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9月2日,驱车前往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刚驶入囊谦县的迎宾大门,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团结友爱的氛围扑面而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囊谦县“民族团结桥”,这座桥是以“党建+创建”“基地+景区”“传承+振兴”为建设理念打造的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被当地农牧民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原上永不消失的彩虹”。
囊谦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这座桥见证着50多年囊谦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进步的和谐发展历程。囊谦县多民族聚居,藏族、汉族、回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的群众在此和谐共处。
随着夜幕降临,来到囊谦县最热闹的地方——文化广场,伴随着欢快的旋律,各族群众手拉手围成一圈跳着锅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这富有节奏感的舞蹈,不仅是身体的律动,更是各民族情谊的传递,展现着生活的美好与欢乐。
家住囊谦县香达镇格东涌社区的回族群众马富平就是这里的常客。2023年初,马富平一个人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来囊谦务工。“刚来的时候我还不适应,出去逛街吃饭的时候总感觉不自在。但是,当我逐渐和当地人相处打交道后,发现他们真的非常热情、善良,尤其是我的邻居曲吉卓玛,看到我是一个人来到这里,就邀请我去广场上转转,并且鼓励我去和大家一起跳锅庄,慢慢地,我也喜欢上了这种‘健身’方式,并在广场上认识了很多和我一样来囊谦打工的人,让我在囊谦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马富平说。
马富平口中的曲吉卓玛是土生土长的囊谦本地人,搬到格东涌社区已经十几年了,平日里曲吉卓玛就是一个“热心肠”,也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
格东涌社区工作人员扎西多杰说:“曲吉卓玛还担任着社区的网格员、矛盾化解调解员等,在照顾独居老人、维护辖区环境卫生、化解邻里矛盾等方面发挥着社区‘好帮手’的作用。她热爱社区、真诚服务邻里、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建设,是邻居们眼中的‘百事通’。”
曲吉卓玛说:“是哪个民族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是一家人。马富平一个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工作,肯定会有点不适应,所以我就带他出去转一转、吃一吃我们当地的美食,这样他也能更快地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不管在囊谦,还是在互助,都和在家一样。”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到囊谦县发展。
格东涌社区党支部书记巴丁南加说:“我们社区的居民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居民有很多。初来时,大家彼此还很陌生,但是我们社区作为民族团结的重要桥梁,通过举办各类民俗活动,如藏历新年庆祝活动、特色联欢等,让大家可以彼此熟悉。同时,积极建立‘邻里互助会’,覆盖了80%的社区家庭,不仅为居民解决生活难题,也让大家像石榴籽一样抱得更紧了。此外,社区全力打造‘民族同心驿站’,为大家提供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等多元化服务。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大家的心逐渐贴近,相处得亲如一家。”
民族团结的温暖故事不只发生在格东涌社区。近年来,囊谦县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方面成效显著,涌现出32个先进集体和8名先进个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民族团结的真谛,共同谱写着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囊谦县委统战部部长索南洋培说:“囊谦县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创建工作体系。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囊谦县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会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