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包拓业 报道)1月20日,青海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召开。青海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王化平就青海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方面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据王化平介绍,青海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始终把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作为履职的重中之重,突出民宗委委员界别特色,积极搭建履职平台,在履职尽责中画好同心圆。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开展委员履职活动。制定《关于围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开展委员履职活动的实施意见》组织召开民族宗教界委员履职座谈会,形成专题报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开展委员履职活动,从政协工作特点和优势出发,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政协履职实践,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落到实处。制定《关于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化、具体化、形象化”主题开展委员履职活动的实施意见》。引导和支持民族宗教界政协委员发挥自身优势,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命运6个方面讲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海落地见效。
同时,始终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持续深入开展调研协商,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民族工作,组织承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海走在前列的途径与对策”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潜力优势和方法举措开展协商,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情况”“国家民委、青海省政府‘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合作协议’贯彻实施情况”“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拉面产业为载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主题开展调研视察、建言资政,为在更高起点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全国政协领导批示1次,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6次。组织召开《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的实施意见》对口协商座谈会,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规划统筹、推动力量、实践路径、创建举措、思想文化建设、理论支撑等6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组织召开“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程,建设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关系”双月协商座谈会,共同探讨促进各民族“三交”的途径和做法,为我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此外,积极探索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新路径,持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围绕“青海黄河流域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民族地区特色村落建设”“弘扬河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挖掘与弘扬各民族传统生态理念强化守护为先的生态意识”等课题开展协商议政,推动我省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积极参与推动设立昆仑国家文化公园工作撰写《关于弘扬昆仑文化的思考和建议》上报全国政协,并获重要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