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祖国好 家乡美】村强民富 塘渠村的新政策带来大变化
作者:赵越
发布时间:2024-03-19 10:06:11
编辑:李家奕
村民们在广场上踢毽子。受访人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居住环境好了,土地肥了,村民收入高了……”走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镇塘渠村,处处生机焕发,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些改变得益于塘渠村巧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村庄环境大变样

  走进塘渠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道路、停放规范有序的车辆以及在广场上健身的群众,综合服务中心门口右侧的宣传展板上,“‘五美塘渠’谋幸福”7个红色大字格外显眼。

  谁能想到,几年前,塘渠村的路面还是尘土飞扬、凹凸不平,生活垃圾随处可见。

  塘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福介绍,塘渠村地处青海湖北岸,315国道贯穿而过,总面积5.93平方公里,是一个农业村。“为了建设好塘渠村,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我们积极谋划,深度分析区域内的资源情况,科学编制了《刚察县哈尔盖镇塘渠村村庄规划》,并争取到土地增减挂钩项目。”

  什么是土地增减挂钩?就是将农村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直接挂钩,若农村整理复垦建设用地增加了耕地,城镇可对应增加相应面积建设用地。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让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

  张福说,以前,塘渠村的部分房屋都是土坯房,年久老化后慢慢成为危房,既影响生产生活,又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但村民们并不了解‘土地增减挂钩’的含义,所以项目实施初期,有部分村民不愿意搬迁,我们没有放弃,在苦口婆心地劝说和不断宣传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下,村民转变观念,最终答应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

  现在,土地增减挂钩带来的环境变化,塘渠村的每个村民都真实感受到了。

  100户村民搬进楼房

  通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塘渠村于2020年投资4010万元(包括村民自筹的2645万元),建设了占地1.3公顷的塘渠村安置小区,让100户村民从平房搬进了楼房。

  在塘渠村安置小区,一栋栋黄灰相间的楼房错落有致,小区内配套设施有综合服务中心、休闲广场、停车场、健身器械等。

  “没想到我们能住进这么好的楼房里。”村民张啟全说。

  张啟全兄弟俩长期和母亲生活,因母亲年迈需要照顾,兄弟俩只能在家从事养殖业,拆迁前由于家里没有养殖棚,院子里都是牛羊粪便,天气炎热时牛羊粪便气味非常大。自从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以来,张啟全兄弟俩在安置小区各自分到了一套房子。

  2023年,住到新房后,张啟全可以在照顾母亲之余,到村集体养殖场上班。他说:“以前的家里,夏天异味大,冬天还得烧煤,现在的家里,夏天没有异味,冬天是集中供暖,综合服务中心就在楼下,办什么事情都很方便。”

  张福说,塘渠村安置小区包含住宅楼、综合服务中心、门卫、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其中,综合服务中心内设有党员活动室、老年服务活动中心、卫生室、文化器材室、图书室、老年食堂等场所,小区附近还配套建设了休闲广场,方便村民开展各类活动。

  “通过拆旧建新、土地复垦等项目,塘渠村按照村庄规划将塘渠村的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建设,实现人畜分离,并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让塘渠村大变样。”张福说。

  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实现“双增收”

  2023年,塘渠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完毕,腾出来的42公顷耕地使用权归村集体所有,并按照“支部+专业基地+农户+企业”发展模式,将村庄划分为居住区、生产区、养殖区、种植区、休闲娱乐区、生态旅游体验区,投资建设了高标准养殖场基地、合作社、羚羊小镇旅游休闲区、商住楼、农机大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带动了村民致富。

  “同时,在现有339.8公顷耕地的基础上,塘渠村种植大户流转耕地2000公顷以上,扶持油菜加工企业一家,引进油菜收储企业一家,把土地增减挂钩复垦的所有耕地转租给合作社、家庭牧场经营。”张福说。“去年,我的纯收入是12万元。”说这话的是塘渠村种植大户李全祥,此时的他正在检修油菜播种机,为今年种植油菜做准备。

  李全祥在刚察县城和塘渠村都有房子,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他选择了货币安置,拿到塘渠村房屋拆迁款44万元,并用这些拆迁款租赁耕地40公顷种植油菜,2022年和2023年分别收入11万元和12万元。“我相信今年收入也不会差。”李全祥说。

  据了解,2023年,塘渠村通过耕地租金、改良黄牛养殖等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4万元。

推荐阅读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举行
陈刚: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青海高质量发展
青海西宁:点燃冰雪激情 尽享运动快乐
海晏:算好大田托管“三笔账”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拟聘任省委法律顾问公示
关于第三十四届青海新闻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青海海北:直播带岗牵好就业线
西宁气温将进入"过山车"模式
24H热点
隆宝:环保卫士守护高原湿地
小小樱桃长成乡村振兴“致富果”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精心描...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好步】铆足“牛”劲冲刺“开门红”
【行进青海看发展】青海酸奶勇闯市场
【祖国好 家乡美】以爱的名义——“春访祁连山”系...
西宁这条老街道最近太火了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青海海南州:光伏产业点...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青海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大通公路段除雪保通
热点图片
隆宝:环保卫士守护高原湿地
隆宝:环保卫士守护...
小小樱桃长成乡村振兴“致富果”
小小樱桃长成乡村振...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精心描绘河湟乡村振兴新图景——海东市高质量发展一线观察之二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好步】铆足“牛”劲冲刺“开门红”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
【行进青海看发展】青海酸奶勇闯市场
【行进青海看发展】...
【祖国好 家乡美】以爱的名义——“春访祁连山”系列报道③
【祖国好 家乡美】以...
西宁这条老街道最近太火了
西宁这条老街道最近...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青海海南州:光伏产业点亮“绿色经济”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祖国好 家乡美】村强民富 塘渠村的新政策带来大变化

西海都市报
2024-03-19 10:0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祖国好 家乡美】村强民富 塘渠村的新政策带来大变化

西海都市报
2024-03-19 10:0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祖国好 家乡美】村强民富 塘渠村的新政策带来大变化

  • 2024-03-19 10:06:11
  • 来源:西海都市报
村民们在广场上踢毽子。受访人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居住环境好了,土地肥了,村民收入高了……”走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镇塘渠村,处处生机焕发,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些改变得益于塘渠村巧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村庄环境大变样

  走进塘渠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道路、停放规范有序的车辆以及在广场上健身的群众,综合服务中心门口右侧的宣传展板上,“‘五美塘渠’谋幸福”7个红色大字格外显眼。

  谁能想到,几年前,塘渠村的路面还是尘土飞扬、凹凸不平,生活垃圾随处可见。

  塘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福介绍,塘渠村地处青海湖北岸,315国道贯穿而过,总面积5.93平方公里,是一个农业村。“为了建设好塘渠村,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我们积极谋划,深度分析区域内的资源情况,科学编制了《刚察县哈尔盖镇塘渠村村庄规划》,并争取到土地增减挂钩项目。”

  什么是土地增减挂钩?就是将农村建设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直接挂钩,若农村整理复垦建设用地增加了耕地,城镇可对应增加相应面积建设用地。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让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

  张福说,以前,塘渠村的部分房屋都是土坯房,年久老化后慢慢成为危房,既影响生产生活,又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但村民们并不了解‘土地增减挂钩’的含义,所以项目实施初期,有部分村民不愿意搬迁,我们没有放弃,在苦口婆心地劝说和不断宣传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下,村民转变观念,最终答应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

  现在,土地增减挂钩带来的环境变化,塘渠村的每个村民都真实感受到了。

  100户村民搬进楼房

  通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塘渠村于2020年投资4010万元(包括村民自筹的2645万元),建设了占地1.3公顷的塘渠村安置小区,让100户村民从平房搬进了楼房。

  在塘渠村安置小区,一栋栋黄灰相间的楼房错落有致,小区内配套设施有综合服务中心、休闲广场、停车场、健身器械等。

  “没想到我们能住进这么好的楼房里。”村民张啟全说。

  张啟全兄弟俩长期和母亲生活,因母亲年迈需要照顾,兄弟俩只能在家从事养殖业,拆迁前由于家里没有养殖棚,院子里都是牛羊粪便,天气炎热时牛羊粪便气味非常大。自从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以来,张啟全兄弟俩在安置小区各自分到了一套房子。

  2023年,住到新房后,张啟全可以在照顾母亲之余,到村集体养殖场上班。他说:“以前的家里,夏天异味大,冬天还得烧煤,现在的家里,夏天没有异味,冬天是集中供暖,综合服务中心就在楼下,办什么事情都很方便。”

  张福说,塘渠村安置小区包含住宅楼、综合服务中心、门卫、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其中,综合服务中心内设有党员活动室、老年服务活动中心、卫生室、文化器材室、图书室、老年食堂等场所,小区附近还配套建设了休闲广场,方便村民开展各类活动。

  “通过拆旧建新、土地复垦等项目,塘渠村按照村庄规划将塘渠村的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建设,实现人畜分离,并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让塘渠村大变样。”张福说。

  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实现“双增收”

  2023年,塘渠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完毕,腾出来的42公顷耕地使用权归村集体所有,并按照“支部+专业基地+农户+企业”发展模式,将村庄划分为居住区、生产区、养殖区、种植区、休闲娱乐区、生态旅游体验区,投资建设了高标准养殖场基地、合作社、羚羊小镇旅游休闲区、商住楼、农机大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带动了村民致富。

  “同时,在现有339.8公顷耕地的基础上,塘渠村种植大户流转耕地2000公顷以上,扶持油菜加工企业一家,引进油菜收储企业一家,把土地增减挂钩复垦的所有耕地转租给合作社、家庭牧场经营。”张福说。“去年,我的纯收入是12万元。”说这话的是塘渠村种植大户李全祥,此时的他正在检修油菜播种机,为今年种植油菜做准备。

  李全祥在刚察县城和塘渠村都有房子,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他选择了货币安置,拿到塘渠村房屋拆迁款44万元,并用这些拆迁款租赁耕地40公顷种植油菜,2022年和2023年分别收入11万元和12万元。“我相信今年收入也不会差。”李全祥说。

  据了解,2023年,塘渠村通过耕地租金、改良黄牛养殖等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4万元。

作者 赵越
编辑:李家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