箭作为一项广受欢迎的民间体育运动,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传统魅力,让各民族同胞团结在一起。”李连辉说。

  河湟地区民族传统射箭运动群众基础深厚、社会影响广泛,涉及海东470多个行政村,射箭爱好者有30万人。传统射箭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射箭运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勇敢、坚毅和团结精神,在传承和弘扬民间优秀文化的同时,增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一张弓,一支箭,让各民族群众之间的心更近了,情更浓了……

推荐阅读
陈刚赴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宣讲
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陈刚主持并讲话
青海公路自行车队获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团体冠军
青海农信2024年农牧区金融保障调研媒体行启动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拟推荐人选公示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
青海玉树昂赛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祖国好 家乡美】为了少年的心愿
24H热点
【视觉】直击青海在建最高墩建设现场
陇剧《大禹治水》青海巡演
28场激战!西宁市第二届足球联赛燃爆夏日
青海西宁:大通县首次人工驯化野生羊肚菌试种成功
【生态观察】筑起绿色长廊 守护一江清水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雨中球赛别样精彩 海西柴达...
【文化中国行】历史长河中的“神韵黄南”——“寻...
【乡村振兴在青海】措池村:用牛毛编织幸福日子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雨润绿茵激情赛 风拂高原优...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风雨中的对决喧闹了隆务河畔...
热点图片
【视觉】直击青海在建最高墩建设现场
【视觉】直击青海在...
陇剧《大禹治水》青海巡演
陇剧《大禹治水》青...
28场激战!西宁市第二届足球联赛燃爆夏日
28场激战!西宁市第...
青海西宁:大通县首次人工驯化野生羊肚菌试种成功
青海西宁:大通县首...
【生态观察】筑起绿色长廊 守护一江清水
【生态观察】筑起绿...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雨中球赛别样精彩 海西柴达木枸杞队主场不敌玉树牦牛队 黄南热贡艺术队战胜果洛格萨尔队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文化中国行】历史长河中的“神韵黄南”——“寻迹青海”系列报道之二
【文化中国行】历史...
【乡村振兴在青海】措池村:用牛毛编织幸福日子
【乡村振兴在青海】...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文化中国行】以箭为媒 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西海都市报
2024-06-26 08:3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文化中国行】以箭为媒 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西海都市报
2024-06-26 08:3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文化中国行】以箭为媒 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 2024-06-26 08:37:06
  • 来源:西海都市报
射箭选手蓄势待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青海东部河湟地区,民间射箭运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河湟地区出土的一些文物显示,史前时期,这里的先民们狩猎的弓箭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制作水平。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演变与融合发展,河湟地区仍保留着最初的民间射箭体育运动和射箭传统文化。

  如今,传统射箭在河湟地区既是一项体育运动,又是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当你走进河湟地区的山乡农村,总能看到穿着民族服饰的射箭爱好者齐聚射箭场,切磋技艺,共叙友情……

  前不久,海东市首届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在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举行。来自海东市各区县的58支代表队638名参赛选手以箭会友,欢聚一堂,同场竞技,奏响民族团结之歌。

  射箭场上,选手们身着民族服装,英姿飒爽,展现了新时代农牧民自信豪迈的精神风貌。

  随着一声号令,选手踏进射箭区,站位、搭箭、扣弦、拉弓……离弦之箭在空中形成一道浅浅的白线射向箭靶。赛场上,射箭手的呐喊声、欢呼声、鼓励声和观众的掌声此起彼伏,比赛气氛浓重而热烈。

  化隆射箭有效融合了各地民间习俗和人文特色,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连续两年荣登“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榜单,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

  射箭爱好者沈玉英告诉记者,她从小在化隆县扎巴镇南滩村长大,村里每年都举办射箭比赛,在父辈们的耳濡目染下,她也慢慢喜欢上了射箭。但因受传统观念影响,女孩只能看,不能学。沈玉英说,2016年,她从化隆县供销联社退休后,跟随丈夫跑过货运,跑过出租。2020年,她自己购置了一套弓箭,一有空闲,就背着弓箭到山沟里练箭,经过4个多月的练习,基本掌握了传统弓和现代弓的射箭技能。

  后来,沈玉英加入平安区金色阳光射箭协会,和协会的会员们一起切磋技艺,提高技能。“射箭不仅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还能开阔眼界,广交朋友。”沈玉英高兴地说。

  平安区金色阳光射箭协会会长祝满仓告诉记者,射箭协会里有110名会员,平日里,大家相互切磋、互帮互助。赛场上,大家团结一心,相互鼓励,久而久之,结下了深情厚谊。

  海东市级“南山射箭”非遗项目传承人赵瑛说,乐都“南山射箭”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项民间体育运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是历史上河湟地区各民族融合、发展的见证,又是保留射箭文化、传承民族历史的重要载体。由于“南山射箭”历史悠久、社会影响深远、群众参与广泛,2008年,乐都“南山射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山射箭”富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有多个民族的射箭爱好者参与,有十七八岁的青年,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目前,乐都区射箭爱好者有3.1万人。

  乐都区射箭协会会长李连辉说,近年来,乐都区传统射箭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射箭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射箭技艺水平不断提升,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县与县之间、跨市州的射箭邀请赛、友谊赛接连不断。“射箭作为一项广受欢迎的民间体育运动,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传统魅力,让各民族同胞团结在一起。”李连辉说。

  河湟地区民族传统射箭运动群众基础深厚、社会影响广泛,涉及海东470多个行政村,射箭爱好者有30万人。传统射箭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射箭运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勇敢、坚毅和团结精神,在传承和弘扬民间优秀文化的同时,增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一张弓,一支箭,让各民族群众之间的心更近了,情更浓了……

作者 吕锦武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