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
“土味”宣讲进乡村 共绘丰收新愿景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玉莹 谢梦茹
发布时间:2025-02-20 08:28:36
编辑:张小千
在田间地头宣讲。谢梦茹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标准每亩100元,补贴面积以农村土地承包确权面积为基准,补贴对象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农户。种子工程项目补贴标准是麦类作物三圃田建设每亩500元,青稞良种、藜麦原良种繁殖、麦类良种繁殖、豆类原种繁殖、小油菜良种繁殖、马铃薯良种生产每亩100元……”

  2月17日,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光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内,复合肥、二铵、尿素等各类化肥整齐地码放在库房,院子里停放着几辆青饲料收获机,中川乡党委副书记马玉明翻开工作笔记,一边宣讲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一边和群众拉家常。

  “今年的种子是从哪买的?”

  “县上农牧局的农机购置补贴享受到了吗?”

  光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总经理李相前脸上洋溢着笑容,赶忙回应:“马书记,种子都是从县农牧局买,去年一台拖拉机一台青饲料收获机都享受到了补贴。今年政府还给补贴了1000公斤春小麦。为了春耕我们没少下功夫!机械都维修保养好了,储备了有机肥料近150吨,尿素和玉米专用肥也备齐了,就等明后天种子农药一到,我们就开种,盼着今年合作社能有个好收成。”

  中川乡是积石山6.2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房屋、供水、电力、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在地震中不同程度受损。一年多时间过去,乡村早已恢复了生机,天气回暖,安居的人们纷纷投入到忙碌的生产劳动中。

  光明村地处中川乡最西端。因地处黄河谷地,这里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986亩(约265.73公顷),其中水浇地3867亩(约257.8公顷),是一方春耕秋收的富庶之地。

马玉明(右)和村民唠家常。谢梦茹 摄

  2021年年底,为加快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村党支部谋划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光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马玉明向记者介绍:“合作社每年承包的土地在1000亩(约66.67公顷)以上,盘活了接近撂荒的优质土地资源,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村里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忙的时候,去地里干活的有三四十人。这次借助‘一宣三促’活动,我们和宣讲团要帮助合作社加强科技指导、市场预测、价格评估这些工作,尽可能地实现科技种田。”

  讲完了补贴政策,马玉明跟着李相前来到村里的种植基地。一台犁地起垄机正在田间“轰隆隆”地运作,村民分散在田里,认真清理着地膜、杂草。

  “脚下的这片田大概有300亩(约20公顷),计划种春小麦和油菜,这两天正在抓紧做田间管理呢。”李相前说罢,将村民招呼过来。

  “来来来,大伙儿把手里的活放一放,集中一下。”

  “县里的宣讲组来给我们讲政策了!大家都过来听一听!”

  村民很快围在一起,马玉明拿出文件说:“前两天,省上开了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持续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努力实现一产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投资稳定增长。马上开始春耕,合作社正是需要人的时候,乡亲们也动员动员亲戚邻居,来这儿帮忙,还能多一份收入。”

  白七十梅是光明村村民,自农历正月十一开始就在田里整地,她兴奋地说:“书记,合作社帮了我们大忙。在这儿干活,家里的家务活一点都不耽误,还有时间给小孙子做饭。去年我干了170个工时,挣了两万多元,我们一起干得最多的有185个工时的,今年我加油干,争取超过她。”

  “是啊是啊,干得多就拿得多,政策真是好。”“早上九点过来,中午吃个饭就抓紧干,小孙子放学还能赶回去给他做饭呢。”“这两年村里变化大,硬化路能通到家门口,晚上路灯亮得很。”“现在我们的生活都有保障,水电齐全,时不时还能去村里的小广场上晒太阳,日子过得很幸福!”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宣讲组组长马丽艳刚抵达村里,便跟着书记下来了解情况,和村民唠起家常:“婶子,家里娃娃毕业了没?工作得抓紧。”“叔叔,劳动保险你们一定每年都买上,要保障自己的权益。”“大家有什么法律上的问题都可以来找我咨询。”

  “这次开展‘一宣三促’活动,我们就是要用大白话把党的好政策讲给村民听,把‘好消息’送到田间地头、传递到千家万户,让更多群众受益。”马丽艳说。

  【记者手记】宣讲有“料”更有情

  又是一年开春,万名干部下乡活动如期拉开序幕。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深入基层一线,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把党的政策给群众说明白、讲清楚。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光明村采访时,记者深切感受到,宣讲不仅干货“满满”,更饱含着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浓浓温情。

  “农机补贴”“粮食安全”“劳动保险”“耕地保护”……中川乡党委副书记马玉明在光明村宣讲时,多次提及这些关乎民生与农业发展的字眼,在鼓励村民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引导村民保障自身权益。

  当然,宣讲不仅仅是传达政策条文,像“人手够不够?”“娃娃上学方不方便?”“护林员的保险买了吗?”这些生动温馨的家常话也在对话中频频出现。看似无意的闲聊,却能在群众心中播下暖心的种子,让党员干部与群众更能心贴心。

  只有下沉基层,真正融入群众,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才能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和所盼。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光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每年种植面积广,但在技术指导方面一直有所欠缺。

  为此,马玉明告诉记者:“县农牧局一直在给予支持,每隔一两个月会派技术人员下乡指导,但离‘科学种田’仍有距离。我们和宣讲团也沟通过,主要针对农业技术、科学评估给合作社想办法。”

  宣讲的是政策,聊出的是情感。干部下乡宣讲,不仅要讲好政策,还要切实为群众利益考虑,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忧心事。

推荐阅读
吴晓军在西宁市调研座谈
罗东川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调研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拟申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公示
青海公开考录公务员 人民警察 司法辅助人员公告
西宁市全力打造黄金海拔康养之都
青海平安:今年将扩大古驿绿色版图833公顷
24H热点
青海西宁:海洋馆迎来动物大体检
青海互助:小小种苗“育”出亿元大产业
春雪润江源
鸵鸟“落户”青海湖北岸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复工一线 热“织”如歌
雪豹情缘 温暖守护
三江源国家公园现野牦牛大种群
【乡村振兴在青海】尕么堂村土鸡“啄”出致富新路子
【党旗领航】机关党建领航向 砥砺前行创佳绩——20...
南川工业园区:持续创新帮扶模式筑牢安全屏障
热点图片
青海西宁:海洋馆迎来动物大体检
青海西宁:海洋馆迎...
青海互助:小小种苗“育”出亿元大产业
青海互助:小小种苗...
春雪润江源
春雪润江源
鸵鸟“落户”青海湖北岸
鸵鸟“落户”青海湖北岸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复工一线 热“织”如歌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雪豹情缘 温暖守护
雪豹情缘 温暖守护
三江源国家公园现野牦牛大种群
三江源国家公园现野...
【乡村振兴在青海】尕么堂村土鸡“啄”出致富新路子
【乡村振兴在青海】...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
“土味”宣讲进乡村 共绘丰收新愿景

青海日报
2025-02-20 08:2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
“土味”宣讲进乡村 共绘丰收新愿景

青海日报
2025-02-20 08:2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
“土味”宣讲进乡村 共绘丰收新愿景

  • 2025-02-20 08:28:36
  • 来源:青海日报
在田间地头宣讲。谢梦茹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标准每亩100元,补贴面积以农村土地承包确权面积为基准,补贴对象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农户。种子工程项目补贴标准是麦类作物三圃田建设每亩500元,青稞良种、藜麦原良种繁殖、麦类良种繁殖、豆类原种繁殖、小油菜良种繁殖、马铃薯良种生产每亩100元……”

  2月17日,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光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内,复合肥、二铵、尿素等各类化肥整齐地码放在库房,院子里停放着几辆青饲料收获机,中川乡党委副书记马玉明翻开工作笔记,一边宣讲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一边和群众拉家常。

  “今年的种子是从哪买的?”

  “县上农牧局的农机购置补贴享受到了吗?”

  光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总经理李相前脸上洋溢着笑容,赶忙回应:“马书记,种子都是从县农牧局买,去年一台拖拉机一台青饲料收获机都享受到了补贴。今年政府还给补贴了1000公斤春小麦。为了春耕我们没少下功夫!机械都维修保养好了,储备了有机肥料近150吨,尿素和玉米专用肥也备齐了,就等明后天种子农药一到,我们就开种,盼着今年合作社能有个好收成。”

  中川乡是积石山6.2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房屋、供水、电力、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在地震中不同程度受损。一年多时间过去,乡村早已恢复了生机,天气回暖,安居的人们纷纷投入到忙碌的生产劳动中。

  光明村地处中川乡最西端。因地处黄河谷地,这里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986亩(约265.73公顷),其中水浇地3867亩(约257.8公顷),是一方春耕秋收的富庶之地。

马玉明(右)和村民唠家常。谢梦茹 摄

  2021年年底,为加快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村党支部谋划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光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马玉明向记者介绍:“合作社每年承包的土地在1000亩(约66.67公顷)以上,盘活了接近撂荒的优质土地资源,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村里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忙的时候,去地里干活的有三四十人。这次借助‘一宣三促’活动,我们和宣讲团要帮助合作社加强科技指导、市场预测、价格评估这些工作,尽可能地实现科技种田。”

  讲完了补贴政策,马玉明跟着李相前来到村里的种植基地。一台犁地起垄机正在田间“轰隆隆”地运作,村民分散在田里,认真清理着地膜、杂草。

  “脚下的这片田大概有300亩(约20公顷),计划种春小麦和油菜,这两天正在抓紧做田间管理呢。”李相前说罢,将村民招呼过来。

  “来来来,大伙儿把手里的活放一放,集中一下。”

  “县里的宣讲组来给我们讲政策了!大家都过来听一听!”

  村民很快围在一起,马玉明拿出文件说:“前两天,省上开了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持续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努力实现一产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投资稳定增长。马上开始春耕,合作社正是需要人的时候,乡亲们也动员动员亲戚邻居,来这儿帮忙,还能多一份收入。”

  白七十梅是光明村村民,自农历正月十一开始就在田里整地,她兴奋地说:“书记,合作社帮了我们大忙。在这儿干活,家里的家务活一点都不耽误,还有时间给小孙子做饭。去年我干了170个工时,挣了两万多元,我们一起干得最多的有185个工时的,今年我加油干,争取超过她。”

  “是啊是啊,干得多就拿得多,政策真是好。”“早上九点过来,中午吃个饭就抓紧干,小孙子放学还能赶回去给他做饭呢。”“这两年村里变化大,硬化路能通到家门口,晚上路灯亮得很。”“现在我们的生活都有保障,水电齐全,时不时还能去村里的小广场上晒太阳,日子过得很幸福!”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宣讲组组长马丽艳刚抵达村里,便跟着书记下来了解情况,和村民唠起家常:“婶子,家里娃娃毕业了没?工作得抓紧。”“叔叔,劳动保险你们一定每年都买上,要保障自己的权益。”“大家有什么法律上的问题都可以来找我咨询。”

  “这次开展‘一宣三促’活动,我们就是要用大白话把党的好政策讲给村民听,把‘好消息’送到田间地头、传递到千家万户,让更多群众受益。”马丽艳说。

  【记者手记】宣讲有“料”更有情

  又是一年开春,万名干部下乡活动如期拉开序幕。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深入基层一线,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把党的政策给群众说明白、讲清楚。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光明村采访时,记者深切感受到,宣讲不仅干货“满满”,更饱含着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浓浓温情。

  “农机补贴”“粮食安全”“劳动保险”“耕地保护”……中川乡党委副书记马玉明在光明村宣讲时,多次提及这些关乎民生与农业发展的字眼,在鼓励村民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引导村民保障自身权益。

  当然,宣讲不仅仅是传达政策条文,像“人手够不够?”“娃娃上学方不方便?”“护林员的保险买了吗?”这些生动温馨的家常话也在对话中频频出现。看似无意的闲聊,却能在群众心中播下暖心的种子,让党员干部与群众更能心贴心。

  只有下沉基层,真正融入群众,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才能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和所盼。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光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每年种植面积广,但在技术指导方面一直有所欠缺。

  为此,马玉明告诉记者:“县农牧局一直在给予支持,每隔一两个月会派技术人员下乡指导,但离‘科学种田’仍有距离。我们和宣讲团也沟通过,主要针对农业技术、科学评估给合作社想办法。”

  宣讲的是政策,聊出的是情感。干部下乡宣讲,不仅要讲好政策,还要切实为群众利益考虑,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忧心事。

作者 王玉莹 谢梦茹
编辑:张小千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