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血脉”永不凝固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张洪旭 才贡加
发布时间:2024-10-09 09:25:57
编辑:赵旭
报道组与官兵合影留念。才贡加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8月1日,晴,海拔:4883米。

  地点: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某输油管线大队八中队

  报道组从沱沱河出发,继续沿着G109国道向西行进,前往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某输油管线大队八中队。

  连续数日的采访,让记者对青藏线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条从西宁通往拉萨的公路。二十世纪50年代,官兵们用镐头和铁锹劈开千年冻土、征服亘古冰峰,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60年代,官兵们爬冰卧雪,攻坚克难,架设了祖国内地连接西南边陲的通信线;70年代,官兵们经过4年多的浴血奋战,铺设了格尔木至拉萨的输油管线。

  不难看出,青藏线是一条集天上通信线、地面运输线、地下输油管线为一体的立体通道。在“生命禁区”铺设一条公路的艰难困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更别提在同等自然环境下,焊接一条地下输油管线。

  临近13时,报道组抵达八中队,这是全线驻地海拔最高的中队。8月,正是酷暑难耐之时,但八中队所处的位置却是寒风呼啸,官兵常常需要使用取暖设备。中队长乔磊告诉记者,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季节性冻土、复杂的地质结构变化,容易造成管线变形、损伤、锈蚀、开裂等,为了保障输油管线畅通,官兵常年爬雪山、蹚冰河、越戈壁。

  2019年冬天,距离营区20公里的荒原上,一段输油管线漏油。接到巡线战友通知后,二级上士郭亚轮和几名战士携带铁锹、焊枪等工具,迅速赶往漏油点开展抢修。

  寒风刺骨,伴随油料发出的刺激性气味,战士们一锹一镐将厚厚的冻土刨开。高原上的冻土,一镐下去,如同砸在钢板上,倏地被弹回,虎口却被震得发麻,大家全不在意,一下又一下,轮番上阵。

  持续高强度的体力透支,让郭亚轮眼冒金星,有些喘不上气,但他全然不顾,待坑挖开,他穿上防水裤,便跳进油坑中寻找漏油点,冷风夹杂着冰凉的油气一起砸在他的脸颊上……

  这样的抢修考验,中队官兵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在一次次地抢修过程中,有的战士双手冻得僵硬,十几分钟便没有了知觉,有的脚上冻出白花花的水泡肿得似馒头,有的脸上裂开一道道血口子,风刮到脸上一抽一抽地疼。

  2021年11月,距离营区4公里处管线因老化导致严重断裂,值班人员发现参数异常立即上报,随即中队迅速启动抢修预案,紧急组织官兵前往事发地点开展抢修。

  唐古拉的冬天,是一片被冰雪雕琢的寂静世界,寒风带着刺骨的冷意,就算穿上最厚实的衣物,风依旧可以直抵骨髓。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队官兵不畏严寒,投入到抢修管线的工作中。

  挖坑、收油、焊接……劲没了,咬紧牙;手酸了,忍耐住;腿软了,强撑着。就这样,在零下20摄氏度的冬天,大家保持着山的姿态,用军人的意志忍受着自然的暴虐,经过9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战士们与赶来支援的地方技术人员一同恢复了管线畅通,确保了管线安全。

  “苦吗?累吗?”战士们点点头,“当然苦、当然累,但不苦不累还要军人干什么!”大家把自己比作一滴油,只有奔涌于管线大动脉中,“血脉”才不会凝固。

  一条管线一路歌。在长长的输油管线上,每一处都留有官兵们的足迹和汗水,每一处都有他们坚守的烙印。70年前,11万筑路大军顶着奇寒、疲乏、风雪、低压打通了从格尔木通往西藏的“生命线”——青藏公路。70年后,驻守在高原的军人们,弘扬传承“两路”精神,用撼天震地的胆魄,历经悲壮和苦难,在“世界屋脊”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凯歌。

推荐阅读
陈刚: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吴晓军: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湟水河畔石榴花开
青海:国庆黄金周消费市场运行平稳亮点纷呈
第二届“你好,青海”网络短视频比赛公告
2024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候选名单的公示
高原康养,西宁体育这样做
青海海北:国庆期间实现旅游收入4700余万元
24H热点
【祖国好 家乡美】生态宜居 江源玉树
海关助力 企业加力
生态旅游绘就“诗与远方”
【文化中国行】指尖乾坤 一影千年
羽毛球馆免费开放 市民假期健身忙
青海门源:游客畅玩岗什卡雪峰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国庆见闻】假日新风拂面...
玉树牦牛队“出战”贵州“村超”
【祖国好 家乡美】岁月不改育人志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青海故事】黄河岸边,贡...
热点图片
【祖国好 家乡美】生态宜居 江源玉树
【祖国好 家乡美】生...
海关助力 企业加力
海关助力 企业加力
生态旅游绘就“诗与远方”
生态旅游绘就“诗与...
【文化中国行】指尖乾坤 一影千年
【文化中国行】指尖...
羽毛球馆免费开放 市民假期健身忙
羽毛球馆免费开放 市...
青海门源:游客畅玩岗什卡雪峰
青海门源:游客畅玩...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国庆见闻】假日新风拂面来 多彩生活绘新篇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
玉树牦牛队“出战”贵州“村超”
玉树牦牛队“出战”...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血脉”永不凝固

青海日报
2024-10-09 09:2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血脉”永不凝固

青海日报
2024-10-09 09:2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再走青藏线——传承弘扬“两路”精神】“血脉”永不凝固

  • 2024-10-09 09:25:57
  • 来源:青海日报
报道组与官兵合影留念。才贡加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8月1日,晴,海拔:4883米。

  地点: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某输油管线大队八中队

  报道组从沱沱河出发,继续沿着G109国道向西行进,前往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某输油管线大队八中队。

  连续数日的采访,让记者对青藏线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条从西宁通往拉萨的公路。二十世纪50年代,官兵们用镐头和铁锹劈开千年冻土、征服亘古冰峰,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60年代,官兵们爬冰卧雪,攻坚克难,架设了祖国内地连接西南边陲的通信线;70年代,官兵们经过4年多的浴血奋战,铺设了格尔木至拉萨的输油管线。

  不难看出,青藏线是一条集天上通信线、地面运输线、地下输油管线为一体的立体通道。在“生命禁区”铺设一条公路的艰难困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更别提在同等自然环境下,焊接一条地下输油管线。

  临近13时,报道组抵达八中队,这是全线驻地海拔最高的中队。8月,正是酷暑难耐之时,但八中队所处的位置却是寒风呼啸,官兵常常需要使用取暖设备。中队长乔磊告诉记者,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季节性冻土、复杂的地质结构变化,容易造成管线变形、损伤、锈蚀、开裂等,为了保障输油管线畅通,官兵常年爬雪山、蹚冰河、越戈壁。

  2019年冬天,距离营区20公里的荒原上,一段输油管线漏油。接到巡线战友通知后,二级上士郭亚轮和几名战士携带铁锹、焊枪等工具,迅速赶往漏油点开展抢修。

  寒风刺骨,伴随油料发出的刺激性气味,战士们一锹一镐将厚厚的冻土刨开。高原上的冻土,一镐下去,如同砸在钢板上,倏地被弹回,虎口却被震得发麻,大家全不在意,一下又一下,轮番上阵。

  持续高强度的体力透支,让郭亚轮眼冒金星,有些喘不上气,但他全然不顾,待坑挖开,他穿上防水裤,便跳进油坑中寻找漏油点,冷风夹杂着冰凉的油气一起砸在他的脸颊上……

  这样的抢修考验,中队官兵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在一次次地抢修过程中,有的战士双手冻得僵硬,十几分钟便没有了知觉,有的脚上冻出白花花的水泡肿得似馒头,有的脸上裂开一道道血口子,风刮到脸上一抽一抽地疼。

  2021年11月,距离营区4公里处管线因老化导致严重断裂,值班人员发现参数异常立即上报,随即中队迅速启动抢修预案,紧急组织官兵前往事发地点开展抢修。

  唐古拉的冬天,是一片被冰雪雕琢的寂静世界,寒风带着刺骨的冷意,就算穿上最厚实的衣物,风依旧可以直抵骨髓。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队官兵不畏严寒,投入到抢修管线的工作中。

  挖坑、收油、焊接……劲没了,咬紧牙;手酸了,忍耐住;腿软了,强撑着。就这样,在零下20摄氏度的冬天,大家保持着山的姿态,用军人的意志忍受着自然的暴虐,经过9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战士们与赶来支援的地方技术人员一同恢复了管线畅通,确保了管线安全。

  “苦吗?累吗?”战士们点点头,“当然苦、当然累,但不苦不累还要军人干什么!”大家把自己比作一滴油,只有奔涌于管线大动脉中,“血脉”才不会凝固。

  一条管线一路歌。在长长的输油管线上,每一处都留有官兵们的足迹和汗水,每一处都有他们坚守的烙印。70年前,11万筑路大军顶着奇寒、疲乏、风雪、低压打通了从格尔木通往西藏的“生命线”——青藏公路。70年后,驻守在高原的军人们,弘扬传承“两路”精神,用撼天震地的胆魄,历经悲壮和苦难,在“世界屋脊”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凯歌。

作者 张洪旭 才贡加
编辑:赵旭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