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村庄变景区 花开幸福来
作者:吴梦婷 李增平 张得桂
发布时间:2023-07-25 09:12:35
编辑:孔令磊
油嘴湾景区广袤田野上的绿水青山。李增平/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清晨,当阳光透过树木斑驳地洒向大地,海东市各地安静的小村庄里也喧闹起来,一拨又一拨前来感受田园生活的游客,在山野间观美景、吃农家饭。

  7月21日一大早,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麻吉村经营农家乐的郭守琴便开始忙着打扫农家院,准备一天的食材。11时,随着游客陆续到来,厨灶间热气腾腾,家常手艺最受欢迎,炒土鸡、豆面搅团,饭菜刚一上桌,游客们争着品尝。

  郭守琴原本做的是家政行业,2017年起,她尝试将自家的小院改为农家乐,凭借着做菜的好手艺,积累了不少客源。“这几年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了本地的还有省外的游客,游客多了,软件、硬件都得跟上。”说罢,郭守琴为晚上预订了农家饭的游客准备起食材。

  景区外的农家乐饭菜飘香,油嘴湾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内,行人游走在花海田野间,美食街上,洋芋津津、老酸奶等特色美食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老家熬茶”的古朴牌坊下,网红奶奶吴有莲正手拿老烟斗,哼着青海小调开始烧茶表演。

  今年以来,景区打造多元业态,游客可乘坐登山魔毯直达山顶,体验悬崖秋千的惊险刺激,晚上还能在景区吃着烧烤看漫山灯光秀,再在“灵净小院”民宿静心聆听夏夜里的蛙叫虫鸣……来自陕西的游客袁敏感慨道:“这里独特的自然资源、多彩的民族风情、传统的建筑风格、浓郁的乡土元素,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河湟农耕文化气息。”

  “自5月19日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取消门票以来,景区的游客比往常多了好几倍,景区单日接待游客人数达4000人左右,附近的村民纷纷在沿街售卖农家特色小吃等。景区里近100个摊位为村民拓宽了就业渠道。”油嘴湾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副总经理郭小林介绍。

  自2016年起,麻吉村创办了葱花香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及特色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通过村民自愿入股、土地租赁等方式鼓励村民加入,建设了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项目。此后几年间,铺设水电网、拓宽村道、修建旅游厕所、建设农事体验园、打造花卉观赏区。一步一步走过来,以“花”起步的小村庄已发展成集乡村特色餐饮民宿、农事体验、河湟民俗文化、娱乐休闲、研学教育于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要想在西宁周边旅游圈内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服务是关键。以往村民的服务意识不强。如今客源变化,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陆续开展景区从业人员在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希望通过创新经营给游客带来常来常新的体验。”谈起景区的发展变化,从事乡村旅游多年的郭小林分享着自己的见解。

  在与油嘴湾相距不远的威远镇卓扎滩村卓扎滩景区,游客漫步文化长廊,品味土族文化,感知土乡风情。卓扎滩村党支部书记颜章东介绍,如今卓扎滩景区集“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全产业链,全村1860人全部入股,从农民转变为股东。

  行走在互助县,一个个小村庄的变化见证着互助生态旅游的发展。各地通过深挖当地民间民俗等文化资源,从单一的乡村旅游发展到卖门票、卖产品、卖服务,不断延伸乡村旅游经济产业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互助县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土族文化传承示范区为目标,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依托独特的土族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建成“赛纳五十”“花儿丹麻”“老家东山”“灵秀五峰”“福地东沟”“秘境松多”等一批全域全时全季乡村旅游新名片。

推荐阅读
陈刚会见东方电气集团董事长俞培根一行
省政府党组会议召开 吴晓军主持
第24届青洽会成果发布 三项数据创“历届之最”
第十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圆满收官
青海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终止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2023年青海省直招军士招收工作公告
囊谦,铺展“生态+旅游”秀美画卷
西宁市湟中区开展系列双拥活动迎“八一”
24H热点
执“青”之手 下一个十年更精彩
青洽会签约项目数量金额分别较上届增长55%和232%
廓清思想认识 确保行动落实没有偏差
全省干部群众热议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
省总工会与六省总工会达成合作协议 推介疗休养资源
省信用担保集团:以高质量发展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 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青海列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
第十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圆满收官
青海省3家企业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
热点图片
囊谦,铺展“生态+旅游”秀美画卷
囊谦,铺展“生态+旅...
海南州:消费见证老百姓“稳稳的幸福”
海南州:消费见证老...
从300只到3000只!普氏原羚实现倍增
从300只到3000只!普...
村庄变景区 花开幸福来
村庄变景区 花开幸福来
青海江苏两地送别徐辉
青海江苏两地送别徐辉
从锂电池制造到新能源汽车销售 青海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
从锂电池制造到新能...
逛早市,看最浓烟火气 上半年我省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3.9%
逛早市,看最浓烟火...
一颗杏子串起幸福产业
一颗杏子串起幸福产业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村庄变景区 花开幸福来

西海都市报
2023-07-25 09:1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村庄变景区 花开幸福来

西海都市报
2023-07-25 09:1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村庄变景区 花开幸福来

  • 2023-07-25 09:12:35
  • 来源:西海都市报
油嘴湾景区广袤田野上的绿水青山。李增平/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清晨,当阳光透过树木斑驳地洒向大地,海东市各地安静的小村庄里也喧闹起来,一拨又一拨前来感受田园生活的游客,在山野间观美景、吃农家饭。

  7月21日一大早,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麻吉村经营农家乐的郭守琴便开始忙着打扫农家院,准备一天的食材。11时,随着游客陆续到来,厨灶间热气腾腾,家常手艺最受欢迎,炒土鸡、豆面搅团,饭菜刚一上桌,游客们争着品尝。

  郭守琴原本做的是家政行业,2017年起,她尝试将自家的小院改为农家乐,凭借着做菜的好手艺,积累了不少客源。“这几年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了本地的还有省外的游客,游客多了,软件、硬件都得跟上。”说罢,郭守琴为晚上预订了农家饭的游客准备起食材。

  景区外的农家乐饭菜飘香,油嘴湾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内,行人游走在花海田野间,美食街上,洋芋津津、老酸奶等特色美食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老家熬茶”的古朴牌坊下,网红奶奶吴有莲正手拿老烟斗,哼着青海小调开始烧茶表演。

  今年以来,景区打造多元业态,游客可乘坐登山魔毯直达山顶,体验悬崖秋千的惊险刺激,晚上还能在景区吃着烧烤看漫山灯光秀,再在“灵净小院”民宿静心聆听夏夜里的蛙叫虫鸣……来自陕西的游客袁敏感慨道:“这里独特的自然资源、多彩的民族风情、传统的建筑风格、浓郁的乡土元素,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河湟农耕文化气息。”

  “自5月19日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取消门票以来,景区的游客比往常多了好几倍,景区单日接待游客人数达4000人左右,附近的村民纷纷在沿街售卖农家特色小吃等。景区里近100个摊位为村民拓宽了就业渠道。”油嘴湾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副总经理郭小林介绍。

  自2016年起,麻吉村创办了葱花香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及特色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通过村民自愿入股、土地租赁等方式鼓励村民加入,建设了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项目。此后几年间,铺设水电网、拓宽村道、修建旅游厕所、建设农事体验园、打造花卉观赏区。一步一步走过来,以“花”起步的小村庄已发展成集乡村特色餐饮民宿、农事体验、河湟民俗文化、娱乐休闲、研学教育于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要想在西宁周边旅游圈内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服务是关键。以往村民的服务意识不强。如今客源变化,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陆续开展景区从业人员在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希望通过创新经营给游客带来常来常新的体验。”谈起景区的发展变化,从事乡村旅游多年的郭小林分享着自己的见解。

  在与油嘴湾相距不远的威远镇卓扎滩村卓扎滩景区,游客漫步文化长廊,品味土族文化,感知土乡风情。卓扎滩村党支部书记颜章东介绍,如今卓扎滩景区集“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全产业链,全村1860人全部入股,从农民转变为股东。

  行走在互助县,一个个小村庄的变化见证着互助生态旅游的发展。各地通过深挖当地民间民俗等文化资源,从单一的乡村旅游发展到卖门票、卖产品、卖服务,不断延伸乡村旅游经济产业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互助县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土族文化传承示范区为目标,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依托独特的土族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建成“赛纳五十”“花儿丹麻”“老家东山”“灵秀五峰”“福地东沟”“秘境松多”等一批全域全时全季乡村旅游新名片。

作者 吴梦婷 李增平 张得桂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