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请何依诺来读一下今天的学习目标。”“这道题请段辰儒来说,可以吗?”“请李佳琪再说一遍思考过程。”10月28日,走进西宁市红星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同学正4人一组围坐一起,组员在组长的组织下积极讨论学习问题。
不同于传统课堂桌椅“秧田式”的摆放方式,红星小学的每间教室从空间改变,将4张桌子拼为一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积极讨论问题,营造对话合作的学习氛围。班级左前方墙上贴着“和同伴学习”“向同伴学习”“助同伴学习”,彰显出学习共同体的精髓——“伙伴文化”。
“我们在课前分发学习单,明确自学任务进行预学,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12分钟的共学环节,能让每一位学生真实参与,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难题,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巧。”五年级二班数学教师郝冬英说,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倾听教师或优秀学生的观点,而是需要对学习任务展开独立思考与协同学习,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共同体中清晰表达、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人展开对话。
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红星小学将建立“伙伴关系”作为课堂文化的核心,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层次的课程活动,促进学习伙伴之间彼此联结、深度对话、协同合作、温暖互助,逐渐让有差异的学生相互成为交往的伙伴、学习的伙伴、成长的伙伴。同时,积极营造关爱学生的课堂社群文化,设置相应的课堂机制,保障课堂上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权益。
“@丹增南杰 你的日记用到了一面多点的描写方法,聚焦了三个点。很不错哦!”“@刘宏铭 你的日记里点和面并没有体现出来,要重写一下,我们一起帮你完成,加油!”六年级三班博学多才小组组长赵芸熙又在线上组织小组共学了。她在微信学习群中总结点评大家周末的小练笔。不仅如此,每次小组合作共学时,赵芸熙总能快速分配任务,及时引导组员发言、补充、完善、总结,就像一位小老师,认真负责。
“知识如海,一起遨游!一起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正如博学多才小组的口号,每一个人都被紧紧捆绑在一起,一起努力,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原本性格内向,不爱表达,不擅长与同学交往的赵芸熙,自社会化学习担任组长后,不仅以身作则带动组员学习,还锻炼了交往沟通的能力。作为赵芸熙得力搭档的何玉婷,也从班级中默默无闻的孩子,变得乐于助人,在共学小组中不断激发、提升责任心和利他心。“这题我会,我来讲。”“老师,这道题我有新的看法。”丹增南杰和刘宏铭从只能在小组中断断续续有一两句的发言,到能够自信大方地站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自信心、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红星,每一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获得公平的学习机会。红星小学秉持“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的办学理念,以“包容、鼓励、促进”的教风,构建“学为中心”的理想课堂,建立协同合作的学习关系,使课堂和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并将学习共同体理念融合贯穿于学校文化的方方面面,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亲密的交往,营建会倾听、爱思考、善合作、乐分享的课堂学习生态。
教师改变,课堂才会改变。全校教师共读学习共同体系列专著,开设“让课堂变革真实发生”为主题的系列校本培训课程,创建温暖互助、合作共赢的教师实践团队,组织教师参加多轮线上线下的实操培训和跟岗培训……在推进学习共同体学校变革的过程中,红星小学积极构建教师之间的伙伴关系,以团队共进的方式推进课堂转型。
“推进这样的课堂转型,是一项强调整体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的系统工程。红星小学在‘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型过程中,并不囿于课堂教学这一点,而是以转变课堂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以系统改革的思维,推进‘学习共同体’学校生态变革。在连续几年的实践过程中,学校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构建整体框架,制定有效策略,持续动态改进,改良育人生态,从而有效促进课堂转型,使每一个学生公平而有质量的学习机会得以实现。”西宁市红星小学校长褚媛玲说。
为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实践模式,近年来,西宁市城中区实施推动数据支撑的教学评价改革、强化教师队伍打造、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等七大行动任务,先后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等,形成城中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全景式视角下的“147”实验区建设顶层设计,进一步贯通实验区建设,落实好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推进教学方式变革任务。
“坚持五育并举,推进课程改革,建设书香校园,锻造师资队伍,提升教育质量……近年来,我们持续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把‘思考的脑、温暖的心’作为培养目标,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激发教师的专业智慧和专业热情。以课程的丰富和教师的多彩,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努力让每一颗红星都闪光。”西宁市红星小学副校长王国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