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文化旅游
青海16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倪晓颖
发布时间:2025-03-19 07:40:55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3月18日,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传来好消息,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42人入选。其中,青海有16人入选。

  据了解,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42人,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10大类别。青海入选的16人分别是,传统音乐类:宋宝元,花儿(老爷山花儿会),来自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才合杰,藏族拉伊,来自海南藏族自治州;马成海,回族宴席曲,来自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传统舞蹈类:扎西才仁,锅庄舞(玉树卓舞),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李永俊,青海平弦,来自西宁市。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李尖参,传统箭术(南山射箭),来自海东市乐都区;扎哇,赛马会(玉树赛马会),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传统美术类:尼玛,藏族唐卡(藏娘唐卡),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土登伟色,藏族唐卡(班玛马尾钉线绣唐卡),来自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才旦加,石雕(泽库和日寺石刻),来自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乔应菊,湟中堆绣,来自西宁市湟中区;多杰措,藏族刺绣(贵南藏族刺绣),来自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传统技艺类:卫东,传统帐篷编制技艺(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来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民俗类:赵世荣,元宵节(九曲黄河灯俗),来自海东市乐都区;贾兰本,藏族服饰,来自门源回族自治县;王才华,德都蒙古全席,来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

推荐阅读
吴晓军罗东川在海东市调研座谈
罗东川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调研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名单公示
2024年青海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人员公示
青海湟中加快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青海大通为劳动者追讨工资1019.83万元
24H热点
青海省公布国有文博单位馆藏一级文物名录
“十个勤天”重返青海囊谦 《种地吧》打开农文旅帮...
青海厚植文化底蕴 促进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湟中福豹”迎来满月礼 1个月后就能和游客见面
吴为山艺术展在青吸引了超3万人次参观
“体育+文旅” 全国手球超级联赛走进校园景区
青甘文旅公司签约按下融合发展“加速键”
青海省召开2025年度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
青海文博界馆藏一级文物名录亮相
【两会特刊·今日关注】带着“生命之花”走向世界舞台
热点图片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首例神经内镜肿瘤微创手术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乡村振兴在青海】“我家门口那座桥”架起乡村好前景——“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报道之二
【乡村振兴在青海】...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现在就像住在福窝窝里啊!”
【感党恩 听党话 跟...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入户宣讲听民意 精准发力暖人心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
【乡村振兴在青海】电力赋能,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在青海】...
【党旗领航】搭建平台 拓宽路径 助力区域人才队伍协调发展——青海省“一心两区”人才示范区建设综述
【党旗领航】搭建平...
青海互助县:秸尽所能 变废为宝
青海互助县:秸尽所...
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第一站 我省运动员李公加夺冠
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青海16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青海日报
2025-03-19 07:4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青海16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青海日报
2025-03-19 07:4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青海16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 2025-03-19 07:40:55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3月18日,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传来好消息,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42人入选。其中,青海有16人入选。

  据了解,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42人,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10大类别。青海入选的16人分别是,传统音乐类:宋宝元,花儿(老爷山花儿会),来自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才合杰,藏族拉伊,来自海南藏族自治州;马成海,回族宴席曲,来自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传统舞蹈类:扎西才仁,锅庄舞(玉树卓舞),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李永俊,青海平弦,来自西宁市。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李尖参,传统箭术(南山射箭),来自海东市乐都区;扎哇,赛马会(玉树赛马会),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传统美术类:尼玛,藏族唐卡(藏娘唐卡),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土登伟色,藏族唐卡(班玛马尾钉线绣唐卡),来自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才旦加,石雕(泽库和日寺石刻),来自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乔应菊,湟中堆绣,来自西宁市湟中区;多杰措,藏族刺绣(贵南藏族刺绣),来自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传统技艺类:卫东,传统帐篷编制技艺(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来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民俗类:赵世荣,元宵节(九曲黄河灯俗),来自海东市乐都区;贾兰本,藏族服饰,来自门源回族自治县;王才华,德都蒙古全席,来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

作者 倪晓颖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