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乡村振兴在青海】黄河之畔鱼儿跃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白力阁 娘吉加
发布时间:2025-06-03 15:27:31
编辑:曹茂山
微信截图_20250603065913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在黄河蜿蜒流淌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一场依托黄河资源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发生。5月22日,记者走进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探寻冷水鱼养殖产业如何将清澈的黄河水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成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的“黄金道”。

  尖扎县昂拉乡境内的黄河水呈现出独特的蓝绿色泽,波光粼粼,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碧玉。这里水温常年稳定在虹鳟鱼适宜生长的区间,水质纯净无污染,为冷水鱼养殖提供了天然的绝佳条件。

  当地政府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资源优势,迅速锚定方向,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从养殖场地的科学规划,到为养殖户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从资金支持到政策引导,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虹鳟鱼养殖产业朝着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政策的春风,让冷水鱼养殖产业在昂拉乡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青海联合水产集团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三个养殖车间内,83个大型养殖缸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目前已有32个养殖缸投放鱼苗。“基地引进的鱼苗单尾重量普遍在8克至15克间,32个养殖缸内共计养殖约40万尾鱼苗。”厂长李均劳介绍。

  基地内,先进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堪称“智慧大脑”,能够精准调控水温、水质等关键参数,使鱼苗成活率达到90%,相比传统养殖方式实现了大幅提升。不仅如此,这套科学养殖体系还让鱼苗出栏时间缩短约6个月。当鱼苗长至300克左右,便会被转移至黄河水面的网箱中养殖。此时,黄河水8至9摄氏度的水温环境,恰好能够满足鱼苗后续生长需求,为培育出高品质的虹鳟鱼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养殖基地工作了11年的贺占虎,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鱼一池充满了感情。他每天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在8时-11时30分,16时-18时为鱼儿投喂饲料。11年的时光,贺占虎见证了冷水鱼养殖从最初的艰难起步,逐步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今年12月,首批在网箱养殖的鱼将迎来收获期。目前,鱼儿体重已达到3至4斤,待到长至6至7斤时,肉质最为肥美,市场价值也更高。”贺占虎说,按照当前的养殖规模和市场行情估算,基地今年年产值可达3000多万元。

  如今,冷水鱼养殖产业已成为尖扎县昂拉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它不仅为当地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难题,还带动了周边运输、销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鱼苗运输到成品鱼销售,从饲料供应到设备维护,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为当地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谈及未来,李均劳信心满满:“一方面,我们将继续完善产业链,通过开发鱼制品深加工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探索深加工与品牌建设,让尖扎冷水鱼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从黄河之畔的资源优势,到政策扶持下的产业兴起;从科技赋能的创新养殖,到产业联动的蓬勃发展,尖扎县昂拉乡正凭借冷水鱼养殖这一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道路。清澈的黄河水,正化作百姓手中的“致富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吴晓军主持
吴晓军在“六一”前夕看望少年儿童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2024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青海"昆仑英才·青海学者"项目拟入选人员
我是护工,来自大通!
海北:国土绿化与“三北”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24H热点
中国的天空之镜茶卡盐湖
西宁消防甘河园区实战演练为化工灾害救援“充电蓄能”
可鲁克湖展现生态美景
小小勇士战高原 ——省垣少年儿童庆“六一”高原小...
“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启动
“青”之朝气相邀 “海”之胸怀奔赴——青海省招商...
青海省各级妇联组织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36°38′N,101°45′...
牢记党的教导 争做强国少年
“橄榄绿”牵手“红领巾”共绘国防教育新画卷
热点图片
中国的天空之镜茶卡盐湖
中国的天空之镜茶卡盐湖
西宁消防甘河园区实战演练为化工灾害救援“充电蓄能”
西宁消防甘河园区实...
可鲁克湖展现生态美景
可鲁克湖展现生态美景
小小勇士战高原 ——省垣少年儿童庆“六一”高原小勇士挑战赛见闻
小小勇士战高原 ——...
“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启动
“百市千县”中医药...
“青”之朝气相邀 “海”之胸怀奔赴——青海省招商引资上海推介会现场见闻
“青”之朝气相邀 “...
青海省各级妇联组织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青海省各级妇联组织...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36°38′N,101°45′E,这里是青海这里是西宁
【“西海2261·河湟文...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黄河之畔鱼儿跃

青海日报
2025-06-03 15:2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黄河之畔鱼儿跃

青海日报
2025-06-03 03:2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乡村振兴在青海】黄河之畔鱼儿跃

  • 2025-06-03 03:27:31
  • 来源:青海日报
微信截图_20250603065913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在黄河蜿蜒流淌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一场依托黄河资源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发生。5月22日,记者走进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探寻冷水鱼养殖产业如何将清澈的黄河水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成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的“黄金道”。

  尖扎县昂拉乡境内的黄河水呈现出独特的蓝绿色泽,波光粼粼,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碧玉。这里水温常年稳定在虹鳟鱼适宜生长的区间,水质纯净无污染,为冷水鱼养殖提供了天然的绝佳条件。

  当地政府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资源优势,迅速锚定方向,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从养殖场地的科学规划,到为养殖户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从资金支持到政策引导,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虹鳟鱼养殖产业朝着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政策的春风,让冷水鱼养殖产业在昂拉乡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青海联合水产集团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三个养殖车间内,83个大型养殖缸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目前已有32个养殖缸投放鱼苗。“基地引进的鱼苗单尾重量普遍在8克至15克间,32个养殖缸内共计养殖约40万尾鱼苗。”厂长李均劳介绍。

  基地内,先进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堪称“智慧大脑”,能够精准调控水温、水质等关键参数,使鱼苗成活率达到90%,相比传统养殖方式实现了大幅提升。不仅如此,这套科学养殖体系还让鱼苗出栏时间缩短约6个月。当鱼苗长至300克左右,便会被转移至黄河水面的网箱中养殖。此时,黄河水8至9摄氏度的水温环境,恰好能够满足鱼苗后续生长需求,为培育出高品质的虹鳟鱼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养殖基地工作了11年的贺占虎,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鱼一池充满了感情。他每天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在8时-11时30分,16时-18时为鱼儿投喂饲料。11年的时光,贺占虎见证了冷水鱼养殖从最初的艰难起步,逐步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今年12月,首批在网箱养殖的鱼将迎来收获期。目前,鱼儿体重已达到3至4斤,待到长至6至7斤时,肉质最为肥美,市场价值也更高。”贺占虎说,按照当前的养殖规模和市场行情估算,基地今年年产值可达3000多万元。

  如今,冷水鱼养殖产业已成为尖扎县昂拉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它不仅为当地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难题,还带动了周边运输、销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鱼苗运输到成品鱼销售,从饲料供应到设备维护,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为当地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谈及未来,李均劳信心满满:“一方面,我们将继续完善产业链,通过开发鱼制品深加工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探索深加工与品牌建设,让尖扎冷水鱼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从黄河之畔的资源优势,到政策扶持下的产业兴起;从科技赋能的创新养殖,到产业联动的蓬勃发展,尖扎县昂拉乡正凭借冷水鱼养殖这一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道路。清澈的黄河水,正化作百姓手中的“致富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白力阁 娘吉加
编辑:曹茂山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