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文化中国行】班玛红军沟,青海大地上的长征印记
——“寻迹青海”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永波
发布时间:2024-07-16 07:18:15
编辑:何继红
班玛红军沟景区内的红旗雕塑。李永波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红军走了,村寨空了;村寨空了心不焦,心焦的是红军走了。”“天大地大果洛大,红军恩情更比果洛大。”这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流传的两首歌颂红军的民歌,朴实简短的语言中流露出藏族群众热爱红军,向往红军的真挚感情。

  1936年7月,朱德、贺龙、刘伯承、李先念、任弼时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3万余中国工农红军为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从四川甘孜出发,北上陆续进入青海省班玛县唐摇沟,然后跨过多柯河东进至今天的四川省壤塘县境内。随后,长征队伍向西北方向挺进复入班玛县,途经灯塔、班前、亚尔堂、江日堂四个乡,然后沿河北上历经王柔村、哑公寺等地筹粮、休整,最后出作木沟向四川阿坝出发。

  在红军队伍驻扎班玛的短短20多天里,为班玛播下了革命火种,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印迹,也留下了藏汉一家亲和军民鱼水情。班玛的广大群众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怀念,将红军多次经过、驻扎的子木达沟改称为“红军沟”。

  6月23日,记者从班玛县城出发,沿着玛可河一路南下,来到位于班玛县亚尔堂乡的红军沟景区,景区坐落于茂密的玛柯河原始森林中,群山环绕、林木繁茂,风景秀丽。景区内有红军亭(红军标语)、红军桥、红军泉、红军寨、红军墓等红色遗址遗迹。

游客正在红军沟纪念馆内观看文物介绍。李永波 摄

  班玛是红军长征经过青海的地方,为了将这些红色遗址遗迹更好地保存下来,完整呈现当年红军长征途经班玛的历史,班玛县人民政府修建了班玛红军纪念馆。“班玛县红军沟纪念馆于2017年8月1日正式开馆,总建筑面积893平方米,共有三层展陈区,一至二层为红军遗留物展陈区,三层为‘红军长征到班玛’油画展示区,红军沟是目前果洛州惟一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军沟纪念馆负责人郭小虎说。

  在一楼展区,有一幅画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廖承志在绒玉(今班玛县灯塔乡一带)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傅钟画的素描肖像,画像上标有‘1936年7月11日于绒玉’字样,这成为红军长征经过班玛的最有力证据。”班玛县宣传部副部长孙林指着透明屏中的画像说。此外,纪念馆内陈列的多份电报,以及红军将士写下的一本本长征日记也都记录下了红军长征途经班玛的故事与行军路线。

  在众多红军战士的日记中“筹粮”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在红六军政治部主任张子意的《长征日记》中有着关于红军筹粮的详细记载。1936年7月14日至15日“筹粮无成绩”,7月18日“十八师获耕牛百头,粮食千斤”。那么从筹粮无果到成功筹粮,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是由于红军初次进入青海,对于当地的地理情况不熟悉,而且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军队,两者之间存在着军民隔阂的问题,但红军严格遵守党的廉洁纪律,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与爱戴,逐渐和当地群众形成了血肉相连的鱼水之情。”班玛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扎西当周对记者的疑问给出了答案。

红军沟纪念馆内陈列的铜锅。李永波 摄

  走至纪念馆二楼,有一口锈迹斑斑的铜锅静静地矗立在展陈柜中,“别看它品相一般,这可是我们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扎西当周笑着说,铜锅是班玛县灯塔乡班前村的求保老人无偿捐赠的,当时求保老人的父亲索多曾邀请一批红军战士入住家中,他们互相学习,相处十分融洽,在离别时有一名红军军官将自己一直背着的一口铜锅赠予索多,索多十分感动,主动请缨为红军当向导,将红军一直送到阿坝县边界。由此,这一口历经80余载的铜锅成为了红军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同时也是“军民鱼水情,汉藏一家人”的最好见证。

  “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这段书写在亚尔堂乡子木达沟口石崖上的巨幅标语现今保存在1985年修建的“红军亭”内,2019年被列入第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队伍在班玛驻扎期间,除了修整筹粮,补充军需外,还利用在川康地区参军的藏族战士语言上的便利,向当地藏族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为拯救民族而北上反蒋抗日的方针,积极向群众灌输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由此‘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应运而生,将革命的火种播散在了班玛大地。”扎西当周向记者介绍。

  谈及对红军沟景区的保护与发展时,扎西当周说:“我们将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继续夯实景区的软硬件建设,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不断挖掘和搜集有关红军途经班玛的史料与证据,以红军沟纪念馆为核心打造红色精神高地,让长征精神深深植根于班玛大地,用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荐阅读
陈刚吴晓军与国电投董事长刘明胜一行座谈
中共青海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绿色算力闪耀第25届青洽会
青海省西宁市第二届电子竞技公开赛激情开战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揭榜挂帅"项目招标公告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拟推荐人选公示
昆仑山下大城崛起——格尔木70年发展之路
西宁正式开启营商环境4.0时代
24H热点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多措并举加强暑期校外培训监管
《青海省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2024年版...
青海建立药品认定专家库 完善药品认定工作机制
青海多渠道拓宽脱贫群众就业增收富民路
青海花土沟火车站运送量持续提升 累计运输旅客15万...
西宁49名年轻干部赴省直单位开展体悟实训
西部矿业上半年经营业绩创历史最优 上半年,实现营...
【西海论坛】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乌兰:...
力争到2025年,县域就诊率达到90%左右——青海紧密...
热点图片
西宁秀水路绿地公园越来越美
西宁秀水路绿地公园...
【聚焦第25届青洽会】青洽会为各地客商提供大量商机
【聚焦第25届青洽会...
大清项目余家隧道右线顺利贯通
大清项目余家隧道右...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今日视点】让高质量发展更有特色更有成色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青超联赛西宁赛区大通主场日活动 场内嗨嗨嗨 场外买买买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东锡”协作,书写共同富裕时代答卷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新疆举行 青海代表团获跑马射箭团体三等奖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展会聚焦】聚力“四地”建设 书写“绿色答卷”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文化中国行】班玛红军沟,青海大地上的长征印记
——“寻迹青海”系列报道之五

青海日报
2024-07-16 07:1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文化中国行】班玛红军沟,青海大地上的长征印记
——“寻迹青海”系列报道之五

青海日报
2024-07-16 07:1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文化中国行】班玛红军沟,青海大地上的长征印记
——“寻迹青海”系列报道之五

  • 2024-07-16 07:18:15
  • 来源:青海日报
班玛红军沟景区内的红旗雕塑。李永波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红军走了,村寨空了;村寨空了心不焦,心焦的是红军走了。”“天大地大果洛大,红军恩情更比果洛大。”这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流传的两首歌颂红军的民歌,朴实简短的语言中流露出藏族群众热爱红军,向往红军的真挚感情。

  1936年7月,朱德、贺龙、刘伯承、李先念、任弼时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3万余中国工农红军为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从四川甘孜出发,北上陆续进入青海省班玛县唐摇沟,然后跨过多柯河东进至今天的四川省壤塘县境内。随后,长征队伍向西北方向挺进复入班玛县,途经灯塔、班前、亚尔堂、江日堂四个乡,然后沿河北上历经王柔村、哑公寺等地筹粮、休整,最后出作木沟向四川阿坝出发。

  在红军队伍驻扎班玛的短短20多天里,为班玛播下了革命火种,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印迹,也留下了藏汉一家亲和军民鱼水情。班玛的广大群众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怀念,将红军多次经过、驻扎的子木达沟改称为“红军沟”。

  6月23日,记者从班玛县城出发,沿着玛可河一路南下,来到位于班玛县亚尔堂乡的红军沟景区,景区坐落于茂密的玛柯河原始森林中,群山环绕、林木繁茂,风景秀丽。景区内有红军亭(红军标语)、红军桥、红军泉、红军寨、红军墓等红色遗址遗迹。

游客正在红军沟纪念馆内观看文物介绍。李永波 摄

  班玛是红军长征经过青海的地方,为了将这些红色遗址遗迹更好地保存下来,完整呈现当年红军长征途经班玛的历史,班玛县人民政府修建了班玛红军纪念馆。“班玛县红军沟纪念馆于2017年8月1日正式开馆,总建筑面积893平方米,共有三层展陈区,一至二层为红军遗留物展陈区,三层为‘红军长征到班玛’油画展示区,红军沟是目前果洛州惟一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军沟纪念馆负责人郭小虎说。

  在一楼展区,有一幅画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廖承志在绒玉(今班玛县灯塔乡一带)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傅钟画的素描肖像,画像上标有‘1936年7月11日于绒玉’字样,这成为红军长征经过班玛的最有力证据。”班玛县宣传部副部长孙林指着透明屏中的画像说。此外,纪念馆内陈列的多份电报,以及红军将士写下的一本本长征日记也都记录下了红军长征途经班玛的故事与行军路线。

  在众多红军战士的日记中“筹粮”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在红六军政治部主任张子意的《长征日记》中有着关于红军筹粮的详细记载。1936年7月14日至15日“筹粮无成绩”,7月18日“十八师获耕牛百头,粮食千斤”。那么从筹粮无果到成功筹粮,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是由于红军初次进入青海,对于当地的地理情况不熟悉,而且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军队,两者之间存在着军民隔阂的问题,但红军严格遵守党的廉洁纪律,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与爱戴,逐渐和当地群众形成了血肉相连的鱼水之情。”班玛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扎西当周对记者的疑问给出了答案。

红军沟纪念馆内陈列的铜锅。李永波 摄

  走至纪念馆二楼,有一口锈迹斑斑的铜锅静静地矗立在展陈柜中,“别看它品相一般,这可是我们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扎西当周笑着说,铜锅是班玛县灯塔乡班前村的求保老人无偿捐赠的,当时求保老人的父亲索多曾邀请一批红军战士入住家中,他们互相学习,相处十分融洽,在离别时有一名红军军官将自己一直背着的一口铜锅赠予索多,索多十分感动,主动请缨为红军当向导,将红军一直送到阿坝县边界。由此,这一口历经80余载的铜锅成为了红军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同时也是“军民鱼水情,汉藏一家人”的最好见证。

  “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这段书写在亚尔堂乡子木达沟口石崖上的巨幅标语现今保存在1985年修建的“红军亭”内,2019年被列入第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队伍在班玛驻扎期间,除了修整筹粮,补充军需外,还利用在川康地区参军的藏族战士语言上的便利,向当地藏族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为拯救民族而北上反蒋抗日的方针,积极向群众灌输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由此‘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应运而生,将革命的火种播散在了班玛大地。”扎西当周向记者介绍。

  谈及对红军沟景区的保护与发展时,扎西当周说:“我们将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继续夯实景区的软硬件建设,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不断挖掘和搜集有关红军途经班玛的史料与证据,以红军沟纪念馆为核心打造红色精神高地,让长征精神深深植根于班玛大地,用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 李永波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