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新春走基层·致敬奋斗者】戈壁中的“追光者”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马振东 潘昊
发布时间:2025-02-13 09:30:50
编辑:赵婕
QQ图片20250213060352塞什腾工区2025年春节值班班组合照。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8日,新春的氛围正浓,大多数人都沉浸在阖家团圆的喜悦之中。记者踏上了前往柴达木盆地深处的路途,去探寻在那茫茫戈壁中的塞什腾工区,找寻那些保障敦格铁路安全的“追光者”的身影。

  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委柴旦镇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塞什腾工区。车子在崎岖不平的戈壁小路上艰难前行,窗外是望不到尽头的荒漠,狂风卷起的沙尘不时拍打着车窗,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柴达木盆地深处,敦煌铁路如一条钢铁巨龙,从这茫茫戈壁之中横穿而过。在这片看似毫无生机的戈壁中,一座白墙院落孤零零地伫立着,在漫天风沙中显得格外渺小。这里,便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德令哈工务段马海线路车间塞什腾线路工区的驻地。

  走进工区,记者见到坚守在这里的铁路职工,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肩负着守护敦煌铁路马海站至塞什腾站48公里铁路线路的重任。春节期间,他们依然坚守岗位,用责任浇灌安全,用行动诠释青春,确保了铁路的安全畅通。

  午后,狂风又一次呼啸而来,吹得工区的铁门“哐哐”作响。副工长王正茂刚结束一轮线路巡检,他拍了拍身上厚重的沙尘,缓缓走进屋子。

  王正茂自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就将青春奉献给了这片戈壁。平常他一个月休息一次,要是遇上集中修理,两三个月都回不了家。孩子如今六岁了,每次在站上想念孩子,他只能通过工区时有时无信号的座机和孩子说上几句话。“也不知道小家伙过年有没有听话,刚刚拨了好几次电话,信号太差,一直没打通。”

  王正茂眉头微蹙,眼中满是牵挂。他感慨道:“在这个地方工作,一定要耐得住荒漠的孤寂、咽得下风沙的苦涩、扛得起重担的分量!咱们守护的可是千万人的出行安全,这份责任重如泰山。”

QQ图片20250213060359春节期间他们坚守一线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马振东 摄

  为了让年轻人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他常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给新入职职工“开小灶”。工区职工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毫不犹豫地跑到他的宿舍里“缠着”他解答。而他总是来者不拒,每次都会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宿舍的另一角,54岁的李明迪正坐在床边,擦拭着自己那套有些老旧的维修工具。他已从事线路维修工作34年,祖籍在安徽,父母都是当年支援大西北的建设者。他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曾经工段条件特别艰苦,烧煤取暖,住的是平房,发电机每天就发两小时电。晚上天一黑,整个工区就黑漆漆一片,大家早早地就钻进被窝。那时候,大伙就靠着一股子信念,想着一定要把铁路守好。”

  正说着,一阵强风猛地吹过,窗户被吹得剧烈晃动,李明迪起身走过去,用力将窗户关好,“这么多年都习惯了,现在条件已经好多了,只要铁路平安,咱们的苦就没白吃。”

  95后的张培增,是家中独子,黑黑瘦瘦的他在2018年毅然决定来到这里工作。

  此时,他正蹲在院子里,仔细检查着明天出工要用的工具。“家里人一开始挺担心我的,毕竟我是独子,这么远又这么苦。但我跟他们说,我想趁着年轻做点有意义的事。”张培增一边检查工具,一边笑着说:“每次看到列车安全地从我们守护的线路上驶过,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

  由于地处柴达木盆地深处,这里的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常年干燥寒冷,风沙肆虐。狂风常常毫无预兆地席卷而来,职工们在线路上维修作业时,常常被吹得站立不稳,身体在风中摇摇欲坠。一天的工作下来,他们不仅手脚被冻得僵硬麻木,连测量工具都难以握住,而且满身满脸都是风沙留下的痕迹,头发里、衣领中,甚至口腔里,都充斥着细细的沙土。

  工区最远的施工地点在苦水沟,单程86公里,来回需要6个小时车程,没有公路,全是戈壁滩中的小路。整个工区就一部座机能与外界取得联系,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他们只能在外出工作时找个信号好的地方和家里人视频。

  “早就听闻这里的戈壁滩荒无人烟,可真正来到这儿才发现,实际情况远比听说的还要夸张。联通连不通,移动动不了,想给家里人开个视频都成了奢望。”新入职的职工感慨道。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这群“守望者”仿若夜空中熠熠生辉的星辰,尽管四周是无尽的黑暗与荒芜,他们却凭借自身的光芒,照亮了敦格铁路的每一寸轨道。

  他们的身影,在戈壁的风沙中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伟大,成为了这片荒芜之地最动人的风景。他们在新春佳节,舍弃与家人的团聚,坚守在岗位上,守护着敦格铁路,守护着无数人的出行平安。他们是戈壁深处的“追光者”,是新春最美的风景。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吴晓军罗东川与浙商代表团一行座谈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关于2024年度青海省优秀专家拟入选人员的公示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青海西宁:职工医疗互保5年报销3725.74万元
青海省海北州:多彩民俗活动喜迎元宵佳节
24H热点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春启新程,奋进正当时—...
【中国梦 劳动美】守文化传承之责 展创新发展之姿...
【祖国好 家乡美】用爱点亮学生心灯
【新春走基层·山乡新画卷】驼铃声声气象新
【新春走基层·温暖进万家】“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新春走基层·致敬奋斗者】客运小哥的“甜蜜”工时
【身边的感动】赤诚之心映芳华——记2024年敬业奉...
【新春走基层】12万名网友围观西宁城中社火展演 小...
【人勤春早 实干争先】青海西宁:房博会上好房多 ...
【人勤春早 实干争先】青海互助:蔬菜大棚里农事忙
热点图片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春启新程,奋进正当时——节后上班第一周全省各地铆足干劲开新局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中国梦 劳动美】守文化传承之责 展创新发展之姿——记2024年青海省劳动模范集体青海省博物馆
【中国梦 劳动美】守...
【祖国好 家乡美】用爱点亮学生心灯
【祖国好 家乡美】用...
【新春走基层·山乡新画卷】驼铃声声气象新
【新春走基层·山乡新...
【新春走基层·温暖进万家】“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新春走基层·温暖进...
【新春走基层·致敬奋斗者】客运小哥的“甜蜜”工时
【新春走基层·致敬奋...
【身边的感动】赤诚之心映芳华——记2024年敬业奉献“青海好人”张小静
【身边的感动】赤诚...
【新春走基层】12万名网友围观西宁城中社火展演 小穆桂英、小孙悟空、小猪八戒来了
【新春走基层】12万...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新春走基层·致敬奋斗者】戈壁中的“追光者”

青海日报
2025-02-13 09:3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新春走基层·致敬奋斗者】戈壁中的“追光者”

青海日报
2025-02-13 09:3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新春走基层·致敬奋斗者】戈壁中的“追光者”

  • 2025-02-13 09:30:50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50213060352塞什腾工区2025年春节值班班组合照。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8日,新春的氛围正浓,大多数人都沉浸在阖家团圆的喜悦之中。记者踏上了前往柴达木盆地深处的路途,去探寻在那茫茫戈壁中的塞什腾工区,找寻那些保障敦格铁路安全的“追光者”的身影。

  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委柴旦镇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塞什腾工区。车子在崎岖不平的戈壁小路上艰难前行,窗外是望不到尽头的荒漠,狂风卷起的沙尘不时拍打着车窗,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柴达木盆地深处,敦煌铁路如一条钢铁巨龙,从这茫茫戈壁之中横穿而过。在这片看似毫无生机的戈壁中,一座白墙院落孤零零地伫立着,在漫天风沙中显得格外渺小。这里,便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德令哈工务段马海线路车间塞什腾线路工区的驻地。

  走进工区,记者见到坚守在这里的铁路职工,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肩负着守护敦煌铁路马海站至塞什腾站48公里铁路线路的重任。春节期间,他们依然坚守岗位,用责任浇灌安全,用行动诠释青春,确保了铁路的安全畅通。

  午后,狂风又一次呼啸而来,吹得工区的铁门“哐哐”作响。副工长王正茂刚结束一轮线路巡检,他拍了拍身上厚重的沙尘,缓缓走进屋子。

  王正茂自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就将青春奉献给了这片戈壁。平常他一个月休息一次,要是遇上集中修理,两三个月都回不了家。孩子如今六岁了,每次在站上想念孩子,他只能通过工区时有时无信号的座机和孩子说上几句话。“也不知道小家伙过年有没有听话,刚刚拨了好几次电话,信号太差,一直没打通。”

  王正茂眉头微蹙,眼中满是牵挂。他感慨道:“在这个地方工作,一定要耐得住荒漠的孤寂、咽得下风沙的苦涩、扛得起重担的分量!咱们守护的可是千万人的出行安全,这份责任重如泰山。”

QQ图片20250213060359春节期间他们坚守一线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马振东 摄

  为了让年轻人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他常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给新入职职工“开小灶”。工区职工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毫不犹豫地跑到他的宿舍里“缠着”他解答。而他总是来者不拒,每次都会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宿舍的另一角,54岁的李明迪正坐在床边,擦拭着自己那套有些老旧的维修工具。他已从事线路维修工作34年,祖籍在安徽,父母都是当年支援大西北的建设者。他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曾经工段条件特别艰苦,烧煤取暖,住的是平房,发电机每天就发两小时电。晚上天一黑,整个工区就黑漆漆一片,大家早早地就钻进被窝。那时候,大伙就靠着一股子信念,想着一定要把铁路守好。”

  正说着,一阵强风猛地吹过,窗户被吹得剧烈晃动,李明迪起身走过去,用力将窗户关好,“这么多年都习惯了,现在条件已经好多了,只要铁路平安,咱们的苦就没白吃。”

  95后的张培增,是家中独子,黑黑瘦瘦的他在2018年毅然决定来到这里工作。

  此时,他正蹲在院子里,仔细检查着明天出工要用的工具。“家里人一开始挺担心我的,毕竟我是独子,这么远又这么苦。但我跟他们说,我想趁着年轻做点有意义的事。”张培增一边检查工具,一边笑着说:“每次看到列车安全地从我们守护的线路上驶过,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

  由于地处柴达木盆地深处,这里的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常年干燥寒冷,风沙肆虐。狂风常常毫无预兆地席卷而来,职工们在线路上维修作业时,常常被吹得站立不稳,身体在风中摇摇欲坠。一天的工作下来,他们不仅手脚被冻得僵硬麻木,连测量工具都难以握住,而且满身满脸都是风沙留下的痕迹,头发里、衣领中,甚至口腔里,都充斥着细细的沙土。

  工区最远的施工地点在苦水沟,单程86公里,来回需要6个小时车程,没有公路,全是戈壁滩中的小路。整个工区就一部座机能与外界取得联系,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他们只能在外出工作时找个信号好的地方和家里人视频。

  “早就听闻这里的戈壁滩荒无人烟,可真正来到这儿才发现,实际情况远比听说的还要夸张。联通连不通,移动动不了,想给家里人开个视频都成了奢望。”新入职的职工感慨道。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这群“守望者”仿若夜空中熠熠生辉的星辰,尽管四周是无尽的黑暗与荒芜,他们却凭借自身的光芒,照亮了敦格铁路的每一寸轨道。

  他们的身影,在戈壁的风沙中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伟大,成为了这片荒芜之地最动人的风景。他们在新春佳节,舍弃与家人的团聚,坚守在岗位上,守护着敦格铁路,守护着无数人的出行平安。他们是戈壁深处的“追光者”,是新春最美的风景。

作者 马振东 潘昊
编辑:赵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